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富含的思想内容、情感因素和态度倾向对学生进行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民族语言形式本身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瑰宝,母语是最珍贵的人文  相似文献   

2.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学科的一项重要功能和任务.语文审美教学就是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让学生去感知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审美趣味及审美理想,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把传授知识与美育结合起来,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文字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3.
情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灵魂,它既是语文学习的手段,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要注重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情感因素,渗透思想教育,促进小学生情感的建立和形成。一、吃透教材,充分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语文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强调情感。小学语文教  相似文献   

4.
一、关注教材转向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往我们的老师视自己为教育的“救世主”,把教材奉为“圣经”,捧着不放,忽略了对学生各方面的关注,只是用自己最大力量把教材上的知识灌输给学  相似文献   

5.
<正> 情感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心理因素,作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来说,应抓住情感因素,寓情于教,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在教学中怎样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呢?自己在平日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尝试。 一、深入教材、挖掘情感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具备一桶水。′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熟练地掌握教材,细心地体味感情,必须吃透教材。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要把知识和感情传授给学生,教师应运用已有的语言文字知识,去熟悉、研究课文,对文学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并通过作品的语言领会作品内容,领悟作家情感的脉博,引起感情的共鸣,并把这种感情保留下来,作为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6.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有助于启发学生学习知识,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改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7.
情感是一种心理体验,是人们因对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具有很强的感染功能。情感教育是我国传统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和写作教学是实施情感教育的主要手段。阅读和写作的教学过程也可以说是情感互动的过程,它是教师的教学情感、教材的创作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的融合。教师通过自己的精心设计,把阅读和写作课上得有声有色、有情有味,就能使学生“如沐春风”,并通过情感的感染力和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得到美的享受,受到情感教育。本文针对语文教学中应该着重唤起学生哪方面的情感,进而有针对性地实施情感教育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李晓杰 《成才之路》2014,(17):69-69
正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入,实施情感教育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笔者针对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出自己几点看法。一、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很强的人文性。语文教材内容大多是经典的文学作品,含有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在备课时,既要把握知识与能力目标,还要把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分析作品中所具有的情感因素,并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其中的情感。将这些隐含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加工、锤炼呈现  相似文献   

9.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要很好地进行情感教育,教师就要以自己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挖掘教材的情感去调动学生的情感;创设情境去呼唤学生的情感。语文教师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就会为学生的发展注入动力,就能提高学生的知识素质和人格品位。  相似文献   

10.
张丽 《文教资料》2009,(28):73-74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塑造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一定要让学生在愉悦的审美满足中接受知识,受到教育。语文教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者三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11.
陈海强 《考试周刊》2014,(64):39-40
语文文本传递的不仅是一些基础的语文知识,更是一种情感表达。小学语文学习不仅是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读写技能,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寄托的情感和思想,同时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情感和思想塑造自己的行为,并学会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语文的知识属性和情感属性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本文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模板,探究情感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结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要很好地进行情感教育,教师就要以自己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挖掘教材的情感去调动学生的情感;创设情境去呼唤学生的情感.语文教师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就会为学生的发展注入动力,就能提高学生的知识素质和人格品位.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按语文教学规律教语文,努力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体验的平台,引导学生充分去感受和体验,对自然、社会、生活乃至人生有自己的感悟,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只有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以自我体验为基础,才能拉近他们与教材、作者以及作品中的人物的距离,让学生通过与教材、作者、作品的多维对话.知识得到不断地储备,能力得到不断地培养,人格得到不断地提升.  相似文献   

14.
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应当是师生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相交融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实施情感教育,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之中,以加强语文教学的情感功能.要把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优化语文教学,实现有效课堂.  相似文献   

15.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每个人都有自身独特的情感。而培养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情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中学语文教学应重视情感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使语文课堂呈现出充分的人文特色,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最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新课程的教育视野由“知识”转向“生命”,转向“成长”。阅读教学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教材视为“范本”或“凭借”,从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多个维度促进学生发展。只有这样,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知识,同时还可能是获得潜能的激发、方法的引领、思维的启迪、智慧的生成与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17.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每个人都有自身独特的情感。而培养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感情,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中学语文教学应重视情感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使语文课堂呈现出充分的人文特色,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8.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教师依据《化学课程标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目标,.挖掘化学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因素,结合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目的、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使学生的素质得以提高的活动。因此,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因素是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重要前提。在化学概念、原理等知识载体中,蕴含着相对隐性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内容,本文主要分析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显性教育因素。  相似文献   

19.
张文平 《考试周刊》2010,(51):25-25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系统地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课程目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教学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凭借有效的教学手段,调动情感功能.把自己和作品的情感传达给学生,让他们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完成文本、教师、学生三者的感情交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正>小学教育的过程是小学生思想、精神启蒙的过程,是他们在"生活世界"中的精神、情感、志趣、心向、态度、价值的整体人格生长生成的过程。目前的语文教育受到现实情况的包围,具有一定的功利性。语文教师也受到这种影响,过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这是一种短视的教学理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许多语文教师已经对语文教育的陶冶功能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把构建诗意语文,诗意课堂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之一,在教学中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同时也侧重陶冶学生的情操,鼓励学生精神的养成。在诗意语文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大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