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佳白是活跃在清末民初中国社会舞台上的著名传教士。他与袁世凯相识于维新时期,视袁为维新人士,格外推崇袁世凯在新政中的政绩。袁世凯积极拉拢传教士,向外界昭示清政府的对外政策,以获取列强的支持。李佳白则极力支持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并为其专制行为和复辟帝制辩护。李佳白与袁世凯的关系折射出庚子事变后中外关系的变化,也反映了传教士对袁世凯和辛亥革命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袁世凯与日本的关系,从袁驻朝鲜起始终处于对抗状态,袁世凯对日本的敌视态度表现在各个方面。《二十一条》的交涉,不是袁对日妥协的产物,而是日本推翻袁世凯的重要步骤。袁对《二十一条》进行了相当的抵抗。日本排挤、打击袁世凯,则是袁仇日政策的必然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袁世凯与日本的关系,从袁驻朝鲜起始终处于对抗状态,袁世凯对日本的敌视态度表现在各个方面.<二十一条>的交涉,不是袁对日妥协的产物,而是日本推翻袁世凯的重要步骤.袁对<二十一条>进行了相当的抵抗.日本排挤、打击袁世凯,则是袁仇日政策的必然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英帝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在辛亥革命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外国人物.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后,朱尔典利用与袁世凯的密友关系,以积极从政治上多方面给予袁世凯帮助为表象,暗地里却是在为英帝国扶植一个任其摆布的在华代理人,把与袁世凯的友情和他的英帝国利益相比竟是如此的微不足道.最终,他通过袁世凯从政治上对辛亥革命的干涉,一方面达...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时期,袁世凯利用汪精卫,拉拢革命党,调和南北,助其窃取政权;汪精卫则被袁世凯蒙蔽,希望借助袁世凯推翻清朝,实现共和。两者之间是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爆发后 ,外国列强为了维护自己的在华利益 ,采取了扶持革命敌对势力和对革命直接进行了干涉的政策 ,使革命派面临巨大压力 ,最终不得不进行妥协 ,使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政权 ,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失败  相似文献   

7.
倪嗣冲和袁世凯是北洋军阀时期的重要人物,他们之间关系密切。辛亥革命前后,袁世凯对倪嗣冲有着"知遇之恩",对倪嗣冲一生政治仕途的发展起着至为重要的作用;倪嗣冲对袁世凯也是"知恩图报",竭尽所能效忠于袁世凯,为袁世凯集团确立北洋军阀统治立下汗马功劳。倪嗣冲和袁世凯的深厚情谊对于民初安徽政局有着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列强对华政策与辛亥革命的失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亥革命爆发后,外国列强为了维护自己的在华利益,采取了扶持革命敌对势力和对革命直接进行了干涉的政策,使革命派面临巨大压力,最终不得不进行妥协,使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政权,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失败。  相似文献   

9.
严复与袁世凯关系释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严复和袁世凯的关系,学界关注很少。事实上,严复和袁世凯交往的二十多年,经历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民初政坛风云的起伏,严袁之间的友谊和纷争,深刻反映了那时社会文化的变迁,也透视出严复的政治追求及其对袁世凯的整体认识。严复倾心袁世凯,既是个人好恶,更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背景。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时期,袁世凯利用汪精卫,拉拢革命党,调和南北,助其窃取政权;汪精卫则被袁世凯蒙蔽,希望借助袁世凯推翻清朝,实现共和.两之间是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从百家争鸣到求同存异--辛亥革命的性质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天树 《鄂州大学学报》2005,12(4):10-16,34
作为辛亥革命史研究的根本问题,性质研究的内涵与外延足以包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变迁的全部内容,从这种意义上说,它就是辛亥革命史研究的本身。该文力图全面综述国内外数十年来各个学术流派和众多学者的不同论点与视角,在比较中考察其学术上的价值与得失。笔者认为,目前在辛亥革命性质问题的研究中不必先忙于定性,而应该在求同存异的原则下允许百花齐放,共同发展,并根据辛亥革命史研究的学术前沿和最新动态,展望性质问题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时期,潘月樵"首开伶人参加革命之先例",在革命斗争中异常突出。他以戏曲为战剑,宣传反封建争自由思想,鼓吹民族民主革命;组织伶界进步人士,投身于辛亥革命的大潮,成为辛亥上海光复的重要革命力量;筹饷募捐,支援革命。本文通过对著名京剧大师潘月樵与辛亥革命的研究,以期从另一个侧面加深对辛亥革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在列强入侵下,国情发生巨变,中国妇女在变化的历史时期经历着自身的嬗变。戊戌维新时期、辛亥革命时期、新文化运动初期,女性追求自身解放的历程随着历史的前进而进一步深化并形成自己的特点。社会性质的改变,西方思潮的传人及开明官员与政府的参与是这种特点形成的深刻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国图书馆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由近代图书馆的萌芽时期进入兴盛时期。促进辛亥革命胜利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图书馆的重视。在辛亥革命胜利前资产阶级革命派将图书馆作为宣传革命思想的阵地,扩大了近代图书馆的影响。辛亥革命胜利后南北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图书馆规则等举措,不仅建立起公共图书馆系统,而且建立起种类齐全的近代图书馆体系。因此,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揭开了中国图书馆事业史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5.
对于《阿 Q正传》反映出鲁迅对辛亥革命失败批判的观点,逐渐受到反驳。在小说中,鲁迅对辛亥革命的批判主要是从思想启蒙、改造国民性的角度出发的,辛亥革命只是作为一般革命的特殊性存在于小说中,革命的描写成为国民性各种脸谱表现最好的展示台,还成为以“精神胜利法”为代表的根深蒂固的国民性弱点与缺陷的送葬者。  相似文献   

16.
世纪回望是非成败从头说--辛亥革命的地位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天树 《鄂州大学学报》2006,13(1):26-32,44
辛亥革命的地位研究经历了曲折前进的过程,从革命史观到“立足于批”,然后经过“拨乱反正”发展成如今百花齐放的局面。谈文重点考察“拨乱反正”后国内外各个学术流派和众多学者的不同论点与视角,在比较中考察其学术上的价值与得失,并根据学术界的主流评价给予辛亥革命一个并非定论的定位。  相似文献   

17.
安徽政局在辛亥革命进程中极具典型意义,从安徽巡抚朱家宝被推为首任都督,至革命党人孙毓筠、柏文蔚等被派就任,最后到出身北洋的倪嗣冲最终督皖,都督人选更迭频繁。这显示了辛亥革命进程的曲折和安徽政局的不稳,也折射出南北双方各派力量的较量以及民初中国政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习跃,为后来的历史性巨变扫清了道路。辛亥革命开户了国民政治意识现代化的闸门;辛亥革命的化革新奠定 了“五四”新化运动的基础;辛亥革命促成了民族工业的第一辉煌期,武昌起义的成功标志着孙中山武装革命学说和辛亥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19.
林秀玉 《闽江学院学报》2004,25(6):91-94,102
工业革命使英国从传统的农业社会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强国。此间英国经历了特大的都市化过程,工业革命在促进英国城市发展和都市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英国都市化在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成长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征。19世纪城市发展和都市化的率先性,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