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在2012年,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被广电总局推选为彰显人文精神、锐意创新进取的新节目,到如今《中国好声音》已经走过了三季,并且正在准备第四季的播出。《中国好声音》成功播出之后,出现了一系列的类似模仿节目,但是依然没有其他节目可以取代,因此本文以《好声音》节目的实践为蓝本,深入剖析了在后娱乐时代真人秀节目的创作走向。  相似文献   

2.
覃晴  谭天 《新闻与写作》2012,(10):36-39
2012年浙江卫视推出的《中国好声音》节目再次掀起了电视选秀的收视热潮,本文通过梳理中国电视选秀节目的发展脉络,对《中国好声音》节目模式进行解构和剖析,希望找到中国电视选秀节目升级换代的密诀。  相似文献   

3.
在2012年的选秀节目中,《中国好声音》无疑是个大赢家,由它所创造出的话题、收视率都标志着"好声音"的成功。"中国好声音"也成为了2012年新浪十大热词、百度十大移动搜索热词。笔者认为,该节目的成功与它的节目模式密不可分,本文对《中国好声音》的盲选模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的电视领域,已经过去的2012年毫无疑问是属于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一个《中国好声音》红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节目的点点滴滴也成为了街头巷尾议论的焦点。以《中国好声音》为代表的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近几年开始回暖于电视屏幕,它们真的要"复活"了吗?回溯历史,几经波折。但就近十年的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而言,有复活就意味着一定有着曾经  相似文献   

5.
《中国好声音》横空出世,正值选秀节目在中国经历"七年之痒",这档号称只选好声音的节目不仅带动了期期同时段第一的高收视率,同时还引发了关于节目模式引进以及本土改造的思考。而贯穿在《中国好声音》中的对赌协议和产业链条的开发,也值得业内学习和深思。  相似文献   

6.
2012《中国好声音》已经落幕了,2013《中国好声音》正在卷土重来,在大家期待第二季"好声音",期待更多草根歌手出现的时候,让我们再度回顾2012年的"好声音",从各方面剖析节目的内容,使其立体化并具有可操作性。虽然这档节目的结果有争议且不是那么完美,但是在电视节目竞争白热化的今天,一档娱乐真人秀节目能以如此的热度覆盖了社会的各行各业,引发了社会"好声音"现象大讨论,都是值得业者思考和探索的。  相似文献   

7.
夏芳 《今传媒》2015,(2):102-103
在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形成了平民文化范式,成为了电视节目真人秀的起源,《中国好声音》的出现和兴起掀起了中国真人秀节目的高潮。本文以巴赫金的"狂欢化"为理论基础对《中国好声音》成功背后的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并深刻剖析其狂欢化表象下的商业性目的。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分析《中国好声音》节目成功运作之道,从而引发对真人秀节目的整体思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好声音》自开播以来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创造了一系列的奇迹,震撼了电视荧屏,带来了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本文从节目性质、节目模式、制作团队和产业发展等方面探析《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9.
梦想的感动还未退却,声音的震撼又接踵而来。如果说,2005年的《超级女声》将“选秀”这个概念植入到了中国观众心中,那么2012年的《中国好声音》,无疑创造了选秀节目的又一收视神话。回顾选秀节目在中国的这七年,经历了从超女一枝独秀到秀场满地开花再到好声音横空出世的过程。同质化严重、创新不足等问题凸显。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超级女声》和《中国好声音》这两档选秀节目,找出二者之间的区别和关联,通过这一嬗变过程,对电视选秀节目的未来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边吟 《新闻实践》2014,(4):105-106
《中国好声音》是浙江卫视于2012年7月13日播出的选秀节目,首播一炮打响,之后收视率不断创出新高,成为里程碑式的力作.本文借由《中国好声音》,梳理我国选秀节目的发展历程,并解析该节目的创新点.  相似文献   

11.
马冲 《青年记者》2012,(32):51-52
《中国好声音》是浙江卫视于2012年7月13日播出的选秀节目,首播一炮而红,之后收视率不断创出新高,逆转了低迷的选秀市场,成为里程碑式的力作。《中国好声音》带动历经繁华和低潮的选秀节目,在颓势中涅槃重生,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本文借由《中国好声音》,梳理出我国选秀节目的发展历程,并解析该节目的创新点。选秀节目的初次繁荣及理论援引(一)选秀节目的诞生与初次发展高峰选秀是指普通民众通过媒体,展示自己并赢得观众支持的带有目的性的活动。2003年,湖南电视台娱乐频道在本地推出了《超级男声》,标志着内地的才艺类选秀节目正式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2.
徐立军 《视听界》2012,(6):124-124
《中国好声音》的音量的确是足够大,节目落幕了,回声仍然嘹亮。全球巡演的日期已经排定,关于明年第二季的嘴仗还在打。有人预言了,明年的中国电视荧屏必定出现许多的“声音”,音乐类的季播节目可能会接踵而至、铺天盖地。不过,也有可能因为《中国好声音》,会有频道放弃做音乐节目的计划而改弦更张。《中国好声音》的运作团队灿星制作也大火了,眼下与他们寻求合作的卫视频道大概排队了。  相似文献   

13.
祝洁 《新闻世界》2013,(4):70-71
2012年,浙江卫视推出《中国好声音》,此后节目收视率一路小跑“破4”,广告收入成倍增长。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好声音》取得成功的原因,以期给曾一度低迷的电视音乐选秀节目市场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4.
包书琴 《报刊之友》2012,(11):106-107
新一轮的音乐选秀节目让这个夏天更显炙热,也使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再继《超级女声》之后又迎来了一个新的高潮,其中,《中国好声音》一经播出便引起巨大反响。文章以《中国好声音》为例,通过观察新浪微博中粉丝关于@中国好声音的上万条评论,发现随着节目的播出,粉丝们对其的态度从一致好评转变为多层次声音交织。进而从粉丝对该节目的评论中发现了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存在“照搬”外国电视娱乐节目模式、不完全公开与透明、商业化严重等问题。并提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应重视学习创新、观众需求的满足和文化内涵的挖掘。  相似文献   

15.
王小雨 《新闻前哨》2013,(12):39-40,46
2012年,浙江卫视推出了《中国好声音》,在营造了较强的大众娱乐氛围的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文化效应,并由此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其"源白海外,表达中国"的理念,让节目没有"水土不服",更让中国观众欣然接受,也表现了媒体在追求娱乐性和市场化的同时,注重提升节目质量,避免低俗的探索。一、《中国好声音》等真人秀节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声屏世界》2015,(3):88
近年来,真人秀已成为观众们最热爱的主流节目。2012年浙江卫视引进荷兰节目《the voice》版权打造《中国好声音》,定位为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不拼偶像拼实力,带给观众高品质的音乐享受,打开了选秀类节目的新局面。在《中国好声音》成功效应和制播分离的带动下,各大卫视在综艺节目版  相似文献   

17.
《中国好声音》缘何造就收视奇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卫视在中国蓝“顶层设计”的感召与呼唤下.积极践行电视创新传播与健康传播的时代理念,推出了大型音乐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音乐荡涤、视听享受以及快感冲锋让2012年的整个夏天沸腾了起来.也让“好声音”成为街头巷尾的美谈。《中国好声音》以“好声音”、“好音乐”作为重要的评判标准,消解了昔日音乐选秀节目中浓重的“形象意味”,让真实而富有力量的音乐梦想在华丽的舞台上尽情绽放。四位导师的专业性、选手故事的真实性以及内容选择的大众性给《中国好声音》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让电视娱乐释放出当代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所蕴含的“正能量”与“正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选秀节目走过了近十年的历程,拥有庞大的受众基础,有关受众心理的研究也很广泛。《中国好声音》的火爆把选秀节目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其受欢迎的程度不禁引发思考:如今的电视选秀如何契合受众心理?受众对媒介内容又有怎么样的理解和选择?本文站在传播学和心理学的视角看《中国好声音》,从中再探选秀节目的受众心理。  相似文献   

19.
电视选秀节目在中国已有十几年的历史,《超级女生》,《快乐男生》等都将这一节目形态引入高潮,可随之而来的大量复制和节目炒点的庸俗化使得电视选秀节目也难熬七年之痒,但2012年推出的《中国好声音》无疑是电视选秀节目史上的一次扭转点,这一成功是很值得我们去探究和分析的,本文便从受众的心理角度去分析《中国好声音》是如何成功的。本文借鉴大众传播心理学与心理学等理论,研究受者的心理,并总结出传者所采取的传播策略,以《中国好声音》为例进行个案研究。从传播心理学层面对《中国好声音》进行分析与研究的结果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对于所有电视选秀节目来说,它只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因为每一档节目的性质和定义是完全不同的,也就是说其受者的心理原型与情节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0.
马俊骅 《新闻世界》2014,(8):409-410
2004年《超级女声》在湖南卫视开播,其叙事方式成为表演类真人秀节目初期阶段的主要模式。2013年,浙江卫视推出《中国好声音》,其叙事方式跳出了《超级女声》式的传统模式,被当下同类型节目竞相模仿。本文运用叙事理论,以《超级女声》和《中国好声音》两档不同时期的代表节目为例,总结近十年来我国表演类真人秀节目故事叙事方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