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董秀山 《科教文汇》2008,(31):106-10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语文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的前提奈件,也可以说是基础备件。然而,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主动性非但没有提高,反而出现了严重下滑的趋势。本文就此试图从宏观的语文课程论层面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自己的浅见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薛新立 《科教文汇》2012,(2):104-104,106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可以使语文教学超越狭隘的教育教学内容,而更具活力和开放性。要从人文素养培养的角度出发,立足于语文教学,拓展教学空间,把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多层面地开发语文课程资源。通过语文教学,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文化情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丰富语文知识,培养语文技能与审美情趣,培养人文修养。  相似文献   

3.
语文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品质以及与学习能力交相互动的学习方法等诸多因素的总称。根据社会对所需人才的全新要求,根据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特点,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主张,对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势必对语文教学产生革命性影响。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精神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呢?  相似文献   

4.
2015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明确提到,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审美教育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之一,应该贯穿于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全过程,它不仅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文字感悟方面能够作为语文教育的有力辅助,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健全学生人格。文章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阐述了语文阅读教育中的审美元素,并提出了在语文阅读教育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维翰 《科学中国人》2014,(5S):168-168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创建高效的课堂,面临着我国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语文课堂灌述式的教学,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教育要求,不能调动起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积极性,课堂的教学效率较低,初中语文教学必须积极的采取有效的对策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针对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目标的提出,对开放语文教学,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整体定展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以及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形成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与综合性学习有着紧密的联系,二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进行阐述.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7,(4)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但是由于语文本身的特性,语文课程改革并不顺利。尤其是高中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违背了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和特性,尤其是我们现在课程中,传统文学比例持续下降。不仅降低了我们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且严重阻碍了语文这门科目的健康发展。因此语文学习中我们要积极扩展语文课本的文学性,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其中语文课程处于重要地位。语文学习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兴趣。本文从职业教育中学生心理的角度把兴趣的培养分为三个过程:激发——稳定——发展,充分阐述了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9.
陈发良 《科教文汇》2012,(11):88-89
语文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它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语文课程的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获得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语文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语文阅读,提高学生阅读写作以及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门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课程,语文拥有更为独特的学科特点和学习方式,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并非简单的堂堂用、常常用即可.应将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于语文课程中,创建全新的教学环境,构建现代化教与学方式.要正面看待现代教育技术产生的积极影响,在语文广阔的视野下,取之有度,体现语言文学之味;用之有时,体现学生认知之序;行之有法,使技术自身体现再生长革新之势,从而彰显现代教育技术丰富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1.
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越来越注重与生活相联系。当前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形势告诉我们,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存在很多弊端,语文的学习是不能脱离生活的。本文就从生活与教材的联系、生活实践、语文教学情境和课后的延伸迁移等几方面来阐述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课堂的活动化,开始将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引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为了能激起我们职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也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笔者在职高语文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开展一些活动,主要有组织各类竞赛、引进艺术手段、嫁接电视节目、接轨专业活动等形式,通过这些活动尝试着使语文课堂变得更精彩。  相似文献   

13.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课堂的活动化,开始将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引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为了能激起我们职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也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笔者在职高语文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开展一些活动,主要有组织各类竞赛、引进艺术手段、嫁接电视节目、接轨专业活动等形式,通过这些活动尝试着使语文课堂变得更精彩。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其语文课程处于重要地位。语文学习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兴趣,面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够浓厚的现状,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教学质量,成为摆在中职教师面前的突出任务。本文主要论述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陈淑芳 《科学中国人》2014,(8S):213-21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是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精神,也是实现语文现代性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人类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教育改革日新月异,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已成为当今教育流行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张义杰 《科学中国人》2014,(1S):168-168
以2001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为标志,语文课程改革的实验至今已经10年了。仔细解读新课程标准,就会发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等很多都是西方现代教育思想的印记。因为在很早以前西方的教育家们已经就研究了近一个世纪,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新课程改革也不断吸收了这些西方教育思想,同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例如:《语文课程标准》已经指出:语文课程必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也明确指出:鼓励自主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新课改已经把自主、合作和探究列为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但是在实际落实这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时候有的语文教师对其认识存在一定偏差,即为了体现所谓的“新课堂”,使出浑身解数,大量使用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法,课堂上热热闹闹,让学生目不暇接,实际的教学效果却并不容乐观。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就是普遍的问题。所以,认真地学习领会国外相关教育思想学习、领会和实施新课程理念就成为了当务之急。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实践,对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一些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几个误区进行揭示和探讨,与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17.
杨金凤 《科学中国人》2014,(2S):197-197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规定,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学会阅读、理解句子,能初步理解文章,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8.
侯淑婷 《科学中国人》2014,(1S):147-147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历来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因此落实语文基础方面教学在小学教育中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9.
态度和价值观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三个维度目标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抓住情感教育这根主线,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真正有效地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审美,就是对审美对象进行美的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品味与审美情趣,也是语文课程的目标之一。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我觉得必须充分认识语文阅读教学在审美教育中的巨大作用,并有责任去利用教学之便,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