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主人公简·爱因其性格中所具有的强烈反抗意识而特别地引人注目。然而,简·爱性格中反抗意识的形成却经历了一个由萌芽、产生到坚定的曲折过程。文章界定了简·爱叛逆性格形成的四个重要阶段,重点分析了简·爱叛逆性格发展的轨迹及其折射出的当时女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简·爱与林黛玉都是中外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的形象,比较她们的异同有利于加深对其形象的理解。文章从她们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爱情观以及不同的结局分析了她们别具特色的反抗性格,赞扬了简·爱永不放弃的反抗精神,揭示了黛玉悲剧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3.
《简·爱》写的是一个贫苦、孤独的少女,如何于逆境之中洁身自好,奋力抗争,顽强追求,终于在社会上获得了独立的故事。故事本身确实没有任何新颖独特之处,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也较狭窄,甚至谈不到深刻、精辟的人生见解抑或精湛、高超的艺术技巧。可《简·爱》却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缘于什么?文学是“人学”。而人的“性格是艺术表现的中心”①,“人的性格是我们所能感到的世界上最高的美”②。性格之于艺术形象,犹如血液之于人体,有了性格,艺术形象才有自己独特的生命力。而塑造一个有血有肉、性格独特的艺术形象是作家所追求的…  相似文献   

4.
简·爱在劳渥德孤儿院度过八年辛酸苦涩的生活后 ,通过在报刊登求职广告 ,来到贵族罗切斯特家当家庭教师 ,教他的养女阿黛勒。罗切斯特有过一段不幸的婚姻 ,为了减轻婚后精神上的巨大痛苦 ,他外出和三个情妇鬼混 ,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 ,后来他不愿再过这种卑下的生活 ,回到桑菲尔德家里。就在此时 ,简·爱来到他家里做家庭教师。在当时 ,一个家庭教师的地位是相当卑微的 ,罗切斯特和简·爱的关系相当于主人和仆人的关系。一方是从未见过世面 ,情窦初开的少女 ;另一方是漫游了半个世界 ,玩世不恭的有妇之夫。简·爱为什么会让罗切斯特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的英国小说中,女主人公往往会被描写成美丽、善良、温柔的“夏娃”、“天使”、“白雪公主”,是男人的附属品,缺乏独立的人格。夏洛蒂笔下的简·爱却截然不同,她并不是那些司空见惯的、无病呻吟的贵族资产阶级小姐,而是一个相貌平平,地位低贱的平民,是一位敢于反抗、具有高度尊严感和顽强性格的新女性。著名作家乔·享·刘易斯就曾准确地指出了简·爱性格的复杂性:“她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生灵,有着凡人的种种弱点和常人的优点,一个女人,而不是一种模式。”应该说,简·爱的反抗性格是随着她的经历一步一步发展、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简·爱作为传统女性叛逆者形象化身已深入人心,被人们过多地赋予女性独立和妇女解放的光环。事实上,简·爱是一个既自尊叛逆,又有自卑情结和依附心理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形象。本文试图通过小说的细节分析,揭示简·爱性格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7.
在简·爱的成长过程中,她遭受了来自社会的许多偏见和虐待。但同时她的女性的觉悟也逐渐得到了培养(发展)。她开始为追求自由、独立、平等和幸福而抗争、奋斗。为了在不利的环境下争取到这一切,她的反抗精神也逐渐形成,且变得越来越强烈。因此反抗精神是简·爱性格中最突出的特征。也正是反抗精神使简·爱在世界文学作品中成为经久不衰的人物。  相似文献   

8.
孙杨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5):31+33-31,33
《简·爱》是一部关于女主人公克服男性统治及社会对女性的种种压制,最后取得自主独立的成长小说,浪漫爱情故事的背后包含着严肃的思想内容。小说成功地塑造了简.爱这一形象。本文主要从简.爱人生的几个阶段及相应的经历和感受,分析简.爱诚挚善良、独立自主、坚强不屈的鲜明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9.
夏洛蒂·勃朗特的长篇小说《简·爱》于1847年面世,当即轰动了英国文坛.此后一百多年里,小说在世界各国的影响也是广泛而持久的.在我国,《简·爱》也成为众多文艺评论者笔下的焦点.简·爱的形象也深入无数读者的心中.今天,再读《简·爱》,掩卷之后,不由还要拿起笔,再谈一谈关于它的一个古老而陈旧的话题:《简·爱》魅力之源.简·爱以她鲜明的个性吸引了读者,征服了读者.它的全部魁力都来自主人公简·爱独具一格的性格力量.如果把简·爱与其他文学作品中描写的女性形象,如安娜、娜拉、子君等相比,她给人的最突出的感觉是,多了一点亮色.就是说,简·爱较之其他艺术形象具有更坚决、更明确、更彻底的自我独立意识.这也正是小说的成功之处.小说没有让读者为主人公流下同情、怜悯的眼泪,而是使读者从主人公的压倒一切的性格力量中不断得到新的启示.我们不能否认,简·爱的为人、简·爱的精神,确实在不知不觉中,为许多人所效法.一部《简·爱》,使夏洛蒂·勃朗特一举成名,并由此而跻身于十九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的行列.所以,马克思称她及她同时代的作家为:“现代英国的一派出色的小说家.”夏洛蒂对这一赞誉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10.
性格是个性的核心成分,它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个性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进而影响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青少年正处于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是非辨别能力差,极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所以,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性格不仅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是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要求。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培养青少年良好性格的主要途径有:树立良好榜样;创设良好的群体气氛;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引导非正式小团体;促进青少年自我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及合理地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等。  相似文献   

11.
对简·爱性格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847年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出版以来,读者们一直被主人公简的性格魅力所打动。当女主人公简·爱从工人阶级升入中产阶级时,她的成长过程始终伴随着内心追求平等与当时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为了摆脱这种顽固的宗教意识以及等级偏见,她与周围的这些代表人物作着不懈的抗争,形成了她独特的性格特点——自尊、自立、自强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12.
勃朗特·夏洛蒂以高超的艺术手段 ,通过具体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决定作用的揭示以及个性化语言的描写 ,成功地刻画了主人公简·爱敢于反抗 ,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性格 ,展示了简·爱崇高的爱情观和优秀品质。  相似文献   

13.
郑文思 《考试周刊》2013,(43):30-31
《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主人公简·爱由一个长相平庸频频遭受虐待的小女孩一步步成长为一位坚强、自尊、独立、自信的新时代女性并勇于追求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真爱的故事。简·爱面对不公,面对羞辱,敢于反抗;面对真爱,不顾阶级差异勇敢追求。本文从简·爱的反抗意识和爱情观分析简.爱这个人物。  相似文献   

14.
逻辑作为人类思维的形式。要求恩维遵循一些基本的规律.作为形式逻辑基本规律之一的排中律,则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两个相矛盾的判断,必须作出选择.而不能陷于两不可的境地。这对于保证思维的明确、清晰和单一,从而使我们的思维更具严密性和逻辑性,无疑是有巨大作用的。因而我们在对世界进行认识或表述时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动用着这一思想武器.然而,当我们把它拿到文学创作领域,在文学性格塑造面前,它却似乎极其贫乏与无力,显示出极大的非适用性。为何人类普遍遵循的思维准则在这儿失却了它的国利锋芒.不再所向披靡?如何正…  相似文献   

15.
《简爱》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女主人公坚持自由和独立,渴望冒险,热爱大自然;她的身上闪耀着浪漫主义的光辉。文章将对简爱性格中的浪漫主义特点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6.
人物性格塑造问题是典型理论中最核心的问题。它在西方,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390)首次提出艺术作品描写人不仅要描写外形,还要表现“精神方面的特质”,描绘“人在各种活动中的情感”和“心理”,刻划人的“性格”以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在这漫长的历程中,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当时唯物主义美学巨擘狄德罗和莱辛,在丰富前人的“性格说”,发展典型理论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以《拉奥孔》和《汉堡剧评》这两部素负盛名的美学论著为  相似文献   

17.
逻辑作为人类思维的形式.要求思维遵循一些基本的规律,作为形式逻辑基本规律之一的排中律,则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两个相矛盾的判断.必须作出选择,而不能陷于两不可的境地,这对于保证思维的明确、清晰和单一,从而使我们的思维更具严密性和逻辑性,无疑是有巨大作用韵。因而我们在对世界进行认识或表述时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动用着这一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8.
在中外文学形象的长长行列中,堪称“美”的女性形象众若群星.她们或以俊美的容貌,或以高尚的品格,或以坚强的意志,或以聪慧和才干,令人欣赏、喜爱、赞叹、折服.无疑,她们都是美的,都具有强烈的美感作用.世界一流的艺术大师莎士比亚、雨果、托尔斯泰、曹雪芹等,都曾倾注心血,为读者塑造出众多优美的女性形象,通过这些形象,艺术家们证明了美的存在,表现了美的绚丽,体现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创造美的才能和技巧.英国十九世纪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简·爱,是这类“美”的女性中的一个,她所具备的主要是“性格美”,即精神美.小说《简·爱》历百余年而不衰的魅力主要来自简·爱性格的感染力.本文仅就构成简·爱性格美的诸多成分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谈些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9.
20.
如何深化、开拓艺术典型的理论,这是我国文艺理论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几年来,不少同志对此作过有益的探讨。特别是刘再复同志发表的《论人物性格二重组合原理》,标志着我国典型理论的深化,具有开拓性的意义。文章发表后在理论界所引起的反响,反证了我们所恪守的典型理论亟待更新、急需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型理论要回答艺术中的新问题,要在迅猛发展变化的文学实践中去开辟自己的领域。抱住现成的结论,把它当成万古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