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省长兴县为了解决职业高中和私立学校的生源困难问题,采取了实施“教育券”政策的做法,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教育券”也被国人广泛关注。本文试图以长兴县实施的“教育券”为引子,对“教育券”的提出及在我国实行的实际情况进行论述,进而对“教育券”这一政策进行分析,提出目前地区性实施模仿性的教育卷计划需要斟酌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三论创新之根在实践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做中学”与“在学中做”的提法,指出“做”是“实践”,“学”是认识;“做”既包括动“手”,也包括动脑,“学”不能离开“做”。其次,分析了科学文化、科学教育与人文文化、人文教育各自均为一个整体,两者一起也是一个整体,并且同来源于实践,同植根于大脑,同升华为境界,相交融而培养创新人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最后,着重提出了为推进素质教育、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的4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卢梭在他的自然教育理论中提出人类的三种教育即天性的教育、人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分别得自“天性”、”人为”和“事物”三种来源,并强调天性的教育是人类教育的主轴,人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必须围绕它而旋转,让三种教育力量协调一致,共促儿童和谐发展。这个教育理论在把教育对象即儿童提到教育的中心地位的同时,也承认了人和事物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在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当今教育同样意义重大。为此,作将在探究卢梭的三种教育力量的基础上,提出创建一种新型学校——“天性学校”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针对10年来学术界对传统教育“腐朽性”方面研究已较充分而对其积极性方面挖掘不够的情况,以发掘积极性一面为切入口,提出了“传统教育”的新概念,对静态意义上的传统教育进行了示范挖掘;同时,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对动态意义上的传统教育也进行了挖掘,指出,这个意义上的传统教育基本精神是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谐”来进行一而贯之的教育,以培养青少年一代对人对事,对中华文明的热爱、亲和以及正确的价值观,等等。最后,指明传统教育尤其优良传统教育是中华再度腾飞的新起点,呼唤对传统教育的再挖掘。  相似文献   

5.
怀特海,“过程哲学”的创始人,在多学科中颇有建树的大师级人物。他的教育哲学充满了深奥的“过程”、“机体”思想,他对教育问题的认识是他的过程哲学的具体化。他提出整合教育,塑造“智慧人”;提出教育节奏,重视教育过程;关注教育关联性,提出首创精神。怀特海的教育哲学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孔子提出一个口号,就是“有教无类”。它的意思是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贫与富、不分智慧与愚昧的类别,机会均等”。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的观点,对现实社会的教育思想起着巨大的影响,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这有可能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教育口号。  相似文献   

7.
教育公平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接受教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人权。由于教育能够明显地改善人的生存状态,增进社会公平,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的“最伟大的工具”。温家宝总理指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促进和保障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不懈追求的目标。为此,本刊约请了四川省内部分高校与中小学校教育管理者围绕“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进行了探讨,对实现教育公平进行了一些理性思考。也提出了初步的实践建议。本专题旨在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与参与。[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闲暇教育是当代学校教育的一种新的发展,同时也是当代社会对学校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综观目前的学校教育,虽然“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就实际的教育状况而言,仍然是以知识和智能为主要内容。在我们的理解中,闲暇教育应该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在直接和间接的意义上增强学生的素质。现仅就管见所及,对闲暇教育的几个问题作些分析。一、闲暇教育的发展早在我国2000多年前《学记》中“藏息相辅原则”就对闲暇教育做了精辟的论述:“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这…  相似文献   

9.
民主教育是教育思想史上的一个经典命题,同时它也是当代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崭新课题。说它“经典”,是因为对这个命题的提出和思考甚至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古希腊思想家的教育思想:说它“崭新”,是因为面对今天的世界,民主教育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价值。特别是面对今天的中国,我们重新审视与研究民主教育,  相似文献   

10.
"和谐教育"论--基于"和谐社会"构建的教育发展观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构建“和谐社会”新命题的提出,为我国社会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对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挑战。“和谐社会”的构建呼唤“和谐教育”。“和谐教育”的构建原则是:确认教育公平的独立价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法制做保障。  相似文献   

11.
“为了学生好”,是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也是现代教育的行为表现,更是当下社会对教师教育、教学提出的更高的职业要求。  相似文献   

12.
农村教育的实效与魅力:实施创富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分析了“农村教育经费为何短缺”的根本原因,指明了“怎样才能让农村教育经费充足”的根本办法,进而提出了“创富教育”的新概念,主张在农村积极开展以壮大生命、激发潜能为基础,以培养人的创富心理、创富技术和能力以及创富行为等创富素质为主要目的的创富教育。认为这是农村教育的务本之举,也是深化中国农村教育改革和提升农村教育理论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3.
科学素养教育的意义及本土化诠释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我国现代教育目标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素质教育的提出是历史性的转折。创新教育概念的提出使素质教育在现阶段的重点任务更加具体化。然而,“科学素养教育”新概念的包含创新教育在内的、并融合了重要人文教育思想的更广泛的教育目标。通过对美国科学素养定义的实步本土化诠释、以及对我国目前科学素养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科学素养教育应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主要内容、也是推进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咸高军 《辅导员》2014,(4):33-33
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这既为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也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何为“更好的教育”?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的答案是:让教育理想如诗,校园风景如画,师生生活幸福如歌。为此,周恩来红军小学“四轮驱动,开展美好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学校文化提出的背景之三,是严重的社会经济中的贫富不均冲击了教育和学校,极大动摇了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那就是教育的公平性。孔子的教育学说中.对教育有一个核心的价值理念,或者说是一个本质性的功能认识,就是“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按其传统的诠释,“无论什么样的人都应接受教育”,按“有恃无恐”,“有备无患”的语法结构来诠释,有了教育.人们就不会有更大差异(类)。孔子的教育观念中,一直就把他的核心价值观——“仁”渗透在教育中的。当前社会上的贫富差异愈渐拉大,也就必然反映到教育中来,或者说社会的贫富不均是造成教育的差异悬殊的根末原因,是扭太差异的原动力.这是从经济对教育而言。  相似文献   

16.
胡江霞 《培训与研究》2001,18(1):60-63,68
教师是教育现代化的体现者,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建设者。教育发展,教师先行。本文从教育现代化特殊的要求出发,探讨了教师职能转变的趋势,提出了由“经师”向“人师”,由“学科教师”向“一专多能教师”、由“执行型教师”向“学者型、研究型教师”转变的基本主张,为教师培训工作及教师的自我提高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于志华 《教师》2012,(14):31-31
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两翼”,是积极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针对高校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8.
“教育叙事”研究方法及一个实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两年,一种新的教育行动研究方式——“教育叙事”逐渐走进中小学学校,并在教师中间呈现流行之势。所谓“教育叙事”,是指教师“叙说”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个人化的教育“问题解决”和“经验事实”,或者是“记叙”教育问题的提出过程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也就是,通过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早恋”现象是学校教育常见的,也是班主任工作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它对传统的思想教育提出了挑战。在处理学生的情感问题上,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至关重要。本文着重探讨教育工作中加强人文教育,巧妙化解青少年情感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张远含  杨志兵 《教育家》2004,(10):37-39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发挥教育科研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促进作用,鼓励和支持学校、教师和教研工作积极进行教育改革和实验。”同时,新一轮课程改革也给教师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即要做学习型、专家型、研究型的专业人员;21世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对教育提出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的要求,教育则必须通过改革求发展来适应要求。多年的教育改革发展使广大教育工作一致认识到“科研兴校”是一个学校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