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本文着重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些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供读者参考. 一、表现性质规律当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一般化合价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利用此规律可判断物质氧化性及还原性的有无,而不能判断物质氧化性及还原性的强弱.  相似文献   

2.
无机化学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在不同介质中、不同氧化态时表现出较大差异,其变化规律不易把握.可应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自由焓-氧化态图对其相对稳定性、歧化反应发生的可能性、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趋向性以及氧化还原能力大小等性质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3.
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理论知识,它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学好氧化还原反应会对以后元素化合物的复习提供理论支撑.氧化还原反应一直是高考的热点和重点内容,而且考查的角度是方方面面的,尤其是在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反应物性质的判断、反应产物的推断、电子的转移情况、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判断以及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等八个方面的考查表现得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4.
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本文着重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些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供同学们参考. 一、表现性质规律当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一般化合价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具有氧化性又  相似文献   

5.
现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分别在第一章第二节“氧氯的性质和用途”中引入氧化反应的概念,在第二章第三节。氧氯的用途和性质。中出现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剂、氧化剂等概念,并对氧化性、还原性、被氧化、被还原等略有提及。  相似文献   

6.
氧化—还原反应是初中化学第四章的重点之一,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学习时,常出现这样一些困难和错误: 1.一些学生错误地认为氧化—还原反应必然要有氧的得失,而对其本质难以理解; 2.无法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3.对氧化、还原,氧化性、还原性,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混淆不清;  相似文献   

7.
孙运利 《新高考》2006,(9):25-30
一、叙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结构1.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相互关系氧化剂l司时存在同时产生·还原剂2.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与应用(l)守恒律: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电子得、失总数相等。应用: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及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2)强弱律: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反应生成弱氧化剂与弱还原剂。同一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应用: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制备氧化性较弱的物质或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制备还原性较弱的物质,亦可用于比较物质间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3)价…  相似文献   

8.
无机化学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在不同介质中、不同氧化态时表现出较大差异,其变化规律不易把握。可应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自由焓-氧化态图对其相对稳定性、歧化反应发生的可能性、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趋向性以及氧化还原能力大小等性质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9.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氧化剂氧化能力的强弱是指它氧化其他物质的能力,而不是本身被还原的程度;同样,还原剂还原性的强弱是指它还原其他物质的能力.物质的氧化能力、还原能力的大小不取决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而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那么如  相似文献   

10.
不管是中学化学旧教材还是中学化学新教材,氧化还原反应都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是中学化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总结,以期对学生有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它贯穿高中化学的始终,是高考化学的高频考点之一.氧化还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比较,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表示,以电子转移为核心的有关  相似文献   

12.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难点,同时也是高考的热点.如何熟练的掌握比较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对于学生备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和本质(如图1)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与其得失电子能力有关,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氧化性→得电子性,得到电子越容易→氧化性越强还原性→失电子性,失去电子越容易→还原性越强  相似文献   

13.
SO_2中硫处于中间价态( 4),它既能被氧化,同时又能被还原,故SO_2既有氧化性同时又有还原性。课本上没有关于这个性质的实验,学生难于掌握这一知识。为此,笔者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来证明SO_2的氧化性和还  相似文献   

14.
氧化还原反应误概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误概念是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采用测验和访谈方法,研究和反映出高中学生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中,在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特征、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种类、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判定、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顺序判断等方面产生的误概念,并据此对其形成原因及教育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以“简单离子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一节高三化学课活动设计为例,通过研究“Ag+、Cu2+是否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认识沉淀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存在的竞争或协同作用,发展对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认识,结合案例介绍了教学中如何通过类比、归纳、演绎的推理活动发展学生的证据推理素养。  相似文献   

16.
<正>一、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的判别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还原剂在反应中被还原B.失去电子越多的还原剂,还原性越强C.氧化还原反应中,某元素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此元素可能被还原也可能被氧化D.氧化汞加强热的分解反应中,氧化汞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解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氧化剂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还原性强弱与失电子能力有关,而与失电子多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及预防.2.复习巩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等知识.3.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1.一氧化碳的还原性.2.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方法.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方法.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请你回忆写出反应产物是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2C+O(?)2COC+CO_2(?)2CO.讲解:当火炉通风不良时,就会产生一氧化碳.炽热的碳能使二氧化碳还原成一氧化碳.2.指此C+CO_2(?)2CO反应中哪种物质被氧化了?哪一种物质被还原了?哪一种物质是氧化剂?哪一种物质是还原剂?这里教师要指出:二氧化碳在反应中失去部分氧被还原(发生了还原反应),二氧化碳在反应中做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相似文献   

18.
氧化还原反应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和重点,也是高中教学的重点、难点。它不仅涉及无机物质、有机物质的化学性质,而且涉及能源(各种原电池)、工业生产(金属冶炼、氯碱工业、电镀)相关内容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理论。从高考考纲解读和目标要求来看: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相对强弱、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其它两大守恒掌握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并进行有关计算。因此认真分析广东省2010年的高考理综化学卷中的氧化还原的相关题型对启发高三学生备考策略的针对性和技巧性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一、重要核心规律规律之一:性质规律1.某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则该元素只具有氧化性。2.某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则该元素只具有还原性。3.某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则该元素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4.金属单质只具有还原性,非金属单质多数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少数只具有氧化性。5.含同种元素相邻价态的两物质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规律之二:强弱规律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物质(微粒)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分别为:氧化性:氧化剂&gt;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gt;还原产物规律之三:价态变化规律1.中间变两头——歧化反应。例如,3Cl02+6KOH5KC-l1+KC+l5O3+3H2O。2.两头变中间——归中反应(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之间的反应)。例如,H2S+6O4(浓)+H2S-2S+4O2↑+S0↓+2H2O、6HCl-1+KCl+5O3KCl+3Cl02↑+3H2O。说明当氧化剂为强氧化剂或者氧化剂过量时,还原剂可转化成比其邻位价态更高的产物(不可出现交叉现象);反之亦然。规律之四:次序规律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种氧化剂(或还原剂)与多种还原剂(或氧化剂)相遇时,还原剂(或氧化剂)总是依据还原性(或氧化性)强弱顺序先后被氧化...  相似文献   

20.
1.对概念的理解——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氧化剂及还原剂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相对强弱的本质,就是它们分别得电子和失电子的能力的大小(注意与得电子的多少是不同的概念),具体判断时可根据能自发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比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强,还原剂的还原性比还原产物的还原性要强来进行判断,有时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来判断也会显得很方便。例1(2004年北京题)从矿物学资料查得,一定条件下自然界存在如下反应14C uSO4+5FeS2+12H2O=7C u2S+5FeSO4+12H2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u2S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