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语文课堂应该是生活化的课堂,所谓生活化课堂就是知识与生活、学习与生活、语文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这样的课堂能让学生在接受语文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生活的诸般滋味,在生活的广阔世界中感受到"大语文"的无穷魅力,从而学好语文,将语文的外延充分延伸至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相似文献   

2.
周富 《教师》2010,(30):47-47
让语文走向生活,体现生活性是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语文教师应探索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培养生活化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了解语文知识,增强应用意识,发展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语文知识"在语文课程整体结构中是依附于选文而存在的。这种状况决定了教学语文知识,教师必须首先注意和善于从范文中提炼和抽取出有用的语文知识。这些知识包括"语言、言语"的社会性知识、他人言语经验中的人文性知识、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言语实践活动的程序性知识等。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渗透"语文知识"?笔者仅以自己的两个教学案例对"语文知识"的开  相似文献   

4.
<正>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将生活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更好地品味生活、探究知识,巩固学习技能,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高。小学生思想纯洁,对生活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能够在生活中体会到无尽的乐趣。知识的学习是与生活离不开的,语文教学更是如此,在我们生活的时时处处,都能看到语文知识的存在。因此,语文教师要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各种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语文应用的广泛之处,促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积累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学好高中语文在不断进行的汉语言文字、词汇、句子、文段、文学、文法及文化常识的知识和素材积累的同时,进行语文学习方法和生活的积累的学习。这种积累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学习,它包含语文知识和语文学习习惯两个积累层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我们进而认为没有生活味的课堂则是死的课堂。“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因此,我们要将教学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得语文的经验与知识,在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其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教师要在以教材为指导的基础上,对教材有所突破,开通语文知识的渠道,让各个学科有所联系,让生活味道渗进课堂,让语文知识外延内化。教师要在语文课堂进行超文本、超功利的"引述",扩大语文课堂的知识空间,向学生归还语文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应试语文"不但使语文在学生眼里失去了应有的魅力,而且造成了学生语文知识懂与会的分离,学与用的脱节,最终我们所追求的语文教育成效也自然无从谈起。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最近我潜心学习了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于漪等语文教育大家有关"语文与生活"关系的一系列精辟论述,深感要使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突破“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体验语文情趣,用语文理解生活、感受生活、装点生活,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使小学语文教学突破“应试教学、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使学生充分体验到现实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时时是语文。  相似文献   

10.
一、理论假说该实验的理论构想可用如下流程图表示:注:①双线箭头表示学生的活动,单线箭头表示教师的活动;②箭头指向表示活动下一程序。以上图示可释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对“现实生活语文”情境包含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自主体验的基础上进入语文生活,即学校语文学习活动,学生带着自己对生活中种种语文观念的独特体验,在教师有效引导、组织下,对相关“语文主题”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完成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和语文知识能力的新组合,建构新的语文认知结构,达到能动地应用语文的目的。教师和学生“可能语文生活”的实现标志着他们…  相似文献   

11.
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学生的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在这一点上,大家已经达成了共识,并由此而衍生出“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命题。语文教学生活化,即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过程中,能密切联系现实生活,自然而然地在语文教学中注  相似文献   

12.
语文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然而在现实教学活动中.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自信,成了语文学困生。本文就如何转变学困生做了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将教学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得语文的经验与知识,提高语文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具体而言,要联系生活,让文本意蕴走向通俗;对接生活,让课堂教学更具活力;再现生活,让情境体验更为真实。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于贴近学生生活,这是"根"。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语文教学"生活化"策略语文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师在教学语文知识和训练语  相似文献   

15.
有了十来年的实践,我开始总结提炼自己的“教育思想”了。20世纪90年代初,我提出了一个主张:变“应试语文”为“生活语文”。我理解的“生活语文”包括两个方面: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所谓“语文教学‘生活化’”,强调的是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陶行知语),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这体现在三个方面———语文讲读“生活化”。学《长江三峡》,我引导学生回顾长江从“两岸猿声啼不住”到刘白羽笔…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的出台,新教材的启用,为语文课带来了新鲜气息,又为语文教育构设出了美好前景。课堂只是小天地,笔者认为在“大语文观”的指引下,以“大阅读”与“语文生活化”为重要途径,水到渠成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尤为重要,在此我们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一、拓展阅读视野,每天专门设立“阅读课”和“美读时光”,让学生的心灵沐浴书香。语文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把自己的知识传输给学生,最重要的是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和影响,让他们开阔视野,不满足于把眼光盯在有限的课本知识上,而是自觉地进行力所能及的涉猎,在广阔的天地里汲取丰富的语文养料。建立在大…  相似文献   

17.
所谓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于漪语),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阅读中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  相似文献   

18.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语文很简单,简简单单教语文。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并不简单,无论是从它承载的言语交流工具上,还是从它知识点的纷繁复杂上说,它都不简单,更别说语文考试的无边无际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人的生活经历不同,知识底蕴不同,文本解读的结果也会不一样。怎样进行有效备课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刘宗玉 《文教资料》2010,(32):67-68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课本,而应拓宽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要构建开放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需注意以下几点: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结合、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语文教学与学校其他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语文来源于生活,小学语文越来越重视植根现实,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将教学活动放到生活的大背景中,将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能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也体验了生活。因此,本文从"生活是阅读教学的有力支撑、生活是作文教学的活水源头、生活是口语交际的广阔舞台"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将生活教育思想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