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一个电子游戏龄已达26年的玩家而言,在经历过2003年的中国大陆游戏市场的巨大变化之后,也不由得不对中国电子游戏产业的变幻莫测而感慨万千。个人谨借短文一篇表达一些心得看法,与所有电子游戏的从业人员及玩家一起来回顾过去并展望未来,同时预祝电子游戏产业将来能在中国大陆发展的更为壮大、更为健全、更为全部的人所喜爱。 2003这个数字相信将会被永远的记入中国电子游戏史,在这一年,中国政府展开了一系列辅导、协助、推广及鼓励电子游戏产业发展的动作及措施;也在这一年,电子竞技被列入第99项正式体育竞技项目,更在这一年,世界电子游戏巨头SONY、任天堂先后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一切的种种来得是既快又猛,不但让市场是天天有惊奇,更让业内外所有的人都为之措手不及。在2003这一年,超大量的电子游戏讯息灌注到中国市场;也在这一年,突然发现电子游戏居然带动起百亿商机;更在这一年,所有人猛然发现在中国这个人才倍出的泱泱大国之中,电子游戏相关的专业及基础居然几乎是接近空白。这一切的一切,随着2003的结束,相信都已经永远成为大家记忆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电子游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作为“第九艺术”,电子游戏的“中国风”和“中国化”分别代表了中国电子游戏艺术在国际交流中呈现出的风格属性。电子游戏的“中国风”是指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电子游戏走出国门,对海外的电子游戏产生影响的特性。电子游戏的“中国化”是指海外游戏走进国内,并被国内玩家转化接受,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游戏模式。电子游戏促进了全球文化交流,展示了文化的融合和共享。中国电子游戏艺术在国际交流情境下的“中国风”与“中国化”,也是解决其如何更好地“走出去”“请进来”“走下去”的问题。国际交流,文化互鉴,我们需要国产游戏在全球化时代坚守和提升其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国产现实主义题材模拟类游戏《大多数》试图以“游戏现实主义”的面貌展现社会各阶层人民的日常生活,但因为受众不明、在数值和玩法上难以真正模拟现实这两大硬伤,无法被玩家普遍接受。无论是从玩法设计(Ludology)还是从玩家叙事(Narrative)的角度,希望现实主义题材游戏能够实现“跨阶层叙事”的可能性都是过于高估的。但是,随着电子游戏的世界逻辑反过来影响到玩家对现实世界的理解,“游戏现实主义”存在一种超越实在界和现实生活的超越面向,不同于传统的现实主义文艺作品,电子游戏能够影响和改造现实,而非仅仅去模仿现实;电子游戏以“魔幻叙事”的当代形式,蕴含着改造世界的革命潜能。  相似文献   

4.
中国游戏产业调查活动是由中国新闻出版总署主办,中国游戏工作委员会(CGPA)与美国国际数据公司(IDC)联合举办的全国大型专业游戏调查活动。本次调查活动期望能促进游戏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对我国的游戏产业发展、管理、从业起到借鉴与推动作用。根据调查情况将形成《2004年度中国游戏产业报告》评选出2004年中国游戏玩家最喜爱游戏奖,并在2005年1月发布相关报告。  相似文献   

5.
调查问卷     
中国游戏产业调查活动是由中国新闻出版总署主办,中国游戏工作委员会(CGPA)与美国国际数据公司(IDC)联合举办的全国大型专业游戏调查活动。本次调查活动期望能促进游戏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对我国的游戏产业发展、管理、从业起到借鉴与推动作用。根据调查情况将形成《2004年度中国游戏产业报告》,评选出2004年中国游戏玩家最喜爱游戏奖,并在2005年1月发布相关报告。 我们期待玩家们的参与,只需短短的几分钟,你就能得为  相似文献   

6.
文化部日前表示,2005年将采取六大措施推进动漫和电子游戏产业发展。 一是完善政策法规,为动漫及电子游戏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工作小组建议,通过引导性、示范性和 带动性的资金投入和调整准入条件等优惠政策对动漫及游戏产业进行扶持。 二是实施民族动漫和游戏精品工程。以一定数量的国家财政引导资金,积极扶持、培育动漫及游戏研发、运营企 业,努力打造出一批具有中国风格和国际影响的动漫和电子游戏产品,力争在3到5年内占领国内市场主流并在国 际市场上占据一定份额。 三是为广大青少年推荐一批健康向上的适合未成年人的动漫和电子游戏精品;建立评比和奖励机制,对民族动 漫游戏精品予以奖励,引导市场发展走向。 四是积极培育产业孵化器。在动漫游戏产业发达的上海、湖南、广东、浙江等地依托一些高等院校,高新科技园  相似文献   

7.
韩国游戏产业开发院院长郑永洙:从游戏玩家的角度来分析看.网络游戏玩家在所有游戏玩家中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高。根据我所接触到的数字,到2003年这一比重已经达到近六成(详情见左表)。其中女性玩家的比重会迅速提高,到2003年女性玩家在网络游戏玩家中的比重已由2001年的23%上升到了59%,首次超过了男性玩家的比重。如果从玩家  相似文献   

8.
方之衍 《新闻知识》2023,(1):77-83+95
在电子游戏中,玩家既能创建脱离现实的数字化身,还可实现性别转换扮演异性角色。本文以朱迪丝·巴特勒的性别操演与性别戏仿理论为基础,通过对青年玩家的访谈,将其性别转换实践分为操演型性别转换和戏仿型性别转换。玩家对性别转换的认识与他者的想象揭示了游戏空间中的性别歧视问题与性别转换作为性别戏仿的不稳定性。玩家虽然能够依托游戏展现性别转换的颠覆意义,但是始终无法摆脱游戏话语的局限。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拥有上亿玩家以上的家用游戏.占据了相当大的游戏产业份额.可在中国的玩家.却还只能偷偷地享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邵萍 《出版科学》2016,24(3):106-109
分析电子游戏叙事的3个特点,即玩家介入叙事,多媒介叙事,空间叙事加强和时间叙事弱化。从叙事符号和叙事模型两个角度探讨电子游戏如何叙事,并较为详细地探讨了线性叙事模型、线性叙事衍生模型和沙盒游戏叙事模型3种大型电子游戏叙事模型。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21,(9):34-43
近几年女性游戏玩家的发展壮大与关于这一群体的刻板印象形成了鲜明反差。性别偏见限制了女性在游戏文化中的能见度,但也激发女性玩家采取包括性别转换在内的手段来建构性别身份展演策略。由于网络空间的匿名性,电子游戏玩家出于不同动机,通过虚拟化身来建构与真实性别身份不同的虚拟性别成为一种常见现象。通过对游戏玩家的深度访谈,本研究发现,男女玩家的这种性别转换行为表现出不同的动机,而性别转换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性别刻板印象和文化秩序,为游戏玩家,尤其是女性玩家回避或消解主流性别秩序的束缚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但这种潜力始终是有限的,既有的性别秩序和刻板印象依然主导着游戏文化空间,塑造着游戏玩家的性别认知和反应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网络游戏正在进入一个黄金时代,但中国的职业游戏选手的生存还处于温饱状态,远不能算是一个快乐的职业。一方面产业很热,但另一方面却又得不到产业政策的支持,这就是电子竞技在中国的处境。国际最名职业玩家美国人法丹尼,曾经在一次比赛后开走了一辆法拉利跑车,那还是在1996年;中国市场这么大,为什么却不能撑起职业玩家的舞台?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网络游戏市场逾75%是韩国公司的产品,其实现在韩国流行的游戏,均在中国开发了业务。 Wemade娱乐公司,以《传奇》这个游戏,赚了超过500万港元,玩家超1000万。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亚洲受害不浅,有的痛定思痛实行大改革,惟一看到脱胎换骨的,肯定是韩国。在IT业界,韩国好象是火车头,带动着电子工业和电子游戏工业发展,网络游戏甚至超逾美国的开发公司。  相似文献   

14.
网络游戏媒体化的商业价值从网络游戏广告模式演变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寇晓伟 《传媒》2007,(12):52-55
网络游戏的演变 自1961年电子游戏雏形在美国诞生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游戏机游戏到电脑游戏,从单机游戏到网络游戏,电子游戏的种类不断丰富,平台日趋多样化,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  相似文献   

15.
《魔力宝贝》是一款日式漫画风格的网络游戏作品,于2002年1月18日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一亮相即以其可爱与精致的风格赢得了众多玩家的一致好评。游戏人物共有14种可爱的角色可供选择(男女各7种),每个人物有4种颜色提供选择,而且玩家可以自己设定游戏人物的面貌,游戏共提供上千种组合以让玩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如今,电子游戏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娱乐方式,从主机游戏到电脑游戏再到现在广泛的手机游戏,抛开游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游戏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游戏通过奖励,使玩家沉浸其中.奖励在游戏的设计中十分重要,本文主要通过一些实例来简单地分析一下游戏设计中的奖励设计.  相似文献   

17.
大宇资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永进:大陆游戏产业的优势在于人才多、成本低、市场大。如果大陆游戏产业人士能在强化整合、培养创意方面做出一番努力,大陆游戏产业的前景将是十分广阔的。  相似文献   

18.
一、纯正的中国网络游戏 “中国制造”游戏味很浓,无论从游戏内部几千个NPC(电脑人物),以及所玩游戏的玩家来看,从说话语气,到人物姓名,从人物所处的地理环境,到人物所在地点的故事文化,都溶入了纯正的中国文化。 《天下I》由国内公司及国内软件开发人员独自制造,无论是图象,还是程序,始终是由一群国内的网络游戏爱好者开发,而参与的玩家除了大部分在中国大陆外,还有台湾,香港,德国,新加坡,加拿大,美国等地的华人,是真正的中国人的网络游戏。游戏的整个氛围,背景,就是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武侠小说天地。 二、真正…  相似文献   

19.
2004年,充斥在中国市场上的300多款网游证实了网络游戏前进的步伐,同时,也迷茫了游戏玩家的双眼,中国玩家真正喜欢的游戏在哪里?伴随着强大的宣传攻势,一款款网络游戏呼啸而来随着《指环王3》的热辣公映,以“龙与地下城”为代表的欧洲神话逐渐入袭中国市场,然而玩家们在大快朵颐之后却渐渐从新鲜的热情中冷却下来。许多人开始回味,魔幻类风格的网游真的适合中国的玩家吗?  相似文献   

20.
张敏 《网络传播》2005,(1):70-71
随着国家对游戏产业的重视和正视,游戏玩家的群体越来越大,目前已经超过了6000万,由此催生了职业玩家和游戏设计师等职业,但是,目前网络游戏职业玩家的生存状态并不乐观,玩着游戏也能赚钱的工作并非外人想象中的轻松,最近,记者了解到了一些完全不同于普通人生活的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