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从历史文化空间概念的解析入手,对城市历史文化空间的产生与消失从多方面分别进行详细分析,提出目前城市历史文化空间的建设和维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提出设计以及维护原则。  相似文献   

2.
随着文化消费方式由较低层次的消遣型、娱乐型向高层次的知识型、发展型、智能型方向发展,以博物馆为代表的文化场馆正在成为聚流人气的主场景。参观流量的不断涌入和参观者日益提高的艺术修养、体验需求也正在助推整个文博系统进行全面升级,这种升级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展陈内容上正逐渐升级为更易与参观者形成共情的叙事性表达;二是展陈体验上引入AR、VR、MR、3D、全息投影等先进数字化技术助力。这两个层面前者是魂,后者是形,互为依托之下将使博物馆的发展进入全新阶段。  相似文献   

3.
汪天雄 《中国科技信息》2006,(15):210-210,203
分析了在建筑设计中对历史文化保护的种种误区,并就城市设计中历史文化保护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探清广东省城市创新能力空间格局,通过构建城市创新能力综合指标体系,分析广东省21个城市20年的创新能力空间格局及演变,并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城市创新能力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广东城市创新能力分布呈现出愈来愈典型的幂律分布特征,珠三角的深圳、广州等极少头部城市创新能力极高且趋于极化,粤东西北地区的尾部城市创新能力较低、这类城市占绝大多数且其创新能力差异趋小;广东城市创新能力空间不平衡在扩大,主要原因是珠三角和粤东西北的地区间差距在扩大,而且珠三角地区内部差异迅速扩大所贡献的比重在增加;广东城市创新能力出现“俱乐部集聚现象”,表现出以深圳、广州为核心,周边城市创新能力逐层递减的“中心-外围”的空间结构;城市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邻近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也影响了本地创新能力。研究结论为促进广东创新能力平衡发展和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广西北部湾为研究区域,探究研究区域内壮语地名的语言与文化特征,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壮语地名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得出,北部湾壮语地名分布展现了其所在地理位置的地形地势分布的特点,同时反映壮族的民俗与历史。北部湾壮语地名在研究区域内均有分布,同时表现出空间不均衡性,体现出北部湾壮语密集区在西北部,山区分布较多的景观特征。  相似文献   

6.
要为我们百年、千年后的人民规划我们的城市,要明白,修补一个糟糕的城市所花的代价将是无比巨大的:要为我们的后代留下合理的空间格局,特别是足够的绿色空间,否者,他们将要花巨大的代价来改造我们留下的恶劣的城市格局。  相似文献   

7.
基于最佳分析粒度的巴彦县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琳  宋戈  张远景  王盼盼 《资源科学》2013,35(10):2052-2060
适宜的分析粒度是保证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准确的重要环节.本文以黑龙江省巴彦县为研究区,应用遥感、GIS手段及景观指数法,探讨景观指数随分析粒度变化效应,综合面积精度损失评价,确定最佳分析粒度.从景观要素空间组成、空间形态、空间关系及空间构型4个方面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结果表明: 部分景观指数与粒度可拟合为数学函数关系,并确定最佳分析粒度为100m;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景观类型为旱地和林地,旱地景观优势明显,是基质景观;水域空间形态最复杂,林地、旱地等农业用地景观形状较不规则,建设用地和园地形状最简单;旱地、建设用地分布很均匀,水田、其他用地分布较合理,各乡镇间林地、草地及水域分布差异较大,园地分布差距极悬殊且斑块间分布离散;景观整体主要由团聚的大斑块组成,异质性小,形状复杂程度适中,破碎化程度不严重,稳定性差,不利于现状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的维持.  相似文献   

8.
《软科学》2021,35(2):46-53
基于高质量发展理念,运用改进的SFA方法测度了2004~2017年黄河流域79个地市的生态福利绩效值,考察其生态福利绩效的空间分异特征,运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对其收敛性进行探讨。结果发现:黄河流域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整体稳步上升,呈现以山西为重心的"西北—东南"分布格局,且一直保持"东强西弱"的空间非均衡态势。考虑空间互动,流域及其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福利绩效存在绝对β收敛,但上游却不存在;引入控制变量,流域及其上中下游地区均存在条件β收敛,收敛速度显著提升,表现出"下游>中游>上游"的梯度递减特征,但相关变量对收敛显著性的影响不尽相同。因此,未来应构建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长效合作交流机制,不断完善空间溢出渠道,促进城市生态福利绩效协同提升,使各地在错位分工中形成优势互补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9.
以2002—2011年为研究时段,利用人才竞争力评价模型计量结果和MAPGIS分析我国城市人才资本竞争力的变化趋势与空间布局以及组成要素竞争力变化的空间体现。结果显示,城市人才资本竞争力呈跳跃式上升发展趋势;东强西弱的空间布局、行政级别高与人口规模大的城市占优的特点随时间变化持续得到强化。着眼于城市人才资本竞争力格局的变化,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工业在向城市边缘扩散的同时,商务和商业活动向城市中心区聚集,城市空间在聚集与扩散的相互作用中,出现了新的演变趋势。与此同时,在通信和网络的全球化背景下,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创意产业茁壮崛起。如何在保护、利用老工业建筑的前提下,为创意产业提供发展空间成为提高城市新经济发展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城市减灾的综合防治与灾后重建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城市主要灾害类型和危害,然后全面阐述城市减灾综合防治的概念和具体实施要求,并通过国内外十大灾后重建城市的简述。说明城市灾后重建的指导思想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城市雨水利用的成本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左建兵  刘昌明  郑红星 《资源科学》2009,31(8):1295-1302
科学、合理、高效地利用雨水资源,不仅可以缓解城市缺水状况,而且能够涵养与保护水资源、控制城市水土流失和内涝,减少水污染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目前世界上很多城市都开展了雨水利用方面的研究.如何科学的评价雨水利用的成本效益是城市雨水利用研究的热点.本文根据城市水文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建立了城市雨水利用成本效益分析模型,对北京市2007年267项雨水利用工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北京市雨水利用效益指数α达到了2.3,综合效益非常显著;②根据α的值,将全市分为4个区:①雨水利用无效益区(α<1.0).包括朝阳区、西城区、东城区和丰台区,占22.2%;②雨水利用低效益区(1.0≤α≤1.5),包括通州区、平谷区、石景山,占16.7%;③雨水利用利用效益区(1.5<α<3.0),共包括9个区县,占50.O%;④雨水利用利用高效益区(α≥3.0).共包括2个区县,占11.1%;③从α的空间分布来看,北京市城区的效益指数总体上小于郊区,α与各区县面积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r=0.65,R2=0.432),这主要是由于城区雨水利用的空间相对郊区来说受到的限制较多,可选择的雨水利用方式比较单一,多以小型的蓄水池和透水地面为主.  相似文献   

13.
奚菁  龙先东 《软科学》2007,21(2):133-137
以科特的企业文化层次理论为依据,对支持有效绩效管理的基础价值观文化进行了归纳性的实证探索,认为强有力的、并以和谐开放、务实精神、公正与公平、进取精神为特征的企业文化是保证有效实施绩效管理、提升企业内部整合能力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介绍了MOOC教学模式具有的教学资源共享、教学环节灵活及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等优势,并进一步探讨了MOOC模式教学重构的育人为本、专注实务拓展及贴近经济形态的原则,提出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的教学重构实践,将为MOOC教学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城市创新空间适宜性评价是识别城市创新空间和制定城市创新政策的基础,对建设创新型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生态位的视角,探讨了城市创新空间生态位的概念内涵,从资源生态位、环境生态位和技术生态位三个维度构建了城市创新空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南京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城市创新空间适宜性的分布格局整体呈现出显著的“中心—边缘”特征,与规划的南京市域创新空间结构并不完全一致,且三个不同维度的生态位适宜性在空间分布格局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城市创新空间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从关注不同物质、能量和服务之间质的差异以及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的角度评价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性。以天津市为例,基于能值分析理论,对生态系统的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进行量化,从社会、经济、环境3个维度探讨其2008-2020年生态经济系统资源输入、产出、系统服务所带来的环境压力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天津市近10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主要以外部能值输入和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来拉动,能值自给率下降,经济发展对外界依赖程度增强;环境负载率持续增长,2020年的增长幅度达238%,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潜力持续变弱,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压力,自然生态系统已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系统的能值交换率、能值密度和人均能值量呈现增长态势,能值集约水平高;调节服务功能是整个生态系统服务的重中之重,且再生资源能值以及购买和外部来源对整个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指数影响较大。因此,天津市应不断发展绿色创新技术,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7.
城市河流的生态功能与生态化建设途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流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天然河流水系遭到较大破坏,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和正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河流的生态功能,然后以南京市为例,论述了城市化对天然河流的影响,探讨了城市河流的生态化建设途径。认为从生态学的角度认识河流、整治河流,维护并增强城市河流的生态结构和功能,是生态环境保护和河流整治达到双赢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城市节能与碳减排政策情景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悦怡  张力小 《资源科学》2012,34(3):541-550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其能源消费占据了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75%,温室气体排放量也达到全球排放总量的80%。因此,将城市作为我国节能减排的主阵地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北京市为例,借助情景分析方法探讨不同发展路径对城市未来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可能影响。通过构建LEAP模型分析基准(BAU)、政策(BP)和低碳(LC)3种不同情景下2007年-2030年北京市能源需求、能源结构和碳排放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显示,低碳情景下北京市能源需求总量预计2030年将达到88.61Mtce(百万吨标准煤),分别比基准情景和政策情景低55.82%和32.72%,碳排放总量分别比基准情景和政策情景低62.22%和40.27%,且在2026年达到拐点,开始出现下降趋势;能源结构优化效果明显,低碳情景下清洁能源所占比重达到57.75%,高于基准情景和政策情景16.93%和11.25%;相比于基准情景,工业部门在政策情景和低碳情景下节能减排贡献率均最高,建筑和交通运输部门将在北京未来低碳道路上发挥出巨大潜力。这些结果将为北京市未来能源发展和建设低碳城市提供重要的定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应分析的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邓胜华  梅昀  陈曲  黎孔清  张信者 《资源科学》2010,32(9):1746-1751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城市土地稀缺程度可想而知,能否节约集约用地对理性增长下的城市建设用地 扩张至关重要。本文以武汉市为例,采用对应分析等方法,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有:①城市 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因素由外因和内因组成。外因包括由国民经济宏观总量部分和国民经济总消费部分组合的经 济发展维度、由相对增长和绝对增长综合的人口增长维度、由产业结构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集成的城市化发展维 度以及其他因素维度。内因划分为公共用地和商住工用地;②商住工用地扩张是武汉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 方面,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城市化等是其扩张的主要驱动因素。公共用地扩张主要由其他因素驱动;③不同阶段、 不同时期,武汉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内因与外因起作用的主要方面各有侧重,这要求对城市建设用地的管理需抓 主要矛盾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0.
城市地价空间的计量经济分析——以昆明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洪  金杰 《资源科学》2007,29(4):25-32
本文首先回顾了西方城市空间结构均衡和土地利用优化理论,并以这些理论为分析框架,构建了单一中心城市地价空间分析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再运用昆明市2001年~2005年土地出让交易的实际地价案例数据,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昆明市不同用途地价的空间变化特征和影响地价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显示:①不同用途的土地利用方式,地价空间变化各不相同;影响各类用途地价空间变化的因素不完全相同;单中心城市地价空间变化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应该是离市中心距离; ②随着城镇土地有偿有限期制度的确立和土地及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育,中国省会级单一中心城市土地利用及其表现形式——地价空间分布,越来越接近西方城市空间结构均衡模式。但是,由于历史的沉淀和改革的不完善,中国城市地价空间分布和土地利用仍有相当多的不完善之处,需要通过深化土地和房地产管理改革来加以改进。本研究可为政府部门制定城市建设和土地开发及房地产管理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