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伍红林  徐向芹 《江苏教育》2023,(36):7-10+20
未来学校建设正成为国内外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变革的热点话题,而其焦点是课程组织变革。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我国未来学校建设中的课程组织变革需要重点解决几个关键问题,即如何贯彻核心素养理念、落实跨学科主题学习、实现技术与人文的融合等。为此,学校需积极探索跨越学科边界的课程资源建设、重构学校课程实施空间、开发系列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等未来学校课程组织形态重构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2.
万伟 《江苏教育》2022,(6):7-10+20
40岁回溯,会发现学校教育带给我们的学科观念有些是错误或狭隘的。学科来源于生活,也应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生活、参与生活、改造生活。然而,急功近利的考试评价、纸笔测验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分科教学等原因都使得我们的学科观念远离生活,局限在狭隘的做题、考试层面。生活式再回溯,站在为学生40岁做准备的高度,深刻反思学科与我们生活的联系;通过国家课程的校本开发,将学科知识课程转变成生活经验重构课程;不断再学习,重塑教师的知识、经验结构,这是重构师生学科观念与学科生活的三大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新课改十年来,我国学校育人模式系统创新研究的突破点,首先表现为学校课程领导力及学校课程结构的创新,以及从多视角讨论学科教学本质问题。学校课程领导力及学校课程结构的创新课程结构与形式的变革以及所表现出的学校课程领导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原点是学生,学校课程就要顺应学生的发展规律、生理天性去挖掘课程内容。青岛台东六路小学以"博雅"教育为办学特色,以课程为载体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充分关注学生多维度学习的发展需求,构建了凸显学校"博雅教育"特色的校本课程——"‘合’课程",即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等领域进行删减、融合、增补、重组,通过学科内整合、跨学科整合和超学科整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多元、多维、多彩的学习路径。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关键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重在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最终目的是有效达成学科教学目标。学习方式的变革与深度学习是一个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只有形式与内容达到统一,才能有效促进学科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6.
直接学科德育课程是学校专门设置的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而以学科课程形式呈现在学校课表的课程,在学校整个德育体系中起着主导性作用,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本文着重探讨了直接学科德育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探讨了直接学科德育课程德育功能,并分析了我国直接学科德育课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矛盾,如稳定性与变化性、结构和层次以及知识性与教育性问题,以期探讨直接学科课程建设的一些规律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关键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重在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最终目的是有效达成学科教学目标。学习方式的变革与深度学习是一个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只有形式与内容达到统一,才能有效促进学科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8.
学校课程的实施,如何做到既要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又要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吃得下”,这无疑催生了学校管理者对课程实施文化进行变革和重构的思考与探索.张家港市凤凰中学尝试的“走班制教学”,是在不打乱原来的班级建制的前提下,在某一门学科上,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科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分A、B两个层次授课班实施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9.
张汉林 《中国德育》2014,(21):24-28
历史教育的价值在于帮助人们认清当下、认同群体和认识自我,在基础教育中居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历史课程的知识本位和历史教学的说教之风,历史学科的育人效用不彰。要充分实现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必须同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入手,以重构历史课程的知识体系,彻底转变历史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0.
创设学习情境是教学实施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重构知识。目前主要有基于学科导向的课程结构与基于职业导向的课程结构,由于两大类别的课程设置基础不同,它们创设学习情境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从基础、内容、形式、特征、目的等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探讨,目的是为职业院校基于职业导向的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一、新课程呼唤新的课程能力 新课程体系的构建作为课程开发范式的转型,需要地方、学校和广大教师等相关课程开发主体积极介入课程决策、主动开展课程重构,全面进行课程开发和研究活动。这种课程变革实践是对传统课程的有效反思与合理超越。课程改革与其它教育变革一样,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变革本质的特征、地方学区的构成、每个学校和教师的特点、外部关系的存在形式等,  相似文献   

12.
研究型课程是近些年来在我国中小学活动课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 ,它是学校课程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 ,它是开放的生成性的活动课程。研究型课程设置的一个重要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科课程的教学中 ,教师要创设情境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要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之中。那么 ,研究型课程与学科课有哪里些异同点 ?为什么开设研究型课程 ?笔者根据几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从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学习评价及师生关系几个方面 ,阐述异同点。一、研究型课程…  相似文献   

13.
《当代教师教育》2015,(3):71-78
师范教育转向教师教育已然成为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社会事实。对这一社会事实的教育梳理,借由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理论,从专业、社会互构、学校变革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专业发展驱动教师教育从学科教学法知识转向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社会变迁驱使教师教育课程科目与名目增减;学校变革回应了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转型。  相似文献   

14.
聚焦学业质量标准,通过教育观念重塑和教学方式变革,探寻学科育人的创新路径,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着力点。一是要重建教与学的关系,从指导学生“解题”转向引领学生“解决问题”,构建学科学习新方式。二是重建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倡导学生以学科专家从事学科研究与探索的方式来学习,开展学科实践探究新活动。三是重建分数与素养的关系,着眼“素养评价”,研制学业质量评测新标准。四是重建教材与生活的关系,立足本地资源、学校特色和学生生活等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科课程实施新资源。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工作过程导向式课程开发模式的内涵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中,要解构传统的学科性质课程体系,重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新体系。以“双元(学校与企业)”合作的“三阶段(学校-企业-学校)”为特征的开发机制是工作过程导向式课程开发模式的主要内涵。  相似文献   

16.
学科课程群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载体。中小学在建设学科课程群时要把握三点:一是明确学科课程群建设的"风向标",具体涉及确定学校发展愿景、解析核心素养理念、界定各学科的学科素养;二是从学科课程群的分类、组织原则、组织逻辑、组织方式方面确立学科课程群构建的"整合链";三是在学校文化、课堂教学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搭建学科课程群运行的"支架台"。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学校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这就要求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学课程.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必须加强整合.  相似文献   

18.
工程教育按照科学教育的体系来构建,并且脱离工程实践与产业需求,是目前工程教育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从学科规训的视角来对科学教育体系进行分析,可以对科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如何影响着工程教育、工程教育的实践性是如何被遮蔽,以及工程教育是如何在学科规训中走上了科学化的人才培养道路等问题作出更为深层次的解读。工程教育要回归到工程自身,就必须打破纯科学学科体系中以理论逻辑为中心的学科规训制度,重构应用学科以实践逻辑为中心的学科规训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一套真正意义上的工程师养成的教育培养体制。  相似文献   

19.
学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学科教育,是时代前进的实然结果;学科教育改革,是时代变革的应然要求。实现学科教育改革,要进行理论变革,更新学科教育理念;进行体制创新,强化学科教育队伍。  相似文献   

20.
赵社英 《学苑教育》2012,(15):43-43
数学活动课是与学科课程相对应的一种学校课程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的主动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实践特长为主的课程。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的联系与区别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