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移动图书馆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移动图书馆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国内外移动图书馆研究的文献可划分为三类:服务模式研究、对象要素研究和综述评介研究。目前该领域研究面临如下问题:概念演进多元化、模糊化;研究内容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研究方法以质性为主,只有少部分文献采用了实证研究;综述性研究侧重对应用现状的总结,鲜有从研究内容进行深入评析。未来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有:定制服务、服务能力、移动联盟、服务质量以及大规模的定量实证研究,尤其是服务质量研究亟待开展。表2。参考文献90。  相似文献   

2.
移动阅读的理念与实践已经拓展和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文章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从移动阅读基本理论、服务模式、用户研究三个方面对国内移动阅读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初步梳理出影响移动阅读的发展脉络、服务应用和研究方法在相关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以客户端为代表的网络平台成为用户最大的信息入口,传统的阅读方式让位于屏读.听书成为一种摆脱时间、空间限制,获取知识的便捷方式,有声书成为如同音乐一样的伴随品.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有声书起步早,市场规模庞大.我国的有声书起步晚,但发展迅速,丰富了图书的版权形态、重绘了图书的市场版图、重构了图书的生产机制并重新定义了用户.在未来还有较大发展空间的巨无霸式的聚合音频平台、有声书平台与专业型有声书平台将共生并存,达到动态平衡,有声书在内容生产方面将走向专业、独立,盈利模式将更加多元,精准推送是黏住用户的重要手段,但精准、细分的类目建设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陈俊 《传媒》2019,(3):39-41
广播一直是和“移动”紧密相连的,广播在20世纪的复兴,靠的就是车载收听。无论是广播的“珠江模式”、还是北京交通台的发展模式,都是结合移动收听的特点,在节目、栏目上下功夫,推动了广播媒体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转型与发展。在当前移动互联时代,当声音与移动互联结合和深度融合之后,声音的价值正被重新发现与挖掘——广播不再是单向度传播,而是向可交互、场景化的音频媒体嬗变。正是在这种嬗变中,传统广播的覆盖方式、运行模式、声音属性也不断重构,广播正在向新型音频媒介转型。  相似文献   

5.
《传媒》2014,(16)
正广播与新媒体如何融合发展成为现在以及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业界与学界重点研究的问题。中央与地方广播媒体纷纷在新媒体领域积极试水,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探索,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分别创办了自己的网络电台,并以此形成多方位的新媒体业务平台,为中央级广播媒体宣传正能量,传播主流价值观奠定了新的基础。各地方  相似文献   

6.
对于电视新闻生产来说,新闻直播已经是一种常态化的节目形态。但是面对不断变化的传媒生态,尤其是移动互联时代对传统新闻生产的渗透和覆盖,新闻直播的理念及操作需要做出调整。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今天的新闻直播可从新闻生产链的两端入手,一方面通过拥抱新技术来解决内容聚合问题,另一方面通过精准了解受众来解决内容的分发问题,这样的操作路径或许是一种比较现实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高校影视学会、西南政法大学主办的"移动互联与媒体创新高峰论坛"2013年5月18日在西南政法大学举行.来自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重庆广播电视集团、陕西电视台、云南广电局、中国动漫集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大学等二十多个单位共200多人参加了会议,2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在会上进行了演讲和交流.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梦想与变革:移动互联时代的媒体创新",并从"媒介融合创新""文化产业创新""新媒体创新"三个方向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媒介融合和创新提供一个建设性的理论探讨平台.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互联网时代,巨额的广告费用投放只能择其一二有的放矢的话,移动互联时代营销的革新便是一举两全之得。一全在于一笔费用可以触及不同媒体不同层级的受众;二全在于沟通互动不再受时间空间所限,在线用户一网打尽。那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突破口是什么,你找到了吗?越来越多地听到身边的朋友提及移动营销以及对于这个新媒体营销表现出的各种好奇,这是为什么?我们不妨先来看一组数据:据工信部统计显示,截至今年1月,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数已超11.22亿;  相似文献   

9.
移动计算(Mobile Computing)是涉及多种信息技术的交叉学科,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集大成者,有关移动计算的各种新的研究和应用可谓层出不穷。移动计算是一系列特定应用的总称,它涉及无线通信和信息处理所需的所有标准和软、硬件设备。本@试图从移动计算的历史角度,回顾无线通信、移动设备、移动平台及与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并行计算、计算机安全等的联系的发展,厘清溯源,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10.
移动计算(Mobile Computing)是涉及多种信息技术的交叉学科,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集大成者,有关移动计算的各种新的研究和应用可谓层出不穷。移动计算是一系列特定应用的总称,它涉及无线通信和信息处理所需的所有标准和软、硬件设备。本@试图从移动计算的历史角度,回顾无线通信、移动设备、移动平台及与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并行计算、计算机安全等的联系的发展,厘清溯源,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11.
移动计算(Mobile Computing)是涉及多种信息技术的交叉学科,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集大成者,有关移动计算的各种新的研究和应用可谓层出不穷。移动计算是一系列特定应用的总称,它涉及无线通信和信息处理所需的所有标准和软、硬件设备。本@试图从移动计算的历史角度,回顾无线通信、移动设备、移动平台及与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并行计算、计算机安全等的联系的发展,厘清溯源,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12.
岳琳  冯娜 《青年记者》2016,(32):31-32
如今,网络几乎已经覆盖当今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将广大受众带入了快节奏的碎片化阅读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则新闻要在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需要有优质的内容,还要有颇具吸引力的标题.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媒体融合浪潮下,传统广电媒体与移动互联平台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发展态势.电视直播与移动视频直播也逐步呈现出合流态势.在移动互联时代,电视直播话语应通过转变话语方式、打通话语场景、创新话语形式等三个方面进一步变革话语生产机制,实现直播内容增值,助力电视媒体转型为多种内容形态产品,成为具备强黏性用户社区...  相似文献   

14.
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传统媒体的生态环境,使媒体呈现出便携、兼容、集成、个性、订阅、跨界、互动、混搭等特点。在这种环境下,作为传统广播中定位相对模糊、特点不那么鲜明的经济广播,应及时调整转变,积极拥抱移动互联网,注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开发应用,以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5.
移动互联网蓬勃兴起,改变了数字出版的运营模式,拓展了数字出版的应用空间,也给出版业带来了创造性破坏。本文分析了移动互联网普及给出版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对图书出版业应对新形势的战略选择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走向移动互联时代的图书馆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外实践表明,图书馆服务正在走向移动互联网时代。分析移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服务的发展机遇,从自动化系统变迁、移动馆藏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站的涌现、参考咨询的变化、面向移动设备的客户端应用工具五个方面讨论移动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并从移动设备本身的问题和图书馆服务的问题两方面讨论图书馆服务走向移动互联时代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移动互联网,是相对于只有依靠多种硬件设备才实现其功能的传统网络而言,由于技术的成熟,仅需一部手机,就能实现互联网全部功能的时代,移动互联正在不知不觉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18.
随着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面对众多新兴媒体的冲击与挑战,面对新的媒体生态环境,传统报业如何转换思维,在坚守中变革、在变革中坚守,打造核心优势,在激烈的竞争和博弈中扬长避短、创新转型、融合发展,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当下,我们正处于被移动互联技术深刻塑造的时代。移动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沟通渠道,而且对整个传播格局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移动互联时代下传播格局的演变特征以及由此引发的产业变革,探讨其传播效果、社会影响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方法】本文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出发,对移动互联时代的传播媒介、内容、受众以及产业变革进行深入剖析。同时,通过对比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发展态势,评估传播效果的实时化、精准化以及社会影响的深化、广泛化。最后,针对信息过载与注意力分散问题、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挑战以及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议题,提出应对策略。【结果】研究发现,移动互联时代传播媒介呈现多元化与碎片化趋势,传播内容更加创新与个性化,受众细分与社群化特征明显。产业方面,传统媒体产业正在转型升级,新兴媒体产业迅速崛起并加剧市场竞争,产业融合与创新发展成为大势所趋。此外,移动互联时代的传播效果更加实时化与精准化,社会影响日益深化与广泛,文化交流呈现多元与互鉴态势。【结论】移动互联时代为传播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与机遇,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挑战。为应对这些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