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对小学生而言,生活是其作文最为直接的灵感源泉、也是激发其真情实感的最有效渠道。本文以"小学作文教学中生活元素的引入"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阐释了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然后论述了其引入生活化元素的必要性与具体措施。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唤起更多小学语文教师对于语文教学和生活化情境之间相互融合的思想意识,从而实现作文教学生活化,生活学习一体化,让学生在不断享受语文、享受作文的过程中提升学习效果与作文创作质量。  相似文献   

2.
对小学生而言,生活是其作文最为直接的灵感源泉、也是激发其真情实感的最有效渠道.本文以"小学作文教学中生活元素的引入"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阐释了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然后论述了其引入生活化元素的必要性与具体措施.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唤起更多小学语文教师对于语文教学和生活化情境之间相互融合的思想意识,从而实现作文教学生活化,生活学习一体化,让学生在不断享受语文、享受作文的过程中提升学习效果与作文创作质量.  相似文献   

3.
石荣良 《小学生》2013,(9):109-109
小学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作文教学的难点其实在于学生无素材写。无素材可写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把作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生活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作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然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恰恰是语文教学中最艰难,且收效最慢的。往往是,美文品了不少,练笔写了很多,学生的作文还是言之无物,言之无味。个人以为,其关键原因在于没有实现作文实践与阅读教学及学生生活的有效对接,没有促进学生言语生命的快速成长。基于这一认识,我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尝试打通课本内容、生活体验、写作实践三者之间的隔阂,努力探求三位一体的作文教学新模式,以期实现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提高。在构建作文教学新模式之前,必须首先明确初中生优秀  相似文献   

5.
高爱兰 《考试周刊》2014,(39):66-66
快乐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自觉习作习惯、实现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要求的有效途径。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运用,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作文教学中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把作文与生活相结合,与阅读训练相结合,鼓励学生注重平时积累,努力让学生对作文由"厌"写变为"乐"写,使学生快乐作文、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6.
张迎东 《考试周刊》2013,(59):57-58
<正>一、作文评改困难的原因语文教师教学时都会有同感:最费神的莫过于作文。作文教学既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又是难点。"重"主要是因为它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标志,看学生的作文就可以了解这个学生的语文水平;"难"主要表现为学生难学、难写。每个学生的知识面、生活阅历及思维方式都不相同,他们看待问题的方式和审美情趣也就不一样。而教师的作文教学并不只是针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而学生的作文能力更是其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如何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学会流畅表达成了作文教学的重头戏。对此,我们将立足新课程改革,本着尊重学生的生活经历,关爱学生的生活体验,丰富学生的活动形式为出发点,为小学作文教学寻找到"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8.
颜世进 《文教资料》2011,(30):90-91
作文教学本是语文教学中最适合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手段之一,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半壁江山”。但近段时期以来.写作文却成了学生们的“头疼”大事,教师们常常束手无策,眼看着同学在那儿绞尽脑汁、苦思冥想,恨不得马上给学生代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根据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认为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写作文与生活脱节.缺乏生活底蕴,只有回归生活才能有效提高初中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9.
谢宇霞 《教师》2012,(21):72-72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就是语文教学的半边天,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多少年以来对作文望而生畏的学生不在少数。其主要原因就是内心写作资源的贫乏直接导致了学生作文时的不自信。有位名人曾说过,"生活并不缺少美,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每次作文时学生都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目前小学生的生活比较单调,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日常的生活缺乏观察。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一、留心观察,捕捉作文素材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学生,他们生活阅历浅,知识面窄,缺少积累,语言贫乏,正是由于这些原因而造成了他们每逢作文,总是无事可叙,无话可说,内容空洞,枯燥无味,甚至条理不清,前言不搭后语,缺乏真情实感。针对上述农村小学学生"作文难"的状况,结合笔者长期在农村小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我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浅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因此,小学语文各方面的教学内容都要与生活相联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文教学也不例外,生活是小学学习作文的源泉,作文是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反思,因此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使作文教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13.
王明 《黑河教育》2014,(1):32-32
正作文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不少学生畏惧作文,厌烦作文,导致写作时下笔无言,抄袭现象严重。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具有适应当前社会的作文能力,是语文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一、向生活开放,课堂教学要充实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生活充实了才能写好文章,这充分说明了作文教学树立"大语文"教育观的重要性。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全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研究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低效的原因。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造成作文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有:教师原因:作文教学忽视生活和情感,重写作方法导致"新八股"和厌写情绪,教师个人写作素养有待提高;评价的简单低效。学生原因:生活积累少,缺乏对生活的感悟,思想认识不深刻;阅读积累面窄量少;对语文的不重视等。总结低效原因,以期对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作文批改难"是让所有语文教师困惑的问题。对于作文难改,很多语文老师和语文教学研究工作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作文差,而造成学生作文差的原因是生活积蓄贫乏、思想贫乏、缺乏成功快感、作文教学成人化等。实际上,造成学生作文水平差,作文难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批改的积极性,没有培养起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而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传统的闭门造车,只会形成学生的思维定势,目光狭隘,对其创造性和创新性的培养,有百害而无一利。《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实感。"所以作文教学要反映生活,以生活为本源,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觉去"触摸"生活,"品味"生活,"创造"生活。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师都不约而同地重视作文教学,可是,生活中却有许多语文教师视作文教学为心头之病。十几年的语文教学经历,不断地探索与尝试,获益匪浅,从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作文教学中的因材施教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方面介绍了如何用好"生活"这本无字的书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另一方面介绍了从作文训练和作文评改两方面来实现作文教学的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只要提起作文,学生就焦虑,教师也苦闷。学生的作文内容千篇一律,缺少情感。课堂上,教师讲得神采飞扬,仍然提不起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和欲望,写出来的作文还是"言之无物",做"无病呻吟"之态。究其原因,是缺乏对生活的了解和关注。"艺术来源于生活",作文也是一样,生活便是写作的源泉,生活就是我们的老师。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开发利用生活中的资源,让学生的作文"柳暗花明",把学生学习作文训练和生活相结合,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习作,这样学生的习作才有感染力。在作文教学中,我一直在努力探索将生活融入作文教学实践中,时刻关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但在实际教学中,作文教学却为种种因素羁绊,效益低下,学生作文素质普遍不高。究其根源,主要原因在于作文教学传统思想作怪,教学想当然所以然,学生被动全盘接受,作文成了禁锢于课堂教学之内,游离于学生生活之外的完全成人化、课堂化、格式化、理论化的"怪圈"。新课标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指明了作文教学的基本理论,就是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方式、知识和经验展开自己的生活经历。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是其主要的教学内容。这么多年来,我国有很多教育工作者都曾对有效的作文教学法进行过研究,结果得到形形色色的作文教学法。但是,教师难教、怕教,学生难写、怕写的呼声还是很强烈,主要原因依然是师生深感"无米可炊"。本文试从生活、情境(活动)和文本三个层面探寻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以求突破"无米可炊"之尴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