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星  李立基 《上海教育》2010,(19):58-61
为解决上海基础教育名校长、名师青黄不接的发展瓶颈,市教委于2005年创办“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四年来开拓创新,努力整合全市乃至全国、全世界教育资源培养高端教育人才。  相似文献   

2.
2012年3月29日,第三期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在上海远程教育集团隆重举行开学典礼,宣布新一轮高端校长、教师培养的航程已经开启。第三期双名工程将培养内容分为通识培训和基地培养两大块。通识培训,包括专业理想与社会责任、人文素养与学术浸润、认知结构与思维品质优化、专业视野拓展等内容,主要通过大师茶座、专家讲座、博士课堂、学术浸润、名校  相似文献   

3.
在具体的培养过程和培养方法上,第三期双名工程将在前两期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以促使学员们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得到提升和发展。13个名校长基地,50个名师基地,105位主持人,818名学员,5年培训期。2012年3月29日,第三期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在上海远程  相似文献   

4.
《教育情报参考》2006,(11):19-19
“高校有责任培养更多优秀的创新人才。要培养创新人才,我国高校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上海理工大学校长许晓鸣10月27日在上海出席“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时表示。  相似文献   

5.
论创新教育与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宏观(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角度来看,创新教育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从中观(高等工程教育自身)的角度来看,创新教育反映了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和本质,从微观(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创新教育可以促进个人的创造性的发展。因此,在21世纪,要培养大批掌握科学技术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必须实施创新教育。但是,现行高等工程教育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所以,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工程创新人才的基本思路一是转变教育思想;二是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是优化创新人才的成才环境。  相似文献   

6.
《辽宁教育》2012,(13):81
2012年3月29日,第三期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在上海远程教育集团隆重举行开学典礼,宣布新一轮高端校长、教师培养的航程已经开启。第三期双名工程将培养内容分为通识培训和基地培养两大块。通识培训,包括专业理想与社会责任、人文素养与  相似文献   

7.
2010年12月25日,上海市第二期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长宁区25名学员及区第二轮名校长培养工程的30名校长,在建青实验学校汇报第二期双名工程的学习、实践成果。本次活动成功地展示了长宁区这些优秀教师和校长良  相似文献   

8.
《上海教育》2011,(3):16-17
2010年12月25日,上海市第二期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长宁区25名学员及区第二轮名校长培养工程的30名校长,在建青实验学校汇报第二期双名工程的学习、实践成果。本次活动成功地展示了长宁区这些优秀教师和校长良  相似文献   

9.
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是介于"学术性、理论型"的研究人才和"职业性、技能型"的岗位人才之间的一种创新性的"技术性、应用型"人才。其培养目标与规格特点糅合了理论型人才与岗位型人才的综合性特点。因而,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探索并建构突出强调实践动手能力强、基础知识厚、学习能力强、适应能力快、创新素质高、综合素质好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0.
围绕国家目标,培养铁路车辆工程创新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介绍了西南交通大学机车车辆学科群培养铁路车辆工程创新人才的新模式及其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高等工程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工程创新人才,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入新的关键历史时期,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着"为谁改,改什么,怎么改"的重大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2.
“高校有责任培养更多优秀的创新人才。要培养创新人才,我国高校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上海理工大学校长许晓鸣在上海出席“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时表示。  相似文献   

13.
五年来,杨浦区已把双名建设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和人才培养的核心战略,将其纳入我区的特色品牌项目——三名工程之中,使其成为高端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呈现出四方面的特点。精心组织,双名工程树品牌杨浦区在成功开展第一期双名工程  相似文献   

14.
当今时代,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自主创新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志,创新人才成为国家人才战略的核心。持之以恒地培养和造就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大批创新人才,是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然而,不容置疑的是,我们国民的综合创新素质还远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6年《城市竞争力蓝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创新为突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也是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瞬息万变,教育也面临着创新的挑战。创新不仅要求科学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代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因此,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也成为教育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面对WTO:高校急需培养创新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入WTO,使我国有些产业直接进入知识时代,这就要求人才要具有适应国际竞争的新观念,要有全球的视野、开放的观念,要有竞争意识,要按照国际 市场公平竞争机制和依据法制办事。因此,高校急需培养熟悉国内外情况、外语水平高、专业知识扎实、有创新和实践精神的人才,以面对WTO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刘凤霞  蒋彬 《成人教育》2003,(12):40-41
文章从工程的角度阐述了培养大学生强烈工程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创新人才、知识技能与就业的关系,并且说明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及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赵锋 《上海教育》2009,(22):36-36
"超市推车除菌把手模型""精致黑白手工笔筒""废弃软盘的利用"……这些是2009年9月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举办的首届"新、奇、特"创意手工制作大赛的获奖学生作品。一个月后,在该校建校105周年之际,晋元高中国际友好学校校长论坛集中讨论了"在全球化经济发展背景下如何培养创新型优秀学生”的话题。正如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在论坛开幕式上指出的。全球化带来的必然趋势是更广泛的交流和融合,  相似文献   

19.
《神州学人》2008,(5):42-42
3月25日,教育部发布《“211工程”发展报告(1995~2005)》,同时透露由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211工程”日前开始三期建设。  相似文献   

20.
培养创新人才断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国正处在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欠发达状态 ,不仅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的静态绝对水平欠发达 ,而且决定科技与生产力发展的具有创新观念和能力的人才及教育所标志的动态相对水平也不发达。当前我们既面临着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轨的严重挑战 ,同时又叠加了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置换的重大困难与加入WTO带来的民族经济向全球经济过渡的巨大变革 ,已经失去了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充裕的优势 ,又缺乏足够知识经济与全球经济所要求的临界创新力量。因此 ,中国必须尽快构建发达的、完善的和高效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教育模式 ,真正培养出堪当历史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