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察西夏文献《番汉合时掌中珠》,夏汉对音和汉夏对音中西夏文几乎没有四品舌上音类字,而《五声切韵》和《同音》中却都列有“四品舌上音”类。这并不是一个完全简单地“直抄”,而有可能是实际语音的反映,也说明12世纪的汉语舌上音类正处在一个变化时期。西夏语的四品舌上音应该是客观存在的,只是不完全等同于汉语的舌上音。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姜伯勤先生对变文的界定,通过对《弘明集·正诬论》的考证,从而推定早在东晋初年就已产生了广义的变文概念。  相似文献   

3.
仁孝时期货币已渗透到西夏社会的方方面面;西夏政府对货币的铸造、流通非常重视,制定了很多货币法规;货币兴盛的原因是西夏境内商业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扩大。这些情况在《天盛律令》中可窥其一斑。  相似文献   

4.
从叙事时间看《午餐》的叙事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伟清 《文教资料》2007,(33):39-41
小说属于时间的艺术,它是在时间中展开和完成的。所谓时间是指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本文将从叙事学的角度,就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之间的关系,对叙事语篇的故事顺序排列、叙述的节奏和次数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求证叙事时间在叙事语篇中所产生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5.
清初吴乔所撰《正钱录》今已不传,综合相关材料可以考知《正钱录》写于康熙八年之前,其内容主要是针对钱谦益《列朝诗集》中的诗人小传而发,属摘瑕纠谬之作;其观点“疑讹弘多”,受到时人的激烈批评;吴乔之撰《正钱录》出于挟嫌攻讦,同时与明中叶以来士林狂诞风气的影响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名物化功能特征理论为基础,选取了2006年9月期间《纽约时报》关于国际事件的报道为观察对象,旨在探讨名物化在新闻语篇中所起的语篇功能,解读《纽约时报》中的名物化隐喻对阅读理解同类型英文报纸时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借助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有关理论,从词汇、小句及语篇等三个不同的层面分析了小说《围城》中语码转换具有的人际意义,揭示人际交往中语码转换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8.
《周易》探讨的是一种关系哲学,其中广泛地运用了“一分为三”(“三分法”)的原理,力求位正居中,维持动态平衡,防止走极端。  相似文献   

9.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一方面为了使源语文本顺利进入处于相对强势的目的语文化,另一方面要尽量保留源语文本的文化信息.译者必须在两种行为常式间获得某种平衡.这样,译本才能在译入语体系固有的常式中得到足够程度的认可.葛浩文<狼图腾>的英译很好地显示了翻译行为常式的运作.  相似文献   

10.
过去,人们对孔子教育活动的研究总是局限于《论语》一书或其它传统的经典,很少关注传统儒家经典以外的文献资料,这种研究是很不全面的。《孔子集语》是一部被孔子教育活动研究者们所忽视的文献资料,在《孔子集语·六艺》中所反映出的孔子教授字词的教学活动以及学术研究与教学相为表里关系,在其它文献中是少见的,应当引起学者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文本是语文教学的凭借,教学中,教师要学会正确解读文本。作者以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狼》这一课为例,结合课堂实例,论述了当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文本误读频繁产生的原因,并就此类现象提出了相应地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为使译作成功进入目的语文化,就要在两种语言、文化、篇章传统之间进行取舍,翻译规范便由此显现出来。在扼要概述图里的翻译规范论的本质、分类后,本文通过对辜鸿铭《论语》英译本的分析看翻译规范的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13.
从《述善集》可知:河南濮阳市柳屯乡西夏遗民杨氏先祖唐兀氏的族属是蒙古人,其地望为宁夏贺兰山一带。至唐兀闾马时因参与蒙古军“围打襄樊”而留居濮阳,并与汉民“相参住坐”。唐兀氏通过与汉族通婚和学习儒家文化两条途径实现了汉化,并于元明鼎革之际,改姓杨姓。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东汉王肃所撰《孔子家语》一书为研究对象,详细总结了孔子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思想和教育思想,论述了变革时代孔子思想的价值和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也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活动。本文从文化翻译的视角出发,结合两个英译本,研究和探讨了《红楼梦》作品中委婉语的翻译策略,指出翻译过程中应当恰当地使用异化与归化,最大程度地表达委婉语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将原语文化完整地传递给译语读者。  相似文献   

16.
《唐顿庄园》是一部典型的英式古典剧,剧中广泛应用委婉语进行风趣幽默又庄重优雅的表达。该剧中委婉语的表达主要体现在语音、词汇及句法等层面,是促进对话顺利进行和维护交际关系的重要技巧之一。了解如何通过委婉语避免禁忌,有利于减少在英语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的阻碍。  相似文献   

17.
张萍 《考试周刊》2009,(27):39-40
本文从韩礼德的语篇功能的衔接手段的角度,对情景喜剧《老友记》第一季的第24集The One Where Rachel Finds Out的幽默效果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这些衔接手段是如何制造幽默效果的.从而说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分析情景喜剧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刘志高 《文教资料》2012,(20):39-40
作者以何如先生的《法译唐诗百首》译本为材料,从众多精美的译作中列出有关数字的诗句,从数字的语法、修辞和种类三方面着手加以分类,具体分析了唐诗中的数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下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9.
余华《第七天》借用大量社会新闻,并对这些新闻进行重构和改编.小说在对有些新闻的借用中,作者赋予了新闻原型中平面化符号化的人物以鲜活的生命.但从总体上来看,余华未能处理好新闻和文学之间的转化,存在简单搬用、生硬搬用、细节不真实等问题.近年来,余华开始尝试在创作中借用社会新闻来表达他对现实的关注,但其实很难单纯通过新闻媒体全面而又深刻地了解和把握现实,此外作家在文学作品中借用社会新闻时,需要清楚地知道文学与新闻之间的本质差别.  相似文献   

20.
以往对《包法利夫人》的评论往往限于作品的社会批判,掩盖了男权话语对爱玛的“极度诱惑”和“本文骚扰”这一基本事实。从爱玛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父权制话语下的本文、那些浪漫主义小说对她的“诗意的征服”,还能够察觉到体现在女性身上的典型的“书本迷恋”和“语言拜物教”倾向。在浩浩瀚瀚的与父权文化并生的男性故事话语中,“成规与想像”使女性只留下变形变态的完全异己的影相(成相)。男权话语的本文诱使爱玛沉溺在自己的“爱情妄想”中,禁锢在她周围的一片黑暗中,被本文的铁臂带进自我羞辱中。由此使我们更深刻地意会到“使女人作为女人──而不是作为男人──去阅读”的必要和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