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妈祖信仰初成于北宋雍熙年间,后在宋朝统治者的扶持下得以迅速发展。在近一百四十余年的时间里,妈祖获封多达十四次,这充分说明了宋代妈祖社会地位的与日俱增。另一方面,这些封号也记录下了妈祖的辉煌事迹。本文试对妈祖封号中的词语进行分析,从中探寻封建统治者敕封妈祖和祭祀神灵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2.
两宋时期我国自然环境遭到大规模破坏,灾害频繁并且严重。自然环境恶化的因素很多,但人为因素对宋代自然环境的影响尤为显。表现在四个方面: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军队屯垦,大兴土木。  相似文献   

3.
生子不举,即为生子不养育。两宋时期这一习俗尤为盛行,其存在时间之长,分布范围之广,在我国历史上实属罕见。究其原因,主要由农户的贫困、身丁钱的征收、财产继承关系的制约、厚嫁之风的盛行以及灾荒等造成。生子不举习俗的普遍存在限制了一些地区劳动力的增长、导致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增加了刑事诉讼案件,也败坏了宋朝社会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4.
以黄筌黄居采父子为代表的黄派花鸟画的繁荣,以崔白、吴元瑜为代表的力主改革黄派的花鸟画家的革新,文人画的兴起,给中国绘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力,影响深远,构成了两宋时花鸟画继承变革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北宋时期,最早的书院学田出现于潭州岳麓书院。真宗乾兴元年(1022),官学学田正式出现,仁宗时立学赐田制度基本形成,神宗、徽宗时进一步发展,并正式确立。至徽宗大观三年(1109),全国学田总量达105990顷。南宋时,学田进入成熟与完善期,各地学田的数量较北宋大幅度增长,书院学田在理学家们的支持下得到快速发展,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学田制度的形成,确立了元、明、清以来教育经费的基本形式,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两宋时期的丧葬陋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烧纸钱代替葬实钱,在两宋时期或许是个历史进步,但在今天已无进步性可言。至于避回煞、看风水、做道场,在当时便是不折不扣的陋俗。两宋某些有识之士对丧葬陋俗的批判可谓深刻,至今对人们仍不无教益。然而这些陋俗在两宋社会竟泛滥成灾,其原因在于民间习以为常,朝廷禁而不严,有识之士反对丧葬陋俗并不彻底  相似文献   

7.
郑欣 《历史学习》2001,(6):23-24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是从汉代开始的,但这时的贸易是以陆路为主。虽然汉武帝时期开始有了官营的海外贸易,但汉代的海路贸易还很不发达。隋唐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虽有进一步的发展,也仍没有占主要地位。到宋朝时期,情况就有了很大的变化,其对外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海路贸易的兴起和蓬勃发展,使朝廷获得的收入愈来愈多。于是,两宋政府沿袭唐制,专门设立了管理对外贸易事务的机构——“市舶司”。  相似文献   

8.
湖州的藏书文化历史悠久,两宋时期湖州出现了一批全国著名的藏书家,他们不仅收集了大量珍贵书籍,还积极地利用藏书进行学术创作与研究,取得了不俗的成果.同时,两宋时期湖州的藏书活动还起着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从而为湖州绵延千年而不绝的藏书传统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蔡长春 《新高考》2006,(11):30-32
【考点指津】1.正确认识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两宋时期的特殊形势,使民族关系呈现如下特点:①民族政权并立。如辽、西夏、北宋的并立;金与南宋的对峙。②两宋政权民族政策以软弱为主,多次用兵失败,对辽、夏、金三次议和并以岁币等屈辱方式换取和平,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负  相似文献   

10.
两宋时期江西书院发展迅速,不仅数量上位居全国前列,而且涌现出一批相当有影响的书院;在地区分布上,书院大多集中在赣北和赣中,而南部较少。书院考试分招生考试和平时考试两种,但在入学条件上,没有籍贯和地域限制,显示出与官学体制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封立 《甘肃教育》2013,(20):96-96
唐帝国灭亡后,中国进入分崩离析、兵祸连年的五代十困时期。这一时期,今天的甘肃全境分属几个割据政权,酒泉以西为归义军政权所管辖,张掖地区为甘州回鹘政权所掌控,武威一带为凉州蕃汉奴隶主政权所占据,兰州及其以东的大部分地区则先后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所控制,由于朝代更替频繁,战事小断,各王朝虽因培养人才及政治形势的需要对教育有所重视,发展程度却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2.
两宋时期.在经济重心南移的大背景下.西南地区的民族冲突频繁发生。从冲突主体看,包括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冲突以及少数民族之间的冲突两大类型;从冲突形式看.包括经济冲突与化冲突两大类型。为了实现稳定后方的战略目标.两宋政府在西南地区实施了一系列社会控制措施.包括硬性控制和软性控制两大类型。但是.由于民族冲突是建立在化差异与经济利益争夺基础上的社会冲突.因此,这些控制措施并未能从根本上杜绝此类冲突的发生。然而.正是这一系列的民族冲突事件.成为该地区民族融合的前奏。  相似文献   

13.
在举国"重文"的背景下,两宋母亲敢于担当,在生活中从各个方面积极引导孩子学习。从两宋母亲的五个教子方面展开详细论述,分别是:立志求学、儒学举业、为人处世、生活作风、公益慈善方面,以此让子女有一个幸福完美的人生,既是"孟母"之教,又是"成人"之教,希望能对当今家庭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一、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 1.民族政权并立。如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南宋与金的并立。与汉族相比,少数民族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处于落后状态,但辽、西夏、金这几个政权自身内部统一,经济、军事的综合国力并不弱。两宋政府都未能完成全国的大一统,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形成均势,于是造成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李波 《当代电大》2006,(5):48-48
19世纪中后期,英国试图以北面的埃及和南面的开普为据点,建立一个纵贯非洲大陆的殖民帝国。而位于今天南非共和国境内的祖鲁王国,成了他们要夺取的一大猎物。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物画发展至两宋时已趋于成熟,该时期的人物画因其表现主题和题材范围的突破,绘画表现形式和技法的创新,人物精神状态和思想情绪等细节的刻画,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7.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教育空前发展的朝代,在此时期中国的教育制度日趋完普,科举制度程式化,同时教育思想也在争鸣中发展,可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轴心时代”.她在教育上的繁荣和发展与两宋交替这个特殊时期发生的教育嬗变息息相关,通过分析外敌压境的形势、多元文化的整合、此起彼伏的党争、教育变革的需要等因素来解读在宋代教育史上发生的这次教育嬗变.  相似文献   

18.
19.
杜甫的战事诗扩大了边塞、战争的题材范围,全面反映战争.不仅表现对战争的态度、性质评价,还表现战争对唐朝经济、政治、军事、国际周边关系、以及对广大百姓的生命财产造成的持久的破坏与影响.杜甫的战事诗实录了战争、战乱的许多重要事件,全面地展现了"安史之乱"这场长期的战争、战乱历史.  相似文献   

20.
两宋学术思想再现了先秦的理性、思辩精神,具有鲜明的特色。主要表现在继承与批判的理性精神、着重体系的构建、理性的自觉、学派的交流以及学以致用的务实作风和态度。这对于当下的学术研究仍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