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泰语和汉语同属于汉藏语系,他们之间在语音、词汇构成方式、语法等方面的异同在帮助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同时也对他们掌握汉语的语用规则产生了干扰.文章通过对汉语、泰语的对比,力图把握对泰汉语教学的难点和重点,避免泰语对汉语的负迁移,诱导泰语对汉语的正迁移.  相似文献   

2.
壮、泰民族有着共同的祖先。两个民族在分化之前,壮泰民族和汉族有过非常密切的接触史。由于当时汉族属于强势民族,不断影响着周边民族的语言,壮泰民族共同向汉语借用了大量的词汇。后来随着民族的分化和迁徙,壮泰民族也分化为两个民族,今天的泰族(今主要聚居在泰国)和壮族(主要聚居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故壮族、泰族在分处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下的今天,在其使用的语言中仍然保留着很多相同的汉借词。然这些相同的汉借词到底有哪些,有多少?存在着怎样的特点和规律呢?笔者对这些分别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复合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根构成。复合词在绝大多数语言中都占有主要地位,在汉语和泰语中也是如此。通过对汉语复合词和泰语复合词的分别论述,而后综合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者的异同点,为应用这两种语言、尤其是学习这两种语言的读者带来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4.
公务员制度作为一门管理科学,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管理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它既有相同性,又有差异性。在公务员制度建立、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各国间是互相借鉴、互相影响的,在这个过程中,既呈现出各国公务员制度的相同性,也表现出各国公务员制度的差异性,中西公务员制度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5.
汉语和泰语中的量词都比较丰富,个体量词也较多,有的量词用法相同,有的量词用法不相同。如,人的量词的用法,汉语口语中和一般人的量词用"个",表示尊敬的人的量词用"位";而泰语中,一般人的量词用"■",表示受尊敬的人的量词和汉语中表示受尊敬的人量词的用法不相同,即数量上比汉语多,并且根据不同的社会地位、不同的行业来选择不同的量词。  相似文献   

6.
韦丽娟 《文教资料》2007,(7):175-178
本文简单介绍了泰国自古至今已有的词典,对所收集的泰语词典参考文献资料在编撰和释义词语方面进行分析和归纳。汉泰、泰汉语词典在汉语学习中的价值是谁无也无法低估的,而汉语教学对词典学界在这方面扮演的角色不是很重视,因此本文还简单介绍了泰国学习汉语者使用的汉泰双语词典。本文将以词典使用者的角度来评价分析,希望能为提高现有词典的质量提供建议,以便设计出更加符合读者需要的词典。  相似文献   

7.
文章选取汉语和泰语的谚语进行对比研究,从常见事物词、数词、口语词、文化词在汉语谚语和泰语谚语中的运用入手,探讨了汉语谚语和泰语谚语的词汇特点。  相似文献   

8.
同一客观事物在不同的语言中,由于组合的方式不同,构词的方法和构词的语义也就不会完全一样,形成的词形各具特色。基于在泰国的教学实践,本文以颜色词为研究对象,对汉泰语颜色词构词进行对比研究,指出汉泰语颜色词构词类型的异同。相同之处在于汉泰语颜色词在构造颜色词时都采取“借物呈色”和“通感”等方法。相异之处主要是汉语颜色词偏正结构的定语在中心语之前,泰语颜色词偏正结构的定语在中心语之后等。  相似文献   

9.
汉语和泰语中都存在一定数量的能愿动词,泰国学生在使用汉语能愿动词时容易出现一些偏误.本文试图对汉泰语的能愿动词进行一个简要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汉泰名词重叠式语法功能进行对比发现,两种语言的名词重叠式语法功能相同之处表现在其名词重叠式都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状语等句法成分。其主要不同之处表现在:汉语有能作谓语的名词重叠式,泰语名词重叠式不具有这一语法功能;泰语有能做补语的名词重叠式,汉语名词重叠式不具有这一语法功能;两种语言的修饰语的语序不一样。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英汉典故的定义和重要性的介绍及对它们在来源、结构形式和设喻形式上的比较,揭示其相同、不同点和联系,强调只有真正理解英汉典故,才能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祈使句是汉语和维吾尔语里使用都比较广泛的一类句型,主要表示命令、请求、禁止、劝阻等意义。祈使句的使用可在说话人和听话人中间或通过听话人在第三者之间进行,也可以请求听话人允许自己进行某种动作、行为。汉语和维语析使句的使用及表达方式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这里就以下几方面试作一比较。一、几类析使句。1.命令句。汉、维语里表示命令的祈使句,一般带有强制性,言词坚决、肯定、结构简短,语调急降而短促。例如:汉:(1)把门关上!(2)小心,快走开!维:(1).等一等!我正往外拿呢。(2)!把书放在桌子上!2请…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教育作为巴州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数量、教职工比例、专任教师、在校生总数等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状况在整个巴州教育事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我们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全国民族发展与政策指导纲要》中提出:“提倡不同民族学生合校”,民汉合校对民族教育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合校后,各民族青少年学生从小在一起互相了解,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这是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反对非法宗教活动,保持教育系统稳定的一个重大举措,合校是改革办学体制,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一条重要途径,能充分发挥优势影响作用,缩小民汉教育的差距,促进各民族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4.
青春期是个体从性机能没有作用发展到性机能成熟的阶段,其发展变化迅速而短暂。随着生理在激素作用下的急剧变化,进入青春期的同学产生了性心理适应,即与性生理、性欲、性行为有关的心理问题。当然也包括与异性交往的心理。这个时期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远远超过心理发展。随着第二性征、性器官和性机能迅速发育,少男少女们开始意识到两性在生理、行为和社会角色方面的差异,产生了一些特殊的感情体验,于是进入心理学上的异性期,开始对异性感兴趣,并产生思慕情结。在这个特殊的年龄段里,男女同学之间互相产生好感和爱慕,出现向往、接近、眷恋异…  相似文献   

15.
英语和汉语的定语位置,有同有异,变化较多。总的来看,英语定语位置比较灵活,汉语定语位置比较固定。汉语定语多置于中心词之前,英语定语则前置后置都很普遍。汉语定语以前置为主,这就限制了汉语句子的长度,英语定语后置的可能性大,这就便于英语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一定社团成员们所讲述和用来交流的手段.它受历史变化、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的语种,由于这些方面的影响,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特定的语言规范和特点.任何一种语言,只要有生命存在,我们都会有不同的动词来描述生命的行为特征,但其表达及运用方式却有所不同.在这里,作者主要就英、汉语动词形态和种类来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汉、羌、彝族中学生自我概念的特点.方法采用自我概念量表测量汉、羌、彝族900名中学生自我概念的状况,并进行不同层面的分析.结果民族和学习成绩对中学生自我概念的自我总分和生理自我、道德自我、心理自我、自我满意和自我行动五个维度得分有交互作用.除自我批评维度外,汉族中学生自我概念及其余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羌族中学生(P〈0.05),其道德自我、社会自我、自我认同、自我满意和自我批评五个维度上得分也显著高于彝族中学生(P〈0.05);彝族中学生的自我概念总分及其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和自我行动四个维度得分明显高于羌族中学生(P〈0.05),而自我批评得分又低于羌族中学生(P〈0.05).女生的自我概念总分及道德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自我认同和自我行动五个维度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学习成绩优、良中学生的自我概念总分及其余各维度(除自我批评外)得分均显著高于学习成绩中、差中学生(P〈0.05).结论中学生自我概念存在民族差异、性别和学习成绩差异.  相似文献   

18.
在建筑设计中,室内设计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在一栋建筑中,包含着室内设计和室外设计两部分内容。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具有多变的风格,室内设计也是一样,风格要多样化,但是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的设计理念是不相同的。在本文中,通过对建筑设计美学价值的分析引出室内设计的美学价值,并且阐述了色彩在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对汉泰语形状量词语义展开考察和对比分析,发现汉泰语形状量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汉泰语形状量词都具有分类功能和客观基础,都根据事物一维、二维和三维的形状区分类别,从而形成新的范畴和原型。但是汉泰语形状量词的认知基础、范围大小、选择顺序、扩展引申、计量方式等不同。  相似文献   

20.
圣人,我国古代民族文化最高贵的理性之魂,由先秦儒道等各家各派共筑而成。当古代先民从神的空幻迷茫的天国里重归于现实世界有望企及实现的社会理想时,均不约而同地确立了新的崇拜偶像──圣人这一极至理想人格的目标。可以看出,在儒道共存的形式体中,他们均以圣人为最高的智慧化身、最高的道德标准和最高的政治理想。但他们在把握圣人这一最高理想人格的内在精神时,却各以有为和无为为自我最高的价值取向,尤其是其各家内部却又有不同派系自我标榜的种种异样的目标模式。于是,从先秦儒道圣人观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民族文化最高理念的最大精神支柱,及其内在各种理论情结共同营造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庞杂的民族文化体系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