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鹅湖之会”是吕祖谦在南宋淳熙二年(1175)发起的一次著名哲学辩论会,“这件事,在中国学术史上极有光彩,极有意义。”(梁启超:《儒家哲学》)究竟如何看待这次辩论会呢?学术界一般认为是朱(熹)陆(九渊)两派的争执,是“理学心学两大潮流之交汇”。其实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本文认为,“鹅湖之会”是朱、吕(祖谦)陆三家之会。一我国封建社会进入宋代以后,社会上州县学校纷纷兴起,书院林立,私人讲学之风也大为盛行。加之宋代思想言论相对自由,学术民主空气比较浓厚,各家学术思想均可共存发展。“宋乾淳以后,学派分  相似文献   

2.
朱熹和陆九渊是南宋时期的两位著名学者,他们在学术上的主张各不相同,经常辩论。当时另一位著名哲学家吕祖谦,为调和“朱学”与“陆学”之间的矛盾并“兼取其长”,曾邀集他们二位在江西铅山县的鹅湖寺举行一次辩论会,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  相似文献   

3.
“象”,作为中国特有的民族思维结晶和范畴,在中国传统哲学、美学和文艺学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国历史悠久而丰富的“象文化”,亦极大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模式、表达方式乃至整个文明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民族思维、文化和文明,具有浓重的“象本位”的倾向和色彩。然而,在中国当代相关学术领域中,“象”这一核心范畴及概念体系所蕴含的丰富思想,尤其是其更新发展的可能性,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开发。黑格尔说:“知识只有作为科学或体系才是现实的,才可以被陈述出来”(《精神现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转注?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由于许慎对“转注”解说过于简略,以至后世众说纷坛,莫衷一是.本文旨在比较“转注”诸说之优劣,并在此基础上谈谈笔者对“转注”的肤浅认识,以就正于方家.对“转注”的认识,学术界一般认为有“主形”、“主义”、“主声义”以及“主形义”诸说,下面分别论及.一、以徐锴和江声为代表的“主形说”南唐徐锴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谓老之别名有耆,有耋,有寿,有耄,又孝、子养老是也.一首者,谓此孝等诸字皆取类于老,则皆从老,若松、柏等皆木之别名,皆同受意于木,故皆从木.”①清代江声说:“立老字以为部首,即所谓建类一首.考与老同意,故受老字而老省;老字之外,如耆、耋、耈之类,凡与老同意者皆从老省而属于老,是取一字之意以概数字,所谓同意相受.叔重但言考者,举一以例其余尔.由此推之,则《说文解字》一书,凡五百四十部,其分部即建类也;其始一终亥五百四十部之首,即所谓一首也;下云凡某之属皆从某,即同意相受也.”②“主形说”认为“类”就是部类,”建类”就是建立部类.《说文》540部就是540  相似文献   

5.
"师道尊严"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的一个命题.这一命题中的师道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哲学思想,它既内涵着人类对教育活动的普遍规律的领悟,又外化为人类对师法、师德、师爱、师艺和师表的追求.此外,它还涉及到教与学的关系和学习方法."学道尊严"的概念存在片面性.  相似文献   

6.
南宋初期词坛出现的许多内容深刻的爱国壮词,标志着宋词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动乱的现实丰富了词人们的生活,从而也充实了他们的作品内容,在许多爱国志士特别是辛弃疾的创作实践之下,豪放词派成为宋词发展中的主流。辛词以悲壮激昂为基调,他那积极进取,时刻不忘恢复的心情不仅直接表露在他的壮词中,由于创作要求的关系,有时也以比兴方式  相似文献   

7.
8.
先秦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论,古代的人们就认为是“言意相离”、“言心相离”,非难他。现在,有人认为他是以诡辩论手段割裂了“个性”与“共性”的联系,批判他;也有人认为他严密地论证了“个别”与“一般”的关系,肯定他。我认为,不管公孙龙论述“白马非马”的主观目的是什么,但“白马非马”论客观上说明了“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问题,其论证也有漏洞之处。  相似文献   

9.
吕祖谦兼具学者、史学家和理学家的身份,使他的祭文创作带上了与其他文学大家不同的特点,体现了独特的风格和雍容的风度。  相似文献   

10.
《十七史详节.周瑜传》中描绘了周瑜五个具有代表性的个性形象,与《三国志.周瑜传》相比较,作者吕祖谦基本保留了周瑜的具体形象的原貌,可见吕祖谦的史学功力,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史学家。《十七史详节》的编纂手法与史学笔法至今仍然可以借鉴。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的生存状态陷入了空前的困境。一是人对自然的破坏越来越严重,二是人们自我异化严重,三是各种社会矛盾亟待解决。面对这种种问题,人类该往何处走,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成为现代人们共同思考的问题。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为人类摆脱当前的困境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教学"的语言分析——兼述教学论和课程论之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文“教学”术语的语义,从古至今有过曲折的转变。古代教学的语义明显的指二字的组合,因此是指教及学两个动作或两件事,目前我们却把教学的语义限定在教而已。因此教学语义根本的问题,是中文教学有两种完全不同但又重叠的语义:1.指一特定语词,而且我们用来只对应到英文的teaching,即教学就只是教的意思。2.指一特定语词或二字连用,此时教学就是教与学的意思。今日我们经常在这两种语义间徘徊,这也造成人们下笔行文及思考时,出现明显的不精确现象。教学语义的古今转变,反映出它的语义和语用与历史事件的密切关联,同时也说明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教育见解之变化。教育理论方面,我们也发现中国大陆随着教学语义的转变,出现了教学论和课程论之争议,若不能清楚界定教学与课程的语义与概念,教学论和课程论之争议仍会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培养目标以及新高考自主命题的指导思想均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适应教学对象的新变化,大学英语教学和评价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学习策略的指导、多元教学和评价手段、网络课堂的加强以及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是做好高中和大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衔接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从物象到易象的思维过程,被古人称为"现物取象",其实就是中国古代最初的哲学抽象过程.中国古代思想产生与发展的史实表明,原始社会后期八卦的创立是中国最初完整系统的哲学抽象的思想活动,是古人认识水平与思维水平的跃迁,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15.
课外活动是现代学校培养学生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形式虽然在过去一些年月里受到冷落,但由于它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作用,使它仍然存在,仍然为一些学校所采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和国际新技术革命在我国的影响,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们愈来愈感到现行的教育制度,内容和方法不能很好适应客观需要。在这种情况下,课外活动最近几年才重新受到重视,并逐渐在中小学普遍地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16.
秦琰 《中国教师》2008,(5):56-57
<正>大学精神是大学赖以生存的根本,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大学立身社会的脊梁和赖以生存的不朽灵魂。大学精神的形成是同这所大学产生、发展的时代、独特的历史和地理环境、文化特色和师生共同心理状态密切相关联,同时也是民族精神、国家意志、社会发展趋势与学人精神相互融合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哈丁的后殖民科学文化哲学从非欧洲的“立场认识论”对传统的欧洲中心主义科学提出了批判,提出任何科学都是“地方性知识”,力图描绘一种多元文化的科学。同时,后殖民主义理论对认识中国传统科学文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哲学运思总要关涉到语言,无论是对现象或现象背后的存在有所思或有所道说。因此,海德格尔断言语言是最切近人的本质的存在,本考察了海德格尔后期作有关语言的思想,认为他与其他语言哲学家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不仅不回避形而上学的问题,而且还从语义,语用的立场对存在作了深入的研究,他对哲学语用学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的探讨,即使在今天也给人们以巨大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朱元璋(1328——1398年),字国瑞,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出身佃农家庭。元至正四年(1344年),皖北大饥疫,朱元璋的父母和长兄相继去世。贫苦无告的朱元璋只好入皇觉寺为僧。不久又因乏食而作了遊方僧,遍历光、固、汝、颍诸州,凡三年。至正十二年(1352年)闰三月,朱元璋迫于形势,参加了郭子兴的起义队伍。从此开始积蓄力量,剪灭群雄,并终于推翻了元朝统治,建立了大明帝国,登上了皇帝宝座。朱元璋不仅是元末农民起义的中心人物,是维持统治近三百年的明王朝的开国皇帝,而且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个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如何正确地评价包括朱元璋在内的历史人物,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课題之一。而在这个问題上却经常存在着两种截  相似文献   

20.
从慎到的“人莫不自为”的人性出发,阐述了其“权重位尊”的势论、“君逸乐而臣任劳”的术论和非圣贤等思想,揭示了慎到是从李悝、商鞅、申不害到韩非的承上启下的法家重要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