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当代河南作家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用文学怀乡的方式表达着自我独特的乡土情结,同时将中原文化中的民俗文化进行理性的呈现,吸取精华,剔除糟粕,以建构起新的中原文明体系。  相似文献   

2.
教育理想作为人的理想在教育领域的反映,表达着人对自身、社会以及教育未来发展的美好憧憬和真诚渴望,既积蕴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崇高的价值追求,也充盈着严谨的科学精神和真切的理性关爱。教育理想以其特有的精神气质塑造着理想人格,以其非凡的动力特质促进着社会发展,以其深切的人性关爱提供着价值关怀,体现了与众不同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3.
前言在楚辞研究史上,不少文人学者不同程度地用北方中原儒家经典诠释、注解、附会屈原及其作品,认为屈原及其作品是受儒家的影响,片面强调屈骚之理性精神是屈原北学中原文化的结果。这一研讨方法已凝固为一种思维定势,困惑着当代楚辞研究。从潜在于史料文献表象下的华夏血缘谱系审度,南方荆楚文化系统和北方中原文化系统是作为地域文  相似文献   

4.
多年以来,李佩甫以其对豫中大地的执着关注和书写成为最具地域色彩的河南作家。而2012年"平原三部曲"的收官之作《生命册》,是李佩甫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对中原大地人生、历史、现实的回望和思考,凝聚着李佩甫对人生命运的体悟、对中原民性的反省和对现实发展的忧虑,凸显了作家"铁肩担道义"的知识分子情怀。  相似文献   

5.
先秦时期因多种因素,形成了中原文化和楚文化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它们分别受到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中原文化趋于理性的实用主义精神,楚文化趋于自然的浪漫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6.
王安忆是较早尝试日常化写作的作家之一,虽然她认同日常化写作美学理念,继承了日常化写作对日常生活的细致描摹,但她又以其理性精神,抗拒着日常化写作的鄙俗化倾向,赋予日常生活以意义,以其独特的审美理想和创作理念使日常化写作具有了超越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西方学校德育的迂回发展 从工业革命初期开始,特别是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的学校德育走向了衰落.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随着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工具理性过度张扬,价值理性备受挤压,工具理性以其"制度化""意识形态性"的强势占据着社会各个领域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离骚》有楚文化的外部特征和中原文化的内在实质。楚地的山川风物、民俗民风,楚人原始神话思维及风味独特的楚声楚歌是其产生的沃土;中原文化的现实关怀和理性精神是其产生的催化剂。《离骚》抒情主人公是浪漫的神性和现实的人性的统一。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相融合,浪漫的神与理性的人相统一,才成就了《离骚》这篇千古奇文。  相似文献   

9.
菲律宾的华文作家注重以文化的视角观照异域生活.菲华文学在语言使用上受到中原文化的濡染,并透出中原民俗文化的独特内涵和深沉底蕴.菲华文学对中原文化的承传更多地表现为对尊儒重道、怀土念祖、儒商之道等中原文化精神的承传.菲华文学对中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既饱含着菲华作家与中原文化源远流长、血浓于水的亲情,又生动地展现了中原文化特有的历史震撼力和时空穿透力.  相似文献   

10.
军旅散文以其阳刚雄浑的美学风格在散文园地中独树一帜.时代变迁,岁月流逝,军旅散文家们以其敏锐的才思与时俱进,从搏击沙场的壮美到感怀生命的深邃,完成了军旅散文从放声歌唱到理性沉思的美学流变.  相似文献   

11.
试论当代教师的民族文化使命及其践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时代背景凸显出当代中国教师民族文化使命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当代教师承担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使命,是民族文化的历史继承者、主要传扬者、理性反思者和当代诠释者.民族文化使命以其基础性地位凸显于教师文化使命中,践履的主要策略应立足于教师自身,着眼于课程载体,运作于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2.
王小波以其理性的立场,通过对历史的偏离及语言的变形,在其代表作<黄金时代>中给我们提供了文革记忆的另一种叙述方式,即对历史进行消解的同时,张扬理性、自由及诗性精神.  相似文献   

13.
王琳 《华章》2007,(11):231
中原物产丰饶,历史悠久,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和艺术.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着:"得中原着得天下"这句话,中国七大古都,中原居三,其文化艺术沉淀可想而知.中原的文化艺术之所以如此沉厚,一是由于其社会历史原因,中原从东往西有开封、郑州、洛阳三大古城,形成了中原地域文化艺术的一条主线.中的一些传统特产包装能经过千百年来时间的筛选而流传至今,其艺术与文化的积淀更是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14.
乔云 《德州学院学报》2005,21(5):99-102
西方早期复调音乐是以格列高利圣咏为固定调形成的一种多声音乐形式.复调音乐产生以后,深深地影响了西方艺术音乐的创作;唤醒了作曲家们对作曲技法的理性思考,引领着西方音乐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呈现给人们一个崭新的音响世界;复调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孕育了现代调性和声的胚胎.复调音乐在西方音乐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以其艳丽的风姿,展现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文化创意产业源于传统文化产业.中原地区文化特色各异,土特产品包装以其独特的地域风格传达出产品信息和文化价值,对产品起到推销、宣传的作用.中原土特产品的包装设计映射出深厚的文化渊源和广博的社会性,它不仅是区域土特产品树立品牌形象的需要,而且对带动中原民间美术市场化协调发展,以及其后续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的电视深度报道类节目以其理性思辨、对新闻事件的整合强化、过程性、解释性满足了观众对于新闻质感的深度诉求,同时吻合了观众对于社会疼痛的理性诉求.于是,在这种有别于消息类报道的独特文本中,调查记者的话语介入和话语设计无疑构筑了深度报道独具魅力的调查语境.  相似文献   

17.
元代官方史学为兼收中原王朝和蒙古草原双重传统的修史体制。蒙古体制下元代官方史学的产生主要以其史学意识的萌发和《脱卜赤颜》的纂修为标志,必阁赤和蒙古翰林院继承了蒙古史学传统,实则也承担着史官与史馆的职责。  相似文献   

18.
中原文化源于农耕文明,形成了安土重迁的传统和以血缘亲情为基础的熟人道德,传统文化精神并不适应现代市场社会理性化、法治化公共生活的文化需要,对中原崛起有阻滞作用,要实现中原崛起,必须促使中原文化实现现代化转型,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文化反思,引进现代社会所诉求的公民文化和法治文化,从而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获得现代化发展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河南地处中原,以“儒学”为核心的农耕化孕育了丰富的中原化,造就了淳朴善良、崇礼习尚的朴实民风。中原化的理性内省精神,人士大夫传统的忧患意识、参政意识,“儒家”化的“忠、孝、廉、节、义”的道德观念,造就了河南人民独特的艺术审美情趣,确定了河南地方戏曲的审美选择。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文化的发展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本文在分析当前文化译介趋势的基础上,探讨了借助当前文化强省的战略背景,有效挖掘中原文化的潜力,译介中原文化,形成中原文化推动力的策略,以期为实现中原崛起提供智力支持和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