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湖南怀化学院的校园内,每天早上一位23岁的男生,都会用自行车,把一个10多岁的小女孩送到石门小学,晚上再接回到他们的住处——男生宿舍下的楼梯间。这位男生就是2003年从河南省西华县考入怀化学院经济管理系的洪战辉。而那位小女孩和洪战辉并没有血缘关系,是犯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父亲捡来的弃婴。由于母亲离家出走,这位捡来的妹妹,由他一手带大。从洪战辉读高中时,他就一直把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如  相似文献   

2.
洪战辉带着捡来的妹妹求学12年,经《郑州晚报》报道后引起全国及海外华人强烈反响.在报道洪战辉事迹的基础上,《郑州晚报》又联合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等国内主流门户网站,经过一系列的策划、联动,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新闻冲击波.  相似文献   

3.
从2005年12月6日以来,各大新闻媒体对一位河南周口籍,湖南怀化学院上大三的学生洪战辉连篇累牍的报道,让我们忘记了超级女声,喧闹的韩剧里的青春偶像,而对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可敬可爱的形象有了更真切的认识。洪战辉,在11岁那年家庭突发重大变故;父亲疯了,亲妹妹死了,父亲又捡回一个遗弃女婴,母亲带着弟弟后来也相继离家出走。洪战辉稚嫩的肩膀过早地压上了生活的重担,但一个大学生携妹求学的故事带给我们的思索还远不止于此,正如一位学者所说:“洪战辉的仁爱之心,做事的责任感,无忧无惧,不卑不亢,自强不息的个人修养,足以承担一个时代‘道德英雄’偶像的称号。”洪战辉身上透出的是一种朴实的道德力量,这种力量有别于时尚明星的感召力,又是一种亟待发扬的榜样的力量。我们的地市报在这个典型报道中也有所作为:《怀化日报》在2004年就发现并开始报道,《郑州晚报》与新浪网联合开展结合洪战辉的事迹对青少年道德观进行调查,《周口日报》,《周口晚报》派记者跟踪采访。[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12年前,我们不认识洪战辉,不知道就在那一年8月,他的父亲疯了,疯了以后的父亲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摔死了他可爱娇小的妹妹;12年前,我们不认识洪趁趁,那年农历12月23日,她被一个患了间歇性精神病的父  相似文献   

5.
《新闻天地》2006,(2):7-7
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男孩洪战辉》告诉你的是一个大学生的催人泪下的故事:父亲突发精神病、砸碎了家中的锅碗盆瓢还摔死了小妹妹,母亲不堪生活困苦和精神压抑离家出走,弟弟在变故中吓懵了,一个被生父母遗弃的“小不点”突然落入他的怀中、正嗷嗷待哺——12岁的洪战辉的生活可以说是天崩地陷了,可是他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住这大山般的厄运,他给父亲治病,照料弟弟,抚养没有血缘关系的“小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这又是一个产生“平民英雄”的年代。过去的2005年是中国“平民英雄”崛起的转折点,也是河南人最争面子的一年。从来没有如此多的河南人走进我们的视野,感动了中国。岁末年初,在媒体纷纷推出的年度人物评选中,有一个更大的群体备受瞩目,那就是河南人群体。2006年2月9日,“2005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揭晓,10个感动中国的人,河南人占了两个,这就是在麦莎台风中、为救落水者三次跳入巨浪的打工青年魏青刚,和连续12年自强自立、带着妹妹上学的大学生洪战辉。此外,河南还有两位人物被列入候选名单,即为救人而英勇献身的…  相似文献   

7.
2005年末.两个大学生的名字在媒体上频频曝光,一个是“洪战辉”,另一个是“张亮亮”。洪战辉携妹求学,张亮亮虐猫泄愤,几乎在同一时间受到各媒体的聚焦。这一正一反,对两位大学生形象的典型报道,潜藏着媒体建构新时期大学生典型报道的一些新动向。  相似文献   

8.
关注     
《新闻世界》2006,(1):6-7
殷雪梅:用生命铸就师魂;高金素梅:揭日军暴行;洪战辉:带着捡来的妹妹求学12年;白芳札:蹬车积攒35万元资助贫困学生;颐欣:流星划出的生命“绝唱”;李学生:铁路上舍己救人。  相似文献   

9.
滴水见海。也许在某些时刻,善行义举只是一个人的事情,甚至被扭曲被抹杀,但随着岁月流转,必然会带来我们无法估量的蝴蝶效应—— 2005年岁末,当23岁的湖南大学生洪战辉成为中国公众精神榜样之际,22岁的大学生高春娜也因自己的传奇经历成为媒体的焦点。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高春娜与抢劫犯勇敢搏斗,谁料,她因此遭遇小偷暗中偷袭,后又被公众质疑其行为动机,不由身心俱伤——难道,这真是一个缺乏公信度的时代?难道,见义勇为不是一个公民应尽的职责? 千里之外的一封小偷来信,意外地将故事延续了下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郭雁 《新闻知识》2006,(6):61-63
2006年2月9日晚,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揭晓。在隆重的颁奖典礼中,十大人物一一亮相。他们是:魏青刚、丛飞、费俊龙、聂海胜、黄伯云、李春燕、洪占辉、陈健、邰丽华、杨业功、王顺友(航天英雄费俊龙、聂海胜并列)。其中最震撼人心的是洪战辉“带着妹妹上大学”的故事。央视给洪战辉的颁奖词是:“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开始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2月中旬以来,全国各大媒体对怀化学院大学生洪战辉的事迹进行了大规模,立体式的宣传,他的事迹,正感动着你我,感动着中国,而洪战辉,也正成为继农民兄弟的贴心人——周福坤,全国十佳公务员赵小林,人民的好司法——李登福和十年独自偿还30多万元村欠债务的原村支书宋先钦之后,第五位从怀化走向全国的典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作为洪战辉家乡的新闻媒体,周口日报社在2005年12月7日获悉洪战辉携妹求学这一新闻线索后,报社党组、编委会立即组织精兵强将,经过精心策划,日报、晚报、网站联动,对洪战辉的事迹展开了大规模的宣传报道。据统计,仅从12月13日至20日,《周口日报》、《周口晚报》就刊发有关洪战辉的各类文字报道40余篇、近6万字,图片20多幅;周口日报社网站——中华龙都网从12月8日就发布了有关洪战辉的专题报道集,并开办了专题讨论区。深入的报道,超强的宣传声势,让洪战辉这一“新时代的道德楷模”走进了千家万户,引起了周口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如今,一个“学习洪战辉,弘扬传统美德”的热潮正在周口大地上形成。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2月14日、1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我和周立耘采写的长篇通讯《男儿当自强——洪战辉带着妹妹求学记》上、下,立刻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正当“超女”喧腾一时且风头正劲的时候,洪战辉这个其貌不扬的平凡小伙子,不经意间闯进了公众的视野。如果说“超女”以其张扬的个性,青春的活力,征服了众多的少男少女;那么,洪战辉则以其健康清朗的形象,内在的人格魅力,征服了更多的心灵。他不仅让改革开放后出生的这一代“新青年”为之倾倒折服,也让所有坚守主流价值观的人们接纳及感动,这看起来有些匪夷所思,然而千真万确。当各大主流媒体将目…  相似文献   

14.
近一段时间,大型人物专栏《劳动者之歌》正成为社会关注的又一舆论亮点,一大批工作生活在基层一线的普通人物被中央各主要媒体同时聚焦。在此之前,四川凉山州木里县马班邮递员王顺友,云南省德钦县云岭乡乡邮员尼玛拉姆,青岛港码头工人许振超,深圳歌手丛飞,带着妹妹上大学的大学生洪战辉,吉林省长春市“小巷总理”谭竹青,贵州省双腿残疾跪着教书几十年的山村教师陆永康等普通人物的感人事迹、心路历程和生活状况打动了亿万受众。为“平民英雄”、“草根人物”、“百姓典型”树碑立传是《劳动者之歌》专栏的最初创意。根据中宣部领导同志指示…  相似文献   

15.
2005年洪战辉成为感动全中国的著名人物。可以观察到的事实是:媒介报道的影响呈现出明显大小不一的两个时间段。当年12月前,他的事迹多次出现在市、省及中央级的传统媒体中,但影响非常有限。12月6日,《郑州晚报》  相似文献   

16.
“洪战辉带着妹妹上大学”这一新闻报道持续了一年多,北方网记者之所以能凭借《面对洪战辉拷问我们缺失什么?》获得第l6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得益于北方网长期坚持的“权威媒体天津门户”的办网理念和名牌战略。经过多年的磨练,北方网的原创评论和原创新闻,除了通俗易懂,意义深刻外,都较好地体现了“三贴近”原则,成为北方网名牌战略中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7.
抓‘由头’     
1989年春天,安阳县洪河屯乡上柏树村青年民兵董海学,不顾个人安危从漳河急流中救出一位七岁的落水儿童。儿童父亲同胞三兄弟,就这一个男孩。孩子被救出后,他的叔叔、伯伯争着向董海学表示感谢,事迹动人心弦。我了解这一情况已是事件发生数天之后,正要进一步采访,又听到电台已在“一句话短讯”中播出了董救小孩这事。董海学的事迹感人,不详细报  相似文献   

18.
面对媒体,身负重伤的他,动情地讲述着因见义勇为被歹徒砍伤的故事。当全国众多媒体和网络在一遍又一遍传播他那惊心动魄的故事之时,当他所在的学校正考虑发动学生为他捐款疗伤之时,当读者和观众为他的事迹而感动之时……我们却发现这竟是一个弥天大谎。而令人痛心的是,这个谎言的导演者是一个仅15岁的中学生。  相似文献   

19.
从此结缘我的父亲王子淦1920年4月18日出生于江苏南通金沙镇一个世代种菜为生的贫农家庭,到我父亲出生时,家中已生计艰难、窘态百露了。无奈之中,我的祖母、祖父只得将出生不久的父亲过继给他的叔父。叔父也是一个穷苦农民,父亲过继过去后,叔父为了改善家庭境况,开始学习理发手艺,待到学成后,就借债开了一间理发店,满心希望能从此一点点改善生活。当父亲六岁的时候,有人介绍叔父为金沙镇国立小学的师生理发,作为一种照顾,父亲被学校破格同意在这所学校中免费读书,我父亲高兴极了,这个机会是一般农民的孩子做梦也得不到的。我父亲一生中就受…  相似文献   

20.
原:某仓库战士小张家里生活困难。去年,他17岁的妹妹不幸患上白血病,打工的父亲又因讨要工钱被包工头打伤住进医院。小张一怒之下,萌生了悄悄回家找包工头报仇的念头。部队李政委发现这一苗头后,一面对小张循循善诱做工作,一面请政治处出面向小张家乡县政府、民政局和人武部发公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