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鼓励算法的多样化”。这一教学建议已被广大教师普遍接受,但是“提倡算法多样化”的目的意味着什么?只有认识这一建议背后所蕴含的教育观点,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其应有功能。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反思。[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金正仙 《云南教育》2005,(14):22-23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生活需要数学,离开了数学,人类将无法生存。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就不应该只是传授一些抽象的知识,而应该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的理念,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资源。  相似文献   

3.
数学要给我们所有的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有别于过去的内容中,最为明显的是将"数学思考"作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四大目标之一,单独予以列出并作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4.
琪伟 《云南教育》2008,(1):I0001-I0004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下的数学课程改革,从国家级实验区开始算起,已经实践了近8年.中考理论的成熟与新课程考试改革实践的完善,都将使中考数学凸现出一定的规律和一些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我们着重从中考数学的发展规律和趋势方面,结合考生在解答2007年云南省中考数学(课改实验区试卷)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谈点个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把“数学思考”作为教学目标提出来还是首次,足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数学思考”的重视。那么,为什么要把“数学思考”作为教学目标,“数学思考”又包含哪些内容,如何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这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下面是我的见解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田奇述 《云南教育》2005,(32):16-17
把“数学思考”作为教学目标提出来,在我国还是首次,足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数学思考”的重视。那么,为何把“数学思考”作为教学目标,“数学思考”包含哪些内容,又如何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呢?这是每一个数学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下面是我的见解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精彩描述。正因为数学就其本义上来说是“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的,所以《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教师如何彰显其引导者的角色呢?下面结合自己教学的一则案例,谈谈自己的一管之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李星云 《广西教育》2006,(5A):20-21
1980年4月美国数学教师协会(NCTM)最先提出了“解决问题”这一概念,旨在普遍提高美国学生的素质。1992年12月,张奠宙教授在《数学素质教育设计(草案)》一文中,提出了将“解决问题”的教学作为我国数学教育改革突破口的设想。《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则明确把“解决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0.
龚雪生 《广西教育》2007,(10A):22-23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直正理解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真正成为“引导者”,并发挥出“导”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因此,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多种感官,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切实地把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会使操作真正成为一种启迪学生思维的好手段.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我是这样教学的:  相似文献   

12.
傅云 《云南教育》2005,(19):47-48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选择恰当的方法,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走出“山重水复”的困境,进入“柳暗花明”的境地。  相似文献   

13.
加强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始终是数学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又提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并在“具体目标”的“数学思考”中提出了“发展抽象思维、发展形象思维、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等内容。  相似文献   

14.
杨武昌 《云南教育》2007,(11S):32-32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要重视学生的探究,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但是,有的教师对“探究”的理解片面,出现了一些走极端的做法。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洪开明 《广西教育》2007,(4A):45-45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估算列为小学数学的必学内容,并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要重视估算教学。  相似文献   

16.
1问题的提出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作为对教学改革的一种探索,开放式教学为学生思维向高层次发展提供了可能——问题开放、过程开放、思维开放——学生必须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展开联想和想象,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思考问题,其思维方向和模式的发散性有利于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我们知道,数学教学的过程是思维活动的过程,评价是数学教学的重要调控手段,它联系着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情感,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活动.好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其心智,拓展其思维;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优化对学生的课堂评价,已成为体现教师课堂调节能力和教学机智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或是为了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发言总是即时地给予评价和赞赏,或是对学生错误的反馈立刻给予否定和纠正.在多数情况下,这种“即时评价”会在某种程度上激励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体现教师权威的评判极易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既能保证课堂的有效沟通,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并在标准的各个学段都阐述了培养学生数感的问题。可见数感的培养在小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谓数感,就是指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它是一种主  相似文献   

19.
一、现状的分析评价是一项导向性极强的工作.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数学文化体现在哪些方面?在中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它能够发挥哪些作用?这些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拟对这些问题作一点抛砖引玉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