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阅读材料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有或多或少的收集经验,如收集糖纸,收集书签,收集火花,等等。人们在收集与整理的过程中学会了取舍、分类、表达、坚持等。又因为收集的是自己喜欢的物品,人们体验着快乐、珍爱的情感,并获得了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这些都是终生学习的重要基础。图画书《收集东·收集西》从幼儿自己的收集出发,逐渐延伸到他人的收集,进而扩展到自然界的收集,让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中各种事物也存在着“什么喜欢收集什么”的关系。于是,一个关于“收集”的理性话题有了天马行空般的想像。收集东、收集西,你喜欢收集什么?…  相似文献   

2.
不知你们注意或者想过没有,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活动着、变化着的无止无休的画卷之中。你不管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只要把眼睛朝自己所在的周围望去,你就会知道,这话是真的,只不过没有注意或者没有想到罢了!我们这里所说的"画",比任何高明的画家画在纸上的画更神奇,因为它是活动着,变化着的,不仅有色彩,还有声音和气息。  相似文献   

3.
<正>"你见过吗?"她指向远处不知名的地方。有些昏暗的落日微醺着,暮色是混沌的橙红色。朝着她指的那个方向,我看见有几只黑色的飞鸟,越过它们,是正在建设的建筑群。"你指那些新建的楼房吗?"我想她指的是这个,因为除了它们,没有什么别的了。"不是。"她顿了顿,又轻轻地说,"你看见过江水原先的样子吗?"我并没有见过。在她所指的方向,我最多能记起的是旧时的竹林和消失的萤火虫,再远些,是璀璨的繁星。  相似文献   

4.
被鲁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的冯至,在他的文章《昆明往事》中有这样一段令人深思的感慨:“如果有人问我,‘你一生中最怀念的是什么地方?我会毫不迟疑地回答,是昆明’。如果他继续问下去,‘在什么地方你的生活最苦,回想起来又最甜?在什么地方你常常生病,病后反而觉得更健康?在什么地方书很缺乏,反而促使你读书更认真?在什么地方你又教书,又写作,又忙于油盐柴米,  相似文献   

5.
1、你见过哪些纸?有什么用途? 2、你见过哪些水?有什么用途? 3、你见过哪些杯子?有什么用途? 4、你见过哪些钮扣?钉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6.
在低年级说话训练教学中;应将听、想、看与说结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训练。为了提高训练效率,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听一听,说一说。 例如老师问:“你叫什么名字?在哪所学校学习?是几年级的学生?你有几个好朋友?”或问:“你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家里有些什么人?你最喜欢的是谁?”先要求学生听一句答一句,再连起来说一说。这种听说训练可激起学生说话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微言·微博     
不管你是什么大学毕业,你的毕业证.我都只当作收款凭证,因为它能说明的.只是你的家庭为你读书付过款,而并不能说明你有没有读过书。  相似文献   

8.
一读书主要靠自己。有好的老师当然很好,没有好的老师,一个人也能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把书读好。象任何事物一样,读书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这就是听(听课)——看(自学)——用(查书)的发展过程。听课要抓住重点,弄清基本概念,下课以后光靠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不行,我主张多做习题。做习题可以加深理解,融会贯通,锻炼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题目做不出来,说明你还没有懂;即使所有题目全都做出来,也并不一定说明你全懂了,因为做习题有时只是在凑凑公式而已。如果知道自己懂在什么地方,不懂又在什么地方,还能设法去弄懂它,到了这种地步,习题就可以少做或不做。所以有的教科书就根本没有习题。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就是这个道理。到了某种时候,课程都不一定去听,自己能看书,又掌握了工具,包括文字的和实验的工具,就完全可以自学。一本书从头到尾循序看下去总可以看得懂。再进一步,你也可以不去多看书,因为世界上的书总是读不完的,一个人总不能当一个会走路的图书馆。这时就要学会查  相似文献   

9.
上海,一个包容了无数梦想与期望的城市。 2010,一个承载了无数梦想与期望的年份。也许在你的脑海中,2010年的上海,已经有了一张清晰的面容:世博会会址有如一件美丽的新衣,将上海装点得分外妖娆。但是,你是否想过,作为现在的中学生,作为未来上海建设的中坚力量,你能为上海做些什么?你能为2010世博会做些什么? 是的,你可以做的有很多。  相似文献   

10.
一、分享资料,激兴趣 1.同学们,我们刚刚过了一个节,叫什么节呢?(生:清明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今天,我们就聊聊各种各样的瓜. 2.课前我们一起搜集了关于瓜的资料.你收集到了什么? 预设:给瓜画了画,收集了瓜的儿歌,带了一个瓜,等等. 3.小结:看来,菜场、超市甚至水果店都变成了我们学习的地方.那你认识了什么瓜...  相似文献   

11.
导入·导读·导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了柏林图书馆门前,可以清楚地看到图书馆大门上边写着这样内容的文字:“这里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如果你掌握它的钥匙的话,那么,知识的大门会向你敞开着。”在国内外许多大型图书馆入口处,映入读者眼帘的不仅有这样带有哲理的有关寻找知识、启迪智慧的论述读书的精辟警句标语,还设置有导入读者进馆的示意图。一些图书馆的馆长或接待人员还会特意地恭候在读者进馆的地方,负责接待那些第一次入馆或对该图书馆还不太熟悉的用户。馆长或接待人员首先是致欢迎读者光顾的用语,接着问询宾客需要什么帮助,然后陪伴读者入馆访视,并向他们介绍本馆的服…  相似文献   

12.
小题·大做     
昆曲之美记者:从1980年代起,你就为推广昆剧做起了"义工",在海内外推崇"昆曲之美"。昆曲最让你痴迷的地方是什么?白先勇:昆曲结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是一种综合的精致的优雅艺术。对我来讲,昆曲的意义,跟青铜器、秦俑、宋瓷的意义一样。  相似文献   

13.
<正>圣诞节的起源老师出了一道题,要求同学们写出圣诞节的起源。小明想了半天,最后写了12个字:耶稣知道,我不知道,圣诞快乐!老师看后,在试卷上也写了12个字的评语:耶稣一百分,你零分,新年快乐!圣诞愿望妈妈:"宝贝,你在做什么?"儿子:"我在挂圣诞袜。"妈妈:"你挂袜子的时候要告诉圣诞老人,你想要什么礼物,这样你的愿望才能实现。"儿子边挂边说:"圣诞老爷爷,袜子我已经挂  相似文献   

14.
一、挂红灯老师把新买来的8盏红灯挂在大厅里。一共排成7行,每行3盏。这时小李又拿来一盏红灯,他说这盏红灯要是挂上,可以排成10行,每行仍然3盏。你知道最后这盏红灯挂在什么地方最合适吗?  相似文献   

15.
一、引入概念教师:前面我们学过了画直线的方法,请同学们画两条直线,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学生画直线)。教师:你画出的两条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学生1:我画出的两条直线是相交的。学生2:我画出的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教师:很好,我们在一张纸上画两条直线,有两种位置关系,一种是平行,另一种就是相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种位置关系——平行。(板书课题)教师:前一节课请同学们收集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平行的现象,你收集到了吗?现在把你收集到的与同学们说一说。学生:(小组内相互交流)教师:哪个同学汇报一下自己收…  相似文献   

16.
雷:杨佳同学,祝贺你在天门市首轮课改实验中考中以115分的成绩获全市语文单科状元。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杨:说句心里话,我很高兴,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总算有了收获。雷:有人说,状元是假,福分是真。你认为你这次语文考得这样好,是运气、福气,还是与平时的努力分不开?杨:天上不会掉馅饼。应该说我这次获语文状元与老师的引导,自己平时的努力分不开。雷:那你在学习语文上有什么高招妙诀吗?杨:谈不上什么高招妙诀,把这次中考成绩与我平时的学习结合起来看,我认为,要学好语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做到“三心”。即处处留心学语文,课堂专心学…  相似文献   

17.
左手·右手     
每当老师提问,她都把手举得高高的;然而每次老师让她回答,她都沉默地站在那儿,低着头,自始至终。老师困惑了:这是怎么回事呢?类似的情形接连上演着。终于,老师把她叫到了办公室。“老师提问时,你很积极。可为何每次让你回答,你都沉默不语呢?”她不说话,低着头。“老师提的问,你都会吗?”她仍然低着头,仍然不说话。“你有什么地方需要老师帮助吗?”依然低着头,依然不说话。老师也沉默了。她在等待。终于,她说话了,轻轻地,怯怯地:“我刚刚转学过来,我想让老师和同学注意我。所以您每次提问,我都举手……”“那些问题,有的我知道如何解答,有的…  相似文献   

18.
这年夏天,窗页、玻璃和风钩从不同的地方走到了一块儿。他们结为兄弟,彼此互敬互爱,团结合作,深受主人的夸奖。可是好景不长,老大窗页似乎厌倦了相互制约的生活,开始抱怨起来。窗页极不情愿地说:“我说玻璃老二,你也太不像话了,死死地镶嵌在我的身体内,还用铁钉扎进我的骨头里,使我浑身不自在。你什么时候才能学会独立生存,让我过几天轻松的日子呢?”玻璃白了窗页一眼,望了望风钩老三,不知如何回答。“你也一样,”窗页又说,“风霜雨雪的日子你没事  相似文献   

19.
班上总有这么几个调皮鬼,让你觉得教育在他们身上不起什么作用,不管你怎么教,他们依然我行我素。李飞就是其中的一个,他生性好动,上课坐不住,常常在你讲课最投入时给你难堪。这不,今天又是他,当同学们听课十分专心时,他突然大声打了个哈欠,惹得班上的同学哄堂大笑,他一点也不觉  相似文献   

20.
人生在世,不要抱怨自己什么都没有。其实你拥有世界上最雄厚、最值得骄傲的财富是:时间和生命。—题记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侯;燕子飞了,有再来的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