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于健康,人们往往只注意身体的健康,忽视心理健康。用潘菽的一句话说:“我们因注意身体的健康,故研究生理卫生;我们若要使心理得到健全的发展则必须注意心理的卫生。”完整的健康应当包括身体、心理和适应社会三方面。身体健康与生理健康是相互依存、互相影响的密切联系,但又有着明显的区别。张海迪、和志刚等是生理上有残疾或患有重病的人,但他们的心理和精神是十分健康的。相反,也有些人生理上没有残疾,但心理扭曲,道德败坏。由此看来,衡量健康最基本的标准应当包括身、心两个方面。也就是说,一个人必须具备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个性,才能…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健康的理解存在着片面性,认为一个人只要身体发育正常,不生病,不致残就是健康的。其实,这才只是说到了健康的一半,而另一半“心理健康”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以致当有些人出现了某种心理障碍,便习惯地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和逐步深入,人的心理素质这一层面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而作为完善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心理健康教育,也尤其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我们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教育,而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这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就目前状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观点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疾病”。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健康有了全面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现象,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全良好状态。”它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三个方面。具体地说,生理健康是指体格健全,身体各部位功能正常,没有疾病,没有缺陷;心理健康是指能自我控制感情,用意志去克服、抑制自己的愿望,有稳定的性格,智力正常;社会健康是指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工作、生活中遇到挫折,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良好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47年对健康所下的定义是:“健康是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幸福的一种全面状态,不仅是没有病患和虚弱而已。”从中可以看出,健康不仅指生理而且包括人的心理。我们知道,人类进入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力水平的飞跃提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史无前例的激烈变化、变革;同时,由于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商品生产所带来的剧烈竞争,  相似文献   

6.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这是新形势对体育工作者提出的更高要求。健康不外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统一。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体育往往只重视对学生生理方面的教育,而忽视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从而导致有些学生经不起半点打击和委屈,意志薄弱,心胸狭窄,遇到挫折易走极端,如跳楼、服毒、出走等等。这已在社会产生了许多不良的影响,应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心理健康教育常常被有些人认为仅仅是心理不健康的人才需要的,也就是说,认为只有那些疯疯癫癫、精神不正常的或有一些不被常人所理解的言行的人才需要。有些人即使自己心情不愉快、内心痛苦或烦躁不安,影响了自己的人际关系、工作学习效率和言行举止,也不愿接受心理帮助。这样的理解是不正确的。因为作为心理现象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  相似文献   

8.
人们对于健康的理解往往局限于躯体功能的正常,而忽略了心理方面,这样对于健康的理解是木全面的。心理方面的健康和躯体方面的健康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又相辅相成的。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表明只讲生理是不够的,必须既注意生理健康,又注意心理健康,才能增强人的心身适应能力。体育运动以其增强体魄的最佳方式早已被人们所接受并广泛使用,体育活动可增强体质也早已成为人们知识系统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概念之一。然而,由…  相似文献   

9.
见到这个题目,您也许拍拍胸脯特自信:“没问题,我的孩子很健康!”可是,人怎样才算是健康?健康就是身体不闹病?不。人,不仅仅是自然人,而且是社会人。传统医学只考虑到人的生物属性。近年来,出现了“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其观点是,人必须处于自然、社会、生理、心理的平衡状态中才是健康的。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作了这样的界定:“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缺陷和疾病,而是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这样的健康观告诉我们,所谓健康不仅包括生理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一个女孩为了满足入团的愿望,用圆规扎破手指,  相似文献   

10.
嫉妒几乎人人都有。它是人们普遍存在的病症。从本质上看,嫉妒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无论是何种形式和内容的嫉妒,都有害于保持正常的人际交往及健全的社会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地受到别人的嫉妒,或自己本身也在不知不觉地对别人产生嫉妒之心。被嫉妒的人常常是自己周围熟识的人。有时,明知道嫉妒是不应该的,却无法消除。  相似文献   

11.
"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美状态"。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一个人心理不正常,持续时间超过三个月就将成为了心理障碍。这种障碍必将影响学习,生活,工作。从这个角度讲,人的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为重要,所以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得。  相似文献   

12.
先看一道全国高考试题: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在网上发邮件、查找资料、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有些人认为,网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信息、黄色内容,对人们精神世界带来消极影响。更严重的是,有些学生沉迷于网吧中,严重地影响了学业和健康。再看一道某地中考试题:科技革命以来,人类发明了电话、电灯、原子弹、人造卫星、电视、电脑等,它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灾难…  相似文献   

13.
金虹艳 《考试周刊》2014,(79):113-114
<正>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正如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指出的:如果没有健康,智慧就难以表现,文化无从施展,力量不能战斗,财富变成废物,知识也无法利用。2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解释为:"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和道德等四个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概念不断转变,已从原先的不生病就是健康扩展到从生理、心理、社会角度认识和评价。新体育课程标准把"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作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期是一个人身体发育、心理发展极为重要的阶段,必须给予全面的关注。有些同志一味追求早期的智力开发,对健康和品德教育却不重视,这是极有害的。健康的身体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家长和托幼机构一定要重视婴幼儿的吃、睡、体育锻炼和疾病预防,使孩子发育正常、聪明活泼。这不仅关系到孩子的一生,也关系到我们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20,(8):9-10
"情感亚健康"问题在当今社会正普遍存在,并已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现实问题。有些人情感富余,对他人过度关注,有些人情感缺乏,对他人漠不关心,有些情感超前,活得"另类",有些则情感滞后,还活在过去,无论是哪种都是亚健康的情感。中学生处于思想逐步成熟的发育时期,与小初中相比,心理和生理方面具有较大的变化,其自身表现欲强,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且渴望追求自我,表现自我,在情感方面,也会因为身体机能荷尔蒙的分泌,产生不一样的情感因素,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如何在中学心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  相似文献   

16.
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指身体无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屈.社会的适应能力。”随着心理科学的蓬勃发展,心理健康在人们的观念中日益重要。那么在新形势下。我们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家庭是建立在婚姻和血缘关系基础上,以夫妻子女为基本成员的亲密合作、共同生活的小型群体。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社会的细胞。它是人们进行社会化的最基本条件,是人的生存、活动和全面发展的最基本环境。如果家庭的存在和发展是健康的、正常的,就会对整个社会起到稳定的作用,反之,如果它的存在和发展是不健康的、不正常的,那么就会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人的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部分。人们对生理健康普遍都非常重视,因为生理疾病直接威胁人的生命。然而,心理健康却容易被人忽视。其实,对于一个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同样重要,同样不可忽视。生理科学和心理科学表明,生理健康是人的健康的物质基础,生理  相似文献   

19.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概念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具有完整正常的心理状态及较高的社会适应能力。它包括情感特 征和意志特征:正常的认识;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等方面的内容。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 师身心健康的一个方面,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为:“不仅没有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教师的生理健康有标准,心理健康也有标准,只是标准不同。生理健康的标准是可以量化 的、具体的,而人的心理健康却不一样。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如下五个方面:(一)正视现实,有较强的社会适应…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社会对人的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也越来 越受到重视。心理健康,不仅是学生当前正常心理生活的必要保证,而且也是他们日后自我 完善个性不可或缺的条件,同时它对学生自身生理健康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 给健康下定义时指出,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是没有 疾病和衰弱现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它特别强调了只有身体、心理都健康,才是真正的 健康,身、心二因素对于一个人的健康与否有着相依共存的关系,这是人们在探讨自身科学 过程中对主体认识深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