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2.
3.
4.
5.
一、盼“春”同学们 ,当潺潺的流水变成了僵冰 ,当光秃秃的枝条在寒风中颤栗 ,当刺骨的寒风吹袭着我们时 ,我们是多么盼望春天那温暖的阳光、温柔的和风 ,还有那充满生机的绿色啊!现在 ,冬天悄悄地过去了 ,春天的脚步轻轻地走近了 ,请大家看。(指板画)二、寻“春”师 :春姑娘身着七彩衣衫 ,提着五彩缤纷的花篮 ,驾着徐徐春风 ,悄悄地来到了花园、树林、草地、小溪 ,你们看到了吗?生 :我看到了小草偷偷地从泥土里钻出来 ,它像一位勤劳的裁缝 ,给大地换上了绿装。生 :我看到迎春花开了 ,金黄金黄的。生 :我看到公园里百花齐放 ,红的似火 ,…  相似文献   

6.
陈颖 《云南教育》2002,(10):35-35,36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分四部分介绍有关地球的知识,说明保证环境的重要性,是进行环保教育的好教材。课题点明了课文内容,揭示课文中心。课文条理清晰,运用了比较、列举数据、打比方、假设等多种说明方法,层层深入,具有很强的说明力,体现了本组课文“按一定顺序写”的训练重点。一、指导学生整体了解课文内容1.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全文。2.读后讨论,整体了解课文内容。①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在宇宙中,地球虽美丽壮观,但很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不能指望…  相似文献   

7.
谭锴  黄晓莲 《湖南教育》2002,(15):49-49
师:朱自清先生急切地盼春,在他的眼里,心中,笔端,全是春的美景。首先,我们一起来赏析“春草图”。请同学们看,作者用了一个什么动词来写小草?生:“钻”字。师:这个“钻”字好在哪里?生:一个“钻”字,不但让人产生小草破土而出的联想,而且显示了它顽强的生命力。师:“钻”字前还用了一个叠词,有什么作用呢?生:“偷偷”一词写出了小草在人们尚未觉察的情况下不声不响地生长的动态。师:“偷偷”和“钻”这两个词,写出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那么,“嫩嫩的,绿绿的”是描写小草的什么呢?生:质地和颜色。“嫩嫩的”写出了初…  相似文献   

8.
9.
10.
张营 《山东教育》2002,(16):37-37,38
一、情境导入电话铃响。师:对不起。电话铃响了,我去接一下电话,请稍等。师:喂。您好。请问找哪位?啊。是李老师呀,我就是。您找我有什么事吗?今天下午到教委参加班主任培训,是这样吗?好的,我知道啦,谢谢您。再见。师:同学们,刚才老师接了个电话,你听到老师说什么了吗?生:我听到老师说今天下午要到教委参加班主任培训。师:你听得真仔细。那在老师打电话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老师很有礼貌。师:那我说了什么,你觉得很有礼貌?生1:开头说了“您好”,最后还说“再见”。师:你听得很仔细,说得也很明白。…  相似文献   

11.
12.
马汝恩 《云南教育》2002,(10):36-37
《草船借箭》记叙了东汉末年孙刘联合抗曹,诸葛亮施巧计,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万支箭的故事。课文围绕这一中心,按事件发展的顺序记叙。教学时,在引导学生了解事件背景和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可抓住关键词语,分段精读,按“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认真分析事件的起因以及推动事件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而让学生知道事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并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就《草船借箭》的起因来讲,从表面上看,是“军中缺箭”,如果仅停留于此,则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既然军中需要箭,为什么诸葛亮不去造箭,却要冒…  相似文献   

13.
14.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语文教师建立自主开放、情趣盎然、生命互动的语文课堂。本人以执教过的《葡萄沟》一课为例,采撷几个亮点,看看该案例所带来的思考。课的展开师:听了葡萄沟的介绍,你想到那儿去游览一番吗?生:想。师:老师手里有一些去葡萄沟的“旅游券”,谁能够把课文读流利,我就把“旅游券”赠送给他。(“旅游券”是一些画着各种颜色葡萄的水彩画,上面写了简单的关于葡萄沟的广告语)(生立刻非常认真地读了起来)(师在分发“旅游券”的时候尤其注意对学困生的鼓励和辅导)课的高潮师:看着这么美的画面,读着这么美的句子,我们真想到葡萄沟,…  相似文献   

15.
一、抓住教学重点 ,还自主于学生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写景的组织与安排”。还原到单元教学中去 ,我发现“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去死抠时代背影 ,然后再仔细分析思路 ,对景物作细致的切分、分析、鉴赏 ,从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单元的重点是“整体感知”,不用说就是要尊重学习者的初读形象 ,也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 ,逼近语义 ,直接得出整体的印象 ,一下子感觉出文章的“气质”。本乎此 ,我以“读”字为先、为本 ,先放录音感染学生 ,再投影出“朗读的要求”,让学生根…  相似文献   

16.
本课设计理念:打破传统语文教学模式,适应现代语文教学要求,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音效、图片、文字、情景等交融在一起,直观、形象、生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扮演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的角色,让学生在和谐愉快中获取新知,培养能力,养成习惯。  相似文献   

17.
郭里红 《贵州教育》2010,(15):31-32,41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自主发现、总结,用结合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体会句子含义,领悟其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目标1 .理解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2 .对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3 .培养学生语感、朗读能力。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美好景物、事物的喜爱之情。三、教学过程(一 )内容呈现1 .快速默读课文 ,扫清文字障碍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 .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听读并揣摩读技的巧妙与方法。3 .学生自由朗读 ,体会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喜悦之情。(二 )设置问题情境这篇课文可从不同角度提出许多很有意思的问题 ,你能从文中提出一个最有意思的问题么 ?(三 )交流对话1 .教师与学生对话话题 :这篇课文通过选取春天最有特色的景…  相似文献   

19.
《月光曲》记叙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此曲的过程,表达了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美好感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如何通过对课文中难点的剖析,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难点一:“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理解“断断续续”这个词是领会这句话的关键,可以设问:①“断断续续”是什么意思,本课指什么?(帮助学生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语所表达的意思:钢琴声忽有忽无,一会儿响,一会儿停,说明琴弹得很不熟练。)②贝多芬在什么情况下,听到断断续续的钢…  相似文献   

20.
[案例] 课堂教学是一个由老师、学生、教材、教法、设施、环境等众多复杂的因素构成的"生态系统".为了保持课堂这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我们必须研究课堂诸因素的相互关系,力求优化组合,和谐发展,强化诸因素之间的"互补"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有幸聆听了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上的<翠鸟>一课,颇受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