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晚清山東青州所出之"太室埙",自其發現之初即被當時學者認爲是齊地故物.本文將太室塤銘文與《陶文圖録》等陶文匯纂圖書中的齊地陶文相比較,打破傳統舊説,認爲陶埙銘文與齊陶文風格不侔,應非齊地所制.并以"陽城倉器"之銘文爲橋梁,指出陶埙銘文當歸於"三晋兩周地區"文字體系.試證太室塤出土地雖在山東青州,但實際應爲東周王室所造所...  相似文献   

2.
正解葱"葱"字,甲骨文写作"■",象葱形。《说文·部》写为""(音同葱),是葱的先字。造""字是有因由的:此字上部的"",义为百卉,以二屮象其丛生,也表示""是植物,即一种蔬菜;中部的"囱",《说文·囱部》释为:"在墙曰牖,在屋为囱。"这是说,在墙上开设的称为"牖",  相似文献   

3.
高培华 《寻根》2012,(6):20-25
谈子夏传授《诗经》(《寻根》2012年第2期),不能回避上博简《孔子诗论》作者问题.2001年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有一篇被整理者定名为《孔子诗论》,计29支竹简1006字,经专家整理,百分之九十以上内容已能释读,是一篇有严密组织和中心主旨的《诗》学论著.这篇产生于孟子之前的《诗》学论著,引起海内外学术界广泛重视.其作者有孔子说、子夏说、子羔说、子上说、再传弟子说、楚地经师说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最大、可能性也最大的是"孔子说"与"子夏说".此二说,发端于对开头那个特殊合文的释读.这个合文又见于《子羔》篇、《鲁邦大早》篇,因为与"孔子""卜子"合文字形都有些接近,在目前情况下,读作"孔子"或"卜子"都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4.
《汉书》说蜀人"好文刺讥",从撰《汉书》的班固所录、所撰的司马相如、扬雄的生平事迹来看,说他们"好文刺讥"恰如其分。而从班固对他们生平事迹的撰、评看,班固对他们非常尊崇。这证明,"好文刺讥"是褒义而不是贬义。司马相如、扬雄可以说是古代巴蜀文人的榜样和代表,他们"好文刺讥",其他的巴蜀文人当然也"好文刺讥"。"好文刺讥"成为巴蜀文人很普遍的一种性格。  相似文献   

5.
吴正格 《寻根》2012,(6):53-55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里,"酱"字写为"(嗜)".此字左边是"爿",指劈开的竹片或柴爿,取火用的;右边上方的"(夕)",不当"月"字认,而是"肉",《说文》里的"肉"字写为"(夕)";下方的"酉",也不是指地支时辰中的十七时至十九时,而是指"酒","酒,酉也"(汉·刘熙:《释名》).可见,最早的"酱"字是爿、肉、酒的三字合成.所以,解析"酱"字,得分别解析其中的爿、肉、酒.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人信鬼,相信幽冥世界,来源极早,在先秦的典籍中,都有关于"鬼"的说法。《列子·天瑞篇》中说: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归也,归其真宅。《说文》里面说:人所归为鬼。段玉裁注曰:古者谓死人为归人。鬼有所归,乃不为厉。中国的古人会为死去的祖先立庙,这是古人祖先崇拜的一种表现,但说到底,这是对于死亡与鬼的畏惧的结果。《说文》里说:庙者,尊先祖皃也。段玉裁注曰:"古者庙以祀先祖。凡神不为庙也。为  相似文献   

7.
黄晶 《华夏文化》2021,(4):38-42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说文》一书将所收的9353个正文根据相同的表意部分归类,分成540部,按照"分别部居,不相杂厕"的编纂思路和"据形系联,以类相从"的基本原则,将其构成一个完整且封闭的分部系统.但是《说文》系统的归部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多义符合体字的归部,如纯表意字、亦声字和多形形声字,它们究竟随哪个义符进行归部,许慎并没有进行说明,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缅甸古城曼德勒以日落闻名于世,尤其乌本桥的日落,被《时代周刊》评为"世界十大最美日落"之首,吸引无数游客蜂拥而至. 曼德勒是缅甸的第二大城市,位于中南部内陆,历史上几代王朝建都,因此有很多精彩的旅游景点,曼德勒山、皇宫、因瓦古城、马哈木尼佛塔、固都陶佛塔……但是人们都会在日落之前,赶到东塔曼湖畔,搭乘游船去等待乌本桥的...  相似文献   

9.
正何谓"諡"?《说文》:"行之迹也。从言、兮、皿。阙。"阙,缺读声。徐锴曰:"兮声也。"读"兮"声是对的,为什么加"皿"呢?未作出合理解释。《说文》另有"谥"字,"笑貌。从言,益声。"甲骨文有"益"字:■,象器皿里装满了水,往外溢之形,为"溢"之本字。徐铉据《唐韻》注有两个读音:一为伊昔切,一为呼狄切。呼狄切正是"諡"的读音。现在"諡"也可以写作"谥"。这是否是"谥"之字义一分为二  相似文献   

10.
<正>学与问原为两事、两义。《说文》曰:"斅,覺悟也。"意为知晓、觉悟,虽非其本义,但许慎所选字形加了"攴"旁,视教、学为一体,其实是对的。甲骨文"学"字乃从臼持爻以教膝下子之形,是个会意字。后又加表庐室的秃宝盖,《说文》中秃宝盖意为蒙昧,表示启迪童蒙,故其本义为接受教育、学习,颇有点今日上学的意味。从中亦可见教与学原为一字,后来才分化为两字。《尚书·兑命》曰:"学学半。"意谓教和学各占一半,教和学  相似文献   

11.
《寻根》2021,(4)
正"鳌冠三山安海浪,龙盘九鼎镇皇都。"鼎,溯其源,乃"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说文·鼎部》)。它诞生于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8000年的历史。最初鼎是华夏先民用于煮食烹饪的炊具馔器,其型态主要有三足圆鼎、四足方鼎两类,铸造材料有陶、青铜和铁等。鼎之研制开发使得古人拥有质量可靠、功用齐全、便于加工熟食的工具,它将古人的吃食由烧烤扩展至烹煮,属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发明,  相似文献   

12.
范子燁 《中国文化》2015,(1):99-105
<正>《詩品》中"宋徵士陶潜":其源出於應璩,又協左思風力。①對於"其源出於應璩"品陶之説,前人之評論與研究頗多涉及,此不贅論;對於"又協左思風力"的説法,前人則極少討論,這是本文所要討論的核心問題。在鍾嶸看來,左思也是陶詩的一個重要藝術源泉。章學誠(1738-1801)《文史通義·詩話》説:《詩品》之於論詩,視《文心雕龍》之於論文,皆專門名家勒爲成書之初祖也。《文心》體大而慮周,《詩品》思深而意遠,蓋《文心》籠罩群言,而《詩品》深從六藝溯流别也。  相似文献   

13.
正到了五代时期,纸张中出现了"砑光小本"。北宋陶榖《清异录》卷下"文用门"曾记有"砑光小本"一事:"姚顗子侄善造五色笺,光紧精华。砑纸版乃沉香,刻山水、林木、折枝、花果、狮凤、虫鱼、寿星、八仙、钟鼎文,幅幅不同,文缕奇细,号砑光小本。余尝询其诀,顗侄云:妙处与作墨同,用胶有工拙耳。"所谓"小本",即小幅的笺纸,是在沉香木上以细线阳刻方法刻画出人物山水  相似文献   

14.
<正>"律"是什么?《说文》作如是释义:"均布也。从彳,聿声。"从"彳"怎么会有"均布"之义呢?也许是因为《说文》对"彳"作了"象人胫三属相连"(大腿、小腿、足踝三关节连动)的解读,故以三关节和谐律动作依据吧。然甲骨文已经证实"彳"是"行"的別体,"行"(■)是道路的象形,而"彳"(■)又为岔道之象,与"三胫"了不相干,自然"均布"之义失去支撑。不过,"均布"可与律吕联系起来,作另一种解读。律吕定准,竹管凿孔窍要按一定的尺  相似文献   

15.
<正>一、引言《文昌帝君阴骘文》,简称《阴骘文》,是由文昌帝君(或称梓潼帝君)降笔而成,全文共600余字。经文开篇便说,"帝君"曾十七世为士大夫,广积阴德,未曾虐民,常常救人于危难之中,并训诫世人要像"帝君"一样,存"利物利人"之心,这样便可得到上天的眷顾,赐人以福。其次,经文列举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相处的行为规则与伦理规范,指出人们遵照经文的伦理规范立身行事,近则善报个人,远则福泽儿孙。《阴鸷文》具有很强的伦理性特征,强调人们要在更广泛、更全面的意义上完善自我、完善他人、完善社会。《阴鹭文》流  相似文献   

16.
<正>我在《读书》杂志发表《为启蒙正名——读萧萐父先生的〈吹沙三集〉》一文以后,邓晓芒惠赐了一篇极具理性力量、极富理论深度的批评文章——《启蒙的进化》(载《读书》2009年第5期),——作为对我的文章的回应。在这篇文章中,他第一次公开表明不赞成萧萐父先生的"早期启蒙说"和"历史接合  相似文献   

17.
“玉”字考     
正《说文解字》:"玉,象三玉之连,‘|’其贯也。"……许慎对"玉"字的解释是:像三块玉相连。沿袭至今的这个解释若是对三横一竖的篆书"玉"字,从字面形态上解释似乎还说得通;但要解释《说文》中提到的古文"玉"字,即带有对称两点的""字(图1:《金石字典》,中国书店2015年4月第1版),是说不通的。"玉"字构形起源及其衍生字形成的原字链的研究,于汉字文化乃至华夏  相似文献   

18.
正"文献"一词是图书情报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然而一般文献学论著在谈及"文献"一词本义时,多只涉及其"文贤"本义,对其更深的渊源却鲜有探及,笔者试撰本文,以究其滥觞。一、"文献"一词的来源"文献"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成书的《论语·八佾》中,其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解"文献"曰:"文,典籍也;献,贤也。"即说"文"  相似文献   

19.
力之 《中国文化》2021,(1):411-421
從目録學的角度看,《文選》爲詩文總集是没有任何問题的,而方師鐸則力證其爲類書.然方先生由《皇覽》爲類書與歐陽詢之説無法證明《文選》亦若是,其《文選》"本質上就是一部類書"説乃誤解《文選序》所致.從研究方法論的層面上説,方先生之失乃因未能在出發處辨"路向".是否凡"以類相從"者便是類書?此至關重要,而方先生忽之;由《藝文...  相似文献   

20.
张娜 《华夏文化》2016,(1):47-49
正中国古代的现实主义强调实录。实录本是史学著作"不虚美,不隐恶"精神的集中体现,但文、史毕竟是两种不同的领域,文学应该有艺术上的虚构才能成之为文学作品,其所反应的真实也不应是史学的实录,而是艺术的真实,创作出带有普遍性的能反映出事物本质的艺术形象。洪昇在《长生殿·自序》中说:"余览白乐天《长恨歌》及元人《秋雨梧桐》剧,辄作数日恶。南曲《惊鸿》一记,未免涉秽。从来传奇家非言情之文,不能擅场;而近乃子虚乌有,动写情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