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呼唤生物活动课的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有这样一则报道:一个美国教育考察团到上海访问,听了一堂特级教师的公开课,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灵活,重点突出,教学双向互动配合默契,课堂作业和思考题都完成得很好。可美国专家却不以为然:“这节课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那么还上它干什么?”原来他们认为学生应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  相似文献   

2.
一个美国教育考察团到上海访问,专门听了一堂高中物理公开课,任课教师是一名有影响的特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法灵活,重点突出,教学双方配合默契,气氛热烈,教师布置的作业和思考题学生都完成得很好,时间安排很恰当。当老师说:“这节课就上到这里”的时候,下课铃声正好响起来,听课的中国教师不禁鼓起了掌声,但奇怪的是几位美国教育学家却一点表情也没有。这是为什么呢,他们的口答出乎我们的意料:“这节课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这节课还上它干什么?”原来,这些教育家们认为学生应该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也就…  相似文献   

3.
在评价一节课的优劣时,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这节课师生配合默契,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得一帆风顺,是一节难得的好课……”对此,本人不敢苟同,提出一点个人看法,请同行批评指正。 评价一节课的优劣应该从多方面去考察,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手段的优化等等。但从教学过程的矛盾运动的观点来看,一节好课的重要标志还在于是否提示了矛盾和因势利导地解决了矛盾。“一帆风顺”的课即使有其可取的方面,但也可以认为,这样的课一定不是一节成功的好课。试想,在一节课里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学生都能顺利地回答出来,整个教学过程都按教师设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有幸聆听了一位市优秀青年教师执教的《丰碑》一课。课堂上,教师十分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自读感悟、讨论交流、汇报展示之后多次声情并茂地范读。范读之后,教师让学生再次练读课文,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心读进去,把自己的情读出来。课后,教师们对这节课的教学进行了评析。其中,有位教师谈到这样一个观点:新标准倡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多次范读,这样会影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也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化朗读。为进一步验证自己的观点,这位教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性格内向的人见到多…  相似文献   

5.
有位教师执教了一节语文公开课,内容是苏教版六(下)张志和的《渔歌子》。这首词很短,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和品悟,理解这首词的意境应该不成问题。该课的教学流程可谓是顺风顺水。就在课临近结束之际,有位学生突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平常下了雨,人们都是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我市在小学自然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自主体验,给学生以充足的研究学习空间,下面就《热胀冷缩》(一)一课谈一下我们的做法和体会。 一、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自己捉出问题 一般的自然课教学,在导入新课时,都是由教师提出这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而这节课教学时,教师是这样做的: 1.教师首先让学生观察一幅幻灯片(在炉子上烧一满壶水,水还没开就溢出来了。)让学生观察这种现象,提出问题。 结果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主动提出了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翠华 《成才之路》2011,(26):31-31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学校的人员、设备等安排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怎样的发展才是适合学生,而且是必需的,是值得商榷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大多会出现这样的几种情况: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新课,教学目标是什么,我们主要解决这样几个问题;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了,大家在学习中有怎样的思考,可以提一提。学生提出问题以后,教师选出和自己相同的问题,重点解决,这节课结束时教师会问: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没有了。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这样的课堂教学特点表面看起来是问题引导,其实学生不过是配角,是教师手中表演的提线木偶。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是不会独立思考,是不能形成创新能力的。  相似文献   

8.
循环系统在《生理卫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心脏又是循环系统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了上好这节课,笔者对教学设计进行了探索,现大体谈谈。1、开门见山,牵住学生。教师可给出这样两个问题:(1)血液在人体中周而复始他循环,血液循环的动力是啥?(2)心脏为啥不停地跳动?面对这两个问题,学生立即产生了渴求学习“心脏”的心理。2、条理分明,突出重点。“‘心脏的结构”是这节课的重点。教师首先出示心脏标本,使学生对心脏的形态、大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再利用简洁、明了的心脏结构复合纵剖图依次讲解:(1)心脏壁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张敏 《宁夏教育》2011,(10):65-65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不断地抛出一个个问题,再让学生解决一个个问题,当教师手中的问题解决完了,这节课也就顺利完成了。即使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学生质疑"这一环节,也是在课堂快要结束时才设计。最后的结果,不是虚晃一枪,就是草草收场。  相似文献   

10.
数年前,在上海,我国的一位特级教师为来访的美国教育考察团出示了一节公开课后,美国专家问:这节课老师问问题,学生答问题。既然老师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这堂课还有上的必要吗?这个故事我已听很多专家讲过,这给了我一个启示: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实际上是依靠原有知识研究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遇到障碍,出现了问题,只要有问题,才能引导学生真正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因此,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一、创设良好的问题环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例如:一位教师在组织“学做广告”活动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一果农生产的苹果已与经销商签…  相似文献   

11.
<正>"问题意识"和"媒介意识"是中学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两个问题。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问题引领式"学案教学的教学范式。为了说明清楚这个问题,我以自己亲历的一节《免疫》公开课为例进行阐述。一、"问题引领式"学案教学的流程流程一:呈现教学目标课始,我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让学生朗读,这样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就心中有数了。流程二:问题引领导学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导入本节课:我们周围全是  相似文献   

12.
《“一元二次方程”课例 1》 ,用的教法可以说比较先进 ,既注意了让学生愉快地去学 ,又注意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而且练习得也比较多 ,师生、生生交流也不少 ,可以说这节课的教法确有许多可取之处 .但是 ,最后学生的反映“只看课本 ,没有多少问题 ,经过老师提问题、指导、点拨 ,又觉得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这句话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这说明了这节课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那么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 ?这与这节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无关系 .我个人认为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提出来与大家共同磋商 .一、教师语言功底…  相似文献   

13.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采取这样的方式:教师布置若干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文思考,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内容,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对过去"教师讲,学  相似文献   

14.
《电压》这一节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的第一课,这节课在以前的教学中讲过多次,走进新课程之后,通过对这节课以前教学的反思和对新教学理念的体验,在以前的基础上对这节课进行了很大的改动,突出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生成知识、技能和情感。授完课之后,我感觉到十分轻松,效果很好。下面是我对《电压》这一节课的教学反思。片断1(教师演示:用一节干电池和一个小灯泡连接)提问:要使小灯泡这…  相似文献   

15.
下面是我听过的一节公开课.是一年级赦学《我又长高了》的教学片段,这节课教师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建立1米-100厘米这样一个长度单位的基本概念。课前教师让学生准备一张长10厘米,宽1厘米的彩色纸条。  相似文献   

16.
栾海军 《科学课》2009,(6):39-39
《杯子变热了》是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的一节课,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探究热传导的现象和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按照课本顺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都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前几天听了一位教师的课,我发现本节课的“活动准备”这一环节值得商榷。这节课开始的时候,教师按照课本的顺序先让学生用手摸一个盛凉水的杯子,学生觉得很凉,  相似文献   

17.
有这样一堂阅读课:教师先让学生读课文,接着出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合作、探索;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对话,逐步了解文本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教师让学生质疑问难。学生提出许多问题,由于时间仓促,教师当堂只应付了一两个问题,其余的留作学生课后思考。在其后的评课中,有部分教师指出:学生质疑问难这一环节不应放置在课的结尾,应该前置,放在学生自读课文之后,这样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而另有一部分教师不同意这一观点,认为质疑问难放在课的前面会扰乱课文主要内容的讲解,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放在…  相似文献   

18.
“说课”,能够展现出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并且显示出教师对大纲、教材、学生的理解和把握水平以及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姜仲平老师的这节说课,是一节成功的课,他不仅层次清楚的说明了这节课怎样教?而且简炼精辟、顺理成章地揭示了这节课为什么这样教,下面我以姜老师这节说课为例,对“怎样使说课更深刻、更生动”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下课后,许多教师总爱这样问自己:“这节课中,学生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这节课我上得成功吗?”却鲜有教师这样自省:“这节课上,我的学生快乐吗?他们在课中享受到了什么?我自己得到了享受吗?”两种不同的反思角度.折射出的是两种不同的教学观、学生观。赞可夫说过:“我们的时代不仅要求一个人具备广泛而深刻的知识,而且要求发展他的智慧、情感、意志、才能和禀赋。”然而,当我们走进小学音乐课堂,却分明看到了以下令人深思的镜头。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设计出一个好的问题作引领,可想这节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笔者在近日的听课中,"知遇"了这样两堂"知音"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