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只有一个,而人类对其的破坏却在“ing”(进行时)?! 人类对水圈:水资源危机除了气候干燥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等自然因素外,人为因素显然是更重要的原因。随着人口激增,产业发展,导致用水量成倍增加。同时,人类不仅对水的利用率很低,而且,对其的污染更为厉害。全世界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水每年排放量不断增加,许多本来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遭到破坏。这不仅使水资源紧缺地区淡水供需矛盾更加突出,而且使原先水资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一切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没有水和水资源就没有人类。水和水资源在自然物质概念上是不同的,水资源不等于水,水资源只占地球系统中水的十万分之三,可见水资源是很有限的,它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资源。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和城市生活用水、工农业用水的急剧增加,整体水环境不断恶化并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对我国的水资源现状和利用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奖励》2009,(3):54-61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水资源紧缺,时空分布差异大,水旱灾害频繁。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受利于水,受害于水,与水灾干旱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综观五千年中国发展的历史,就是人与水斗争的历史,但在这人与自然的斗争中,人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万顷良田被淹没。千百万人背井离乡,流离失所。  相似文献   

4.
水是生命的根基,也是人类社会一切物质活动的基础.在不同自然地域、不同经济生产、不同社会形态和不同民族文化以及不同时空环境中,水资源利用方式和水文化价值是不尽相同的.蒙古族传统游牧文化中水是神圣的资源,人、畜和草的"命根".牧民在长期的游牧经济社会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水资源节约文化与环境保护知识.在草原地区进行水资源开发和现代经济建设时,必须要借鉴蒙古族独有的传统水资源保护文化和本土游牧生态知识,从而创建新世纪草原人地和谐共生模式,营造富有人文内涵的可持续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5.
从人的生产的角度来说,必须确立起对于自然、对于人的"属人"的审美观.这一审美观应当遵循这样的原则:它必须尊重人的自然生产;它必须受制于人的自由与人的解放;它必须以人的自我肯定为前提.而这样的审美观是人类的社会实践的一部分,它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但它指引着人的生产,指引着人类文化生活的方向,它不给出具体的步骤,但却给出理想与蓝图.审美是人类自我完善与自我进化的社会实践,也是人类生存的理想状态,这也是实践存在论视域中审美活动的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水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水作为资源也同样存在合理分配和利用的问题。人类的生活、生产必须依靠水,而能被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非常有限的。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我国人口众多,水的人均量却只有世界人均量的2.5%,居世界第88位,水资源不足已成为普遍现象。所以,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分配已经成为今天人类急需解决的矛盾。处理好发展经济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的关系,是一项非常严肃与科学  相似文献   

7.
1.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是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空间分布不平衡。南方地区年降水量多,并且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际变化小;而北方地区年降水量少于南方,且季节变化大,河流径流主要以洪水形式出现,季节变化大。  相似文献   

8.
我国气候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其综合评价王郑华气候资源是指可供人类利用的、有利于人们生产、生活活动的气候条件,主要是由光、热、水等气候要素组成。一、光能资源的时空分布我国全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性,其基本规律是:西部多于东部;干燥地区多于湿...  相似文献   

9.
人类生存的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工环境)组成。自然环境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包括阳光、温度、气候、地磁、空气、水、岩石、土壤、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地壳的稳定性等自然因素,而社会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为了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有不少人认为:“南极洲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事实上,这种看法是欠妥的,是对水资源概念的片面理解。对此谈几点我的看法: 首先,从水资源的概念看:水资源是人类长期的生存、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水的总称,既包括其数量和质量的定义、又包括它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水资源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水资源指以固态、液态、气态存在于大陆、海洋和大气中的水,而狭  相似文献   

11.
<正>项目围绕北京缺水这一驱动性问题,以小水滴游京城为主线,以STSE理念为指导,将线上微课和线下水资源探究相结合,采用OMO项目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认识自然水出发,跟踪水足迹,探寻水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首先通过自主选学微课,引导学生对身边的水资源进行探究,然后普及水足迹的概念和实际意义,最后展示小水滴游京城的学习成果。  相似文献   

12.
苏延清 《地理教育》2014,(10):22-24
正一、学习目标运用"中国主要河流径流量分布示意图"说明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北京年降水量的变化(1951—2010年)图",分析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特点;联系实际,探究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的途径;逐步树立珍惜及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的思想观念,在实际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二、学习重难点与方法重点: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相应的工程措施;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难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一、教育的阶级性人是社会的动物,劳动创造人类,人能改造自然和创造工具。同时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在劳动过程中,开始和发展了教育。因此教育是人类社会生活特有的现象,也是人类营谋社会生活必要的手段。人是集体从事劳动的,人自降生後,立即投入一定的社会关系,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生活,只有社会的人而没有孤立的人。要过社会生活,就必须有一套参加社会生活的本领,而这一套本领又必须通过教育才能获得。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为了人类的生存,把我们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多姿,必须保护大自然,认识和改造大自然,使大自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为此,必须使学生认识人和自然界中水、土、植物的相互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掌握自然规律,以达到改造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之目的。例如在学习《水、土、植物、人》一课时,做完水土流失情况模拟实验后,我着重讲述了人、水、土、植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让学生明确,如果其中一种受到破坏,都会造成旱、涝灾害等。这些自然条件好,人们就生活得好;这些自然条件不好,  相似文献   

15.
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具有不可替代性。对于水 ,中国人的心态随水的时空变化而发生变化。一、盼水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大国 ,我国的水资源总量约 2 7万亿立方米 ,居世界第六位 ;同时也是一个水资源小国 :我国人均占有水量仅为 2 40 0立方米 ,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 1/ 4 ,居世界的第 10 9位。 199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就将中国列入世界 12个贫水国家的名单中 ,加上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 ,以及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发展对水的需求日益增加 ,使得我国的淡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干旱缺水已成为制约我国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发展的瓶颈。特别…  相似文献   

16.
一、水资源 我国水资源不足且时空分布不均。1hm^2耕地平均占有水量28050m^2,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5。81%的水资源集中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长江以北地区人口和耕地分别占全国的45.3%和64.1%,而水资源却仅占全国的19%,人均占有量为全国的1/5。降水多集中在夏秋季节,春冬季往往较干旱,即使在南方水资源较丰富的地区,自然降水也难以满足水稻全生育期的需水总量。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是当今社会人们生产生活的最为宝贵和不可或缺的资源,社会发展离不开水,工业、农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这就造成了国家水资源的严重短缺,甚至由此而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影响了部分人的生活。此问题已经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国家大力提倡节水,并出台相关措施保护和节约有限的水资源。可以说,合理利用和节约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迫在眉睫,本文由此出发研究了在冷库生产过程中如何循环利用水资源,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生态城市已成为一种实现人类与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的全新城市建设模式,生态承载力是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阈值。将生态承载力定位在生态城市层面的基础上,以大连为例,分析生态城市建设中面临的生态危机,提出建立城市生态承载力评估制度及城市区划内生态补偿制度,以保障城市生态承载力,从而促进人类、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9.
《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不久前出台,我国现阶段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特殊的水情和国情,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等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100i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具有雨量充沛,水系纵横,水资源丰富的特点,即饮用水资源也丰富.本文就水资源及其饮用现状进行描述,结合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和人类的生活生产等对水资源的不同影响来分析饮用水资源的特点,并对饮用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保护饮用水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