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在就业过程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诚信缺失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解决这一问题,祷要政府、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形成了“国家宏观调控,各级政府和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新模式和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就业新机制。然而,经济利益与诚信道德在某些时候也出现了背道而驰的情况,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缺乏起码的诚信而无法相互信任。加强大学生就业诚信教育、提赢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诚信在就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摆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毕业生就业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形成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在毕业生就业模式和就业方式转变过程中,由于相关配套政策尚未完善,相关制度尚未健全,加之管理环节不到位,毕业生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其中就业诚信缺失问题尤其突出。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首先是一个诚信社会,高校毕业生诚信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近年来大学生失信现象屡见媒体,大学生就业市场中的诚信问题涉及毕业生、用人单位、政府、高校等多方面;从大学生就业失信行为的表现和危害进行分析,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事业中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失信行为、促进大学生诚信就业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就业中的诚信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大学毕业生为了能够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在就业过程中存在就业不诚信现象,并有愈演愈烈之趋势,这不仅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而且还严重影响大学生本人、高校和用人单位的形象、声望和名誉,并影响到学校和用人单位供求双方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进一步合作.针对大学生就业中的诚信问题,我们要分析其危害,挖掘其根源,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列举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方面存在的各种信用问题,提出了高校必须维护毕业生合法权益,建立信用体系,加强制度建设,以着实解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诚信问题。  相似文献   

7.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问题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诚信缺失的现象,其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和学校方面的原因,也有用人单位与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要解决毕业生就业诚信问题,需要社会、高校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全社会信用制度的建设、创建诚信环境、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完善就业监督机制等措施来规范毕业生的就业行为;通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毕业生诚信就业.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频频出现诸如求职材料造假、违约、虚夸能力隐瞒缺陷、依赖父母、缺失责任和诚信意识等各种形式的就业行为失范现象。已有的研究成果普遍认为失范行为的产生源于“社会的大环境”和“扩招”等。笔者认为就业失范行为根源在于毕业生就业选择和家庭、学校、用人单位等外部环境在心理、制度、规范等方面尚未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9.
浅议高校毕业生就业违约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违约现象近年呈上升趋势,违约问题已经成为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在就业过程中碰到的一个难题。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违约现象是一把“多刃剑”,不仅使签约的双方——毕业生本人或用人单位的利益受到损害,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整个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秩序。同时给毕业生所在的学校和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人为地增大了工作量,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如果某个高校的毕业生违约行为过多,导致用人单位对学校产生“信任危机”,对该校今后毕业生的签约行为产生不利影响。为了更好地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需要认真分析高校…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就业由过去“统包统分”的计划分配机制过渡到现在“双向选择”的市场配置机制。与之相伴的是就业中的违约现象越来越多,并带来了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几方面利益的冲突。如何正确认识并合理解决毕业生就业中的违约问题,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一、违约的类型及其成因由于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提出违约的主要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高校不是双向选择中的意向方,因此没有直接违约的可能。这里所谈的违…  相似文献   

11.
如何构建诚信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大学生就业制度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统包统分”的大学生分配制度已一去不复返,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正在形成。市场导向呼唤建立诚信的大学生就业体系。政府调控应从宏观上制订有关政策,完善有关制度,建立诚信机制,用制度保证大学生就业体系各个环节的诚信。毕业生的诚信是建立毕业生诚信就业体系的基础和前提,学校的诚信是建立毕业生诚信就业体系的保障,用人单位的诚信是毕业生就业工作公平公正的保证。只有毕业生、…  相似文献   

12.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被高度关注.然而,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失信行为屡有发生、愈演愈烈,这给大学毕业生群体造成求职障碍,也给用人单位、高校和社会带来不同层面的危害.诚信就业是大学生就业的永恒主题,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充满了诚信博弈,结合经济学的博弈论,全方位了解、分析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行为,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对大学生的诚信就业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减少就业失信问题.  相似文献   

13.
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诚信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的一些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出现的失信行为,不仅使大学生的形象大打折扣,同时也干扰了正常的就业秩序,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为了维护人才市场的正常秩序,重塑大学生形象,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水平已是当务之急。一、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出现诚信问题的主要表现⑴毕业生在书写就业推荐表、准备推荐材料时出现诚信问题纵观这几年毕业生的需求情况,优秀毕业生是单位抢着要,普通毕业生是抢着单位要。有的大学毕业生认为,寒窗几十载,就是为了一个毕业文凭及毕业时能有一份好工作。将近毕业时,他们为了找工作而冥思苦想,怎样才能使自己成…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就业中的诚信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原来的“天之骄子”开始进入“买方”市场,通过“双向选择”,进行“自主择业”,人才市场上出现了“三军对垒”的局面。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诚信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出现的“未就职先跳槽”的失信行为,不仅使大学生的形象大打折扣,也干扰了正常的就业秩序,对社会、用人单位乃至学校声誉都造成不良影响,值得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思考。面对就业压力,大学生更要牢固树立“今天做诚信学子,明天做诚信社会人”的理念,让造假者没有市场,让诚信成为其择业、创业乃至成功就业的敲门砖。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不诚信行为的文化审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诚信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不诚信行为,但前者是主要的。文章试从文化理论的角度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不诚信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和审视,并就大学生的诚信重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高职毕业生在简历制作、面试过程、签订协议、工作后跳槽等就业过程中的诚信缺失现象,并从强化用人单位在招聘宣传时的诚信意识,完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诚信教育体系,建立切实可行的高职院校学生诚信监管机制以及提高家庭诚信教育意识四个方面阐述了解决高职毕业生诚信缺失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论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的流失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和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培育,诚信原则在规范就业市场秩序、维护市场主体利益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当前高校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着许多诚信流失的情况,给用人单位利益和人才合理配置带来危害。因此,以人为本,构建高校学生就业诚信体系,对防治诚信流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诚信流失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实行“双向选择”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中,随着市场的发展、毕业生人数的增多,毕业生就业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毕业生制作虚假材料、恶意毁约,用人单位弄虚作假、现场作秀,高校不能严格把好推荐、审核关等诚信流失的情况时有发生,文章针对这些现状进行了一定的阐述,对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同时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9.
探索加强大学生诚信就业教育的必要性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难目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部分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诚信缺失问题。为此,我们需要认真总结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不诚信现象,分析此类现象产生的危害,积极探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加强对毕业生择业观、就业观的正确引导,提高大学生自身竞争力,促进诚信就业。  相似文献   

20.
国无信不存,政无信不威,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高校毕业生更应该诚实守信。但是,有些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诚信缺失行为,不仅使高校毕业生的形象大打折扣,而且也干扰了正常的就业秩序,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更挫伤了用人单位用人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