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十力是二十世纪中国重要的哲学家.有一个叫徐复观的陆军少将听到友人对熊十力的推崇,又在上司那里看到熊十力的著作<新唯识论>,大为佩服,就写了一封信,表示自己有志于做学问,希望得到指教.熊十力回信,讲了一番治学做人的道理.有一次,徐复观穿着陆军少将的军服到重庆北碚金刚碑勉仁书院拜见熊十力,请教应该读什么书.熊十力叫他回去读王船山的<读通鉴论>.  相似文献   

2.
捍卫平凡     
硕士研究生期间,因为高瑞泉老师给我们讲熊十力,于是我开始阅读《新唯识论》,后来我的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都选择了熊十力作为主题。随着阅读的展开,熊十力早期的一些想法让我产生了共鸣。熊十力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民国成立后,他为着与自己一起革命而牺牲的一些朋友,向有关掌权者要求搜集资料,建纪念馆,树纪  相似文献   

3.
先听一个故事。熊十力是20世纪中国重要的哲学家。40年代,有一个国民党的陆军少将叫徐复观,听友人对熊十力的推崇和介绍后,又在上司那里看到熊十力的著作《新唯识论》,大为佩服,就决心向熊十力请教。有一次他向熊十力请教读什么书,熊十力叫他回去读王船山的《读通鉴论》。  相似文献   

4.
儒家为熊十力所肯定和发扬的是义理化的《周易》之生生、创进的宇宙观与刚健有为的人生观,对人生和现实世界的肯定及其经世精神,他诠释确立了一个毫无“宗教迷情”的儒家学统;道家给熊十力以玄远理境的启迪和生命层面的助益;佛家使熊十力受到哲学思维的训练,是其哲学体系的来源和哲学创作的思想宝库,他对禅宗有亲切的生命认同;西学是熊十力进行哲学创作的参照系,他强烈认同并积极回应了东渐之西学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5.
文题实录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抗日战争中,在重庆,有一天国民党元老陈铭枢请学者熊十力吃饭。熊十力面对浩浩长江,大发感慨,而陈铭枢则背对长江,看着熊十力。熊觉得很奇怪,说这么好的风景你怎么不看?陈答曰:“你就是最好的风景。”  相似文献   

6.
熊十力以“体用不二”论立宗 ,并批判了佛学和西方哲学中割裂体用的趣向。但如何真正确立“现象”以及“现象”的多样性 ,似乎是熊十力哲学应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黄梅冯府君墓志》是熊十力的一篇佚作。墓志勾勒了一位近世儒家君子的形象,描绘了一幅奉儒守法,居丧守礼的宗法家族生活图景,熊十力借撰本志,张扬原始儒家学说,旨在拯救当世道德人心。  相似文献   

8.
说熊十力,就不得不提文学家废名。他们是1949年前中国的两个怪人。熊十力"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废名则是"莫须有先生"的化身。汤一介称老师废名为"真人"。  相似文献   

9.
卢尘逸 《初中生》2011,(4):7-10
轻狂自独具武昌起义后,熊十力任湖北都督府参谋。1911年12月,熊十力与吴昆、刘子通、李四光于武昌雄楚楼聚会,庆祝光复,史称"黄冈四杰"。聚会期间,李四光曾书"雄视  相似文献   

10.
自1923年以后至1929年结识马一浮之前,熊十力在思想上已有两次重要变化,这决定了<新唯识论>初稿的基本思路是"以变易为体",即坚持一种非现成性本体论.但结识马一浮之后,后者却坚决反对这一思路,致使熊十力对<新唯识论>初稿渐生疑虑,并于最终决定修改此稿.由熊十力本人改定的前半部与主要由马一浮改定的后半部一样不再延续"以变易为体"的思路,而逐渐转向马一浮所主张的"变中见常"思路,即从非现成性本体论转向现成性本体论.这次转变实为熊十力自1923年以来的第三次思想变化.  相似文献   

11.
熊十力以心本论为前提,从批判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和过份依赖分析技术的缺陷出发,强调要把握真实的存在,必须注重具有整体性、能达到能所合一的直觉方法。与深层心理学把直觉理解为本能、冲动的路数不同,熊十力所理解的直觉是超越理智的高级精神现象,与传统“顿悟”论强调的瞬时性、天启式直觉不同,熊十力反对割断直觉与经验及逻辑思维的关联,注意到“思辨后的直觉”。不过,熊十力最重视的直觉,不是知识的直觉(包括艺术创造和科学发明的直觉),而是善的直觉,不是如何达到“思辨后的直觉”,而是直觉所得之德性如何在实践中展现为德行。沿着“性修不二”的理路,熊十力的良心表现为直觉论与经验论的某种调和。  相似文献   

12.
生命体验指的是对于人的存在的超越性的直接觉知。熊十力一生中可以探知的生命体验有六次,可分为观空与悟有两类,分别从大空、大有两面表现出其对终极存在的直接体验。熊十力借助于儒、佛二教及西方哲学理论,把生命体验解说为见体、证量、性智等,它是本体的自知自明,是非对象化、非经验的,可以称之为本体认识论。熊十力以性智概念为基点,衡论中西哲学,并以之建构起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诗学中“志”与“情”有着复杂的关系,熊十力先生从哲学的立场提出“以志统情”的观点。志是心之所存主;情虽缘物而生,若能体现本心之德,则须与志相协。以志统情既是对宋明理学性情观的统合与发展,又体现了熊十力先生作为哲学家的独特诗学观。  相似文献   

14.
何南 《师道》2012,(12):6-8
回忆起联大的老师,任继愈铭记不忘和首先想到的总是熊十力老师。1934年,任继愈考入北京大学时,听高年级的同学介绍北大的老师们,他们介绍的其中一位老师让任继愈非常感兴趣:因为这位老师在家里上课,且是北大唯一一位在家里上课的老师,他就是熊十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哲学在天道观上的争论主要是围绕着心物之辩和理气之辩而展开的。在新唯识论的体系中,熊十力阐发了以本心、仁体为核心的本体论和以翕辟成变为主要内容的宇宙论,从体和用两个层次上证成了精神之维的能动性。立足于其唯心论的本体—宇宙论的形而上学,熊十力以体用说理气,为理气之辩开出了新境。  相似文献   

16.
熊十力以其强烈的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构建了自己的哲学体系,被誉为现代新儒家开山之人.探析熊十力哲学思想不难发现王船山对其影响甚大,其基本哲学观念明显受到王船山的影响.但熊十力哲学思想不仅是王船山的继承和重复,也是对船山学进行了深入辨析、创新和发展,我们从中能进一步理解熊十力哲学的来源与脉络.  相似文献   

17.
熊十力一生所致力者在于建构"新唯识论"哲学体系,因此宗教问题不是其研究的重点。不过,对于在近现代中国影响巨大的佛教和基督教,熊十力亦有很深的见地。"体用不二"是熊十力哲学的宗旨。因此,他以"体用不二"来评判各种宗教,并形成为其宗教观:其一,宗教诉诸于感情,哲学诉诸于理性。其二,宗教基于"体用二分"立教,此乃宗教之根本特征。其三,宗教与哲学一样具有"本体论",但其本体论最终会被哲学本体论所取代,即哲学将取代宗教。  相似文献   

18.
熊十力在心本论的基础上为“创造”观念提供了本体论和宇宙论的证明。创造是生命的本质,宇宙发展的动力,及个人进步的必要环节和社会臻于理想的必要途径。这使吾人进步、社会发展、宇宙进化都成为有源之水。熊十力在主观、抽象的方面伸张了主体的创造性,这在机械决定论和目的论宰制人生的年代无疑具有纠偏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讨论熊十力对传统哲学中“心”的概念的调整、转换及其对相关问题的检讨、扬弃的示例,揭示其新儒学的特质。借由熊十力对传统的“心”的概念的多重解析,我们可以看到他基本沿着心学一系的路线重构其体系,从而彰示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鸣 《教师博览》2006,(7):23-23
近代学人,牛气者不在少数,最牛者,当属熊十力。熊十力原名继智,十力是他自己起的号,后来以号行世。十力本是佛家术语,专指佛祖如来的十种智力,熊居然取来加诸自身,其“牛”可见一斑。难怪他到欧阳竞无的支那内学院学佛,一年后就写《新唯识论》,挑玄奘大师的毛病,惹得欧阳大师的弟子们斋饭都吃不香,做《破新唯识论》攻之,熊十力再写《破破新唯识论》应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