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族渊源于史前生息于黄河长江流域农耕氏族部落的大融合,在秦汉时代基本形成,在魏晋至明清几次大的民族融合中发展壮大,在近代爱国救亡运动中觉醒,并与中国少数民族融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从而形成中华民族,现代的民族平等政策使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兴旺繁荣. 相似文献
2.
王通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4)
本文考察了北宋的最高垦田数和亩产,推算北宋人口1亿时,人均粮食可达947市斤,以此论证了北宋人口突破1亿的可能性和客观现实性。为有助于了解北宋人口1亿时的分布情况,则以宋代的户数作为人口参据,按每户平均五口人计算,试列了北宋的人口区划表,并探索北宋人口分布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3.
何志虎 《历史教学(高校版)》2002,(11):11-16
汉族渊源于史前主息于黄河长江流域农耕氏族部落的大融合,在秦汉时代基本形成,在魂晋至明清几次大的民族融合中发展壮大,在近代爱国救亡运动中觉醒,并与中国少数民族融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从而形成中华民族,现代的民族平等政策使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兴旺繁荣。 相似文献
4.
汤兆云 《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45-50
我国现行人口政策是在对“独生子女”人口政策调整和完善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在此过程中,中央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方面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另一方面,又照顾了确有实际困难的家庭,允许他们间隔几年生育第二胎。现行人口政策形成后,中央要求坚决贯彻落实,以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相似文献
5.
汉族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源自春秋战国以前的华夏,故在古代即被称之为“华夏”或“中华”,也有“夏”、“诸夏”、“华”、“秦人”(秦朝)、“汉人”(汉朝至唐前)、“唐人”(唐朝)等史称。作为中国的主体民族,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其人口超过十亿,占中国总人口的91.59%。由于人口众多,故其分布极广,几乎遍布全国各地,但主要聚居在黄河、长江、珠江等流域和松辽平原。汉族操汉语,属汉藏语系,有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等七种主要方言。现代汉族共同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汉字源于象… 相似文献
6.
张文文 《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19-22,25
民族的分化与融合总是伴随着民族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哈尼族的形成就是民族分化与融合的结果。哈尼族先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从氐羌系统民族中逐渐分化为"氐"、"昆明"、"叟"、"和蛮"、"和泥",并在内部分化成"和泥"、"哈尼"、"豪尼"、"雅尼"等不同群体;同时,也有其他民族群体不断融合到哈尼族先民的群体中,最终分化与融合而成如今的"哈尼族"。如今的"哈尼族"依然发生着分化与融合,不仅分化成不同的支系,在支系内部进一步分化成更小的支系、胞族、家族等,同时也有其他民族融合到"哈尼族"中。 相似文献
7.
清初中期、东北北部平原人口、民族构成经历了从以善渔牧猎的少数民族人口为主到少数民族人口与善耕作的汉族人口并存的转换过程,在此过程中,多个自然、人文要素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融合整体情况来看,基本上是以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中原地区汉族接受、同化周边及外来的少数民族为主要形式进行的,这种民族融合形式直接推动了我国以汉族为主体,各民族繁荣共生的族群构成格局和我国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分布格局的形成。但是,我们同样应当对那些在不同背景下、发生在不同地区的、非主流形式的民族融合方式予以关注。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试图证明在西南边陲普洱市景东县衍化出的一种与传统民族融合形式迥异而又相反相成的新的民族融合类型,即汉族彝化。并围绕导致"汉族彝化"这一社会现象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根源、客观原因等作分析论证,提出了自我看法。 相似文献
9.
徐杰舜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7(2):13-20
封建经济发达的民族市场是汉族古代经济生活的第三大特征 ,这个民族市场是由发达的封建商品经济的凝结 ,民族共同市场的继往开来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11.
骆桂花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2,13(2):12-15
我国民族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与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紧密联系,合理调节民族地区的人口分布、控制民族地区的人口增长,会极大地推动本地区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2.
哈萨克斯坦按地区有几种分类方式.按照传统的方法分,国家被分为小玉兹、中玉兹和大玉兹三个历史区域.直至今日,哈萨克人依然保留其玉兹属性的历史记忆.另一种分类方法是以地理和经济为根据的苏联式的分类方法,划分为西部、北部、中部、东部和南部五个区域.这种分类在几个州的名称上沿用至今.目前,所有地区的族群和人口状况正发生迅速地变化,然而,区域因素不仅没有失去意义,还继续影响着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国内政治和国际地位.哈萨克斯坦的未来将取决于中央和地方在经济、民族、社会和政治间的利益平衡,也就是说,它仍将面临着多层面国内政治的挑战,这些挑战有可能激化哈萨克斯坦民族国家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怀化汉族586人的ABO血型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是:血型分布特点是O>A>B>AB,基因频率r=0.6125,P=0.2046,q=0.1829.经x2检验,各血型的观察值与期望值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 相似文献
14.
近30年来,内蒙古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迅速。在优惠的少数民族人口政策的作用下,内蒙古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增长迅速;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各项照顾政策使一部分人为能够享受这些政策纷纷更改民族成分,基本上所有民族通婚家庭所生子女均选报少数民族成分。民族政策的不完善以及在执行过程中的流于表面,使得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的事实不容忽视,新时期下重新审视我们的民族政策尤其是政策的执行情况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2):47-50
跨界民族人口流动是国家交流、地缘政治发展的新契机,但由于跨界民族人口流动杂糅着复杂的民族因素、宗教因素、地缘因素,容易受到分裂势力、反对势力的利用,从而危害边疆稳定发展、破坏边防安全、加剧民族矛盾和地区矛盾、消弱国家凝聚力。因此,跨界民族人口流动是边疆稳定发展的一把双刃剑,政府部门应当在跨界民族人口流动中发挥指导性作用,以国家认同为前提,以经济发展为手段,培育我国跨界流动人口的优势,进而促进我们跨界民族在边疆政治、经济、文化中的话语权,最终实现边疆地区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17.
谢红梅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9):43-47
利用区域经济-人口分布协调偏离度指数及区域人均GDP基尼系数,研究贵州经济-人口分布的协调状况。分析贵州经济-人口分布不协调的原因,提出了贵州经济-人口分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宗教是民族文化最为核心的部分,民族文化融合最深刻之处是宗教文化融合。宁夏回汉族宗教信仰自由的文化环境、历代统治者对宗教文化的大力扶持,以及各种宗教为了不断实现理论更新而相互吸收彼此优长,促使各种宗教文化采借现象频繁发生,回汉族宗教文化的融合不断加深。回汉族宗教文化的融合促进了宁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略论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问题的分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际洲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3)
多年来,中国学术界对民族关系史中的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问题进行了讨论,基本上形成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承认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这两种情况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客观存在的;一是承认中国历史上只有民族同化,而民族融合只有在阶级压迫消灭后,消灭一切民族间的差别才能实现的。形成这两种意见分歧的原因,是来自对概念的本身理解的歧异。究其根源,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对“民族”概念的不同含义和汉语中的“民族”一词的相当模糊,是影响这一问题讨论顺利进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作为全国六个人口净减少的省(区、直辖市)之一,研究其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差异,是分析贵州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状况分析表明:贵州省人口和经济空间分布一直不均衡,且东西方向的不均衡程度大于南北方向.在将来一段时期,人口和经济有向中西部集中的趋势.相对全国平均水平,贵州人口压力大,特别是西北部、南部和东南部地区经济相对薄弱,经济人口容量小,人口已严重超负荷.今后,贵州省仍应实施适度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通过城镇化建设、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要素的合理流动、深入推进扶贫攻坚战略等,实现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