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生活:建构有灵魂的科学世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学世界原本脱胎于生活世界,教学原本是生活的一部分,在片面追求知识与理性、真理与标准、分数与效率等外在目标的过程中,教学悄悄地异化为科学世界的一部分。因此,理性对待“教学回归生活”的口号,反思和清理科学世界、教学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关系,在教学的科学世界中融入关爱人、发展人的教育灵魂,并在此基础上建构教学生活,是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道德是用来调节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人的道德品质是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道德心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中,在生活土壤的滋养下形成的。因此,我们就没有理由漠视学生的生活世界,漠视社会生活中和学生内心世界的价值冲突,漠视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培养,而是让道德教育与生活同行。生活世界是人的生活活动世界,然而假若我们稍加思考,面向自然世界设问:倘若没有人,那么山、水、云、潮还会意味着什么?这样自然世界只不过是处于一个做着永恒的无目的运动的混沌状态,就无所谓生活世界。由此,可以对生活…  相似文献   

3.
环境伦理回归实践的路向是指在现实生活世界中,环境伦理如何回归实践,为人与自然和谐提供探索进路,从而推动和促发环境伦理的理论建构。文章试图从环境伦理实践方式与人之为人之间的辩证统一、社会实践活动与环境伦理之间的内在关联、现实生活世界与环境伦理之间的相互融通,探索环境伦理回归实践的路向。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有很多人已经身陷虚幻的世界里不能自拔,或与不知是男是女的情人窃窃私语,或沉浸在网络游戏无尽的厮杀之中,久而久之,便丧失了现实世界中人与人之间  相似文献   

5.
何志刚 《教育艺术》2009,(8):16-16,14
以往的教学理论往往把教学活动当成一种认识人、改造人、塑造人的过程,这其实是一种从"物的世界"的视角来研究"人的世界"得出的结论,是人对待"物的世界"的态度和思维方式在教学活动中的迁移和体现,具有很大的片面性.现代教育理念主张,教学活动作为一种以培养人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整体上是一个"人的世界"或伦理性的"我一你"世界,而不是一个"物的世界"或工具性的"我一它"世界.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与人类一般实践过程中认识和被认识、改造和被改造的主客体关系是不同的,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建立在人与人之间平等的交流、沟通和对话基础之上的"主体一主体"交往实践过程.把这一理念贯彻到实际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学生知识以外,更应该增强与学生的平等沟通交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和培养.  相似文献   

6.
晚期海德格尔认为,在本性语言的召唤下,人的世界与以天、地、人、神为代表的万物达到相互映射对方的一体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存在自身显现出来,世界世界化、物物化。老子认为,理想的社会形态的道内在于万物中,道与万物之间是一种相互规定对方的生育关系。从这种关系性的角度来说,海德格尔与老子的思想之间存在着共通性。  相似文献   

7.
孤独便是人生厄运的一种,而孤独又是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孤独人生就失去了深度和质量。孤独可以给人以空间,让人更好的思索这个世界以及人与人、人与世界、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深刻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不断完善自我,最终在孤独中完善美丽人格。  相似文献   

8.
异化是佩列文小说中一个很重要的主题,佩列文在他的作品中通过人的变形,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异化和其他各种异化现象来说明解体后的俄罗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和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向我们展示了新时期人与人之间疏远、陌生的社会关系,人的异化、虚无的精神状态以及苏联社会现实世界的破碎性和虚幻性。  相似文献   

9.
张蓓 《文学教育(上)》2009,(22):114-115
残雪是中国当代最重要的先锋作家之一,她深受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她的小说将现实与梦境“混淆”,创造了一个个怪异的世界。《山上的小屋》就是这样一篇代表作品。在文本中,作者建构了一个梦魇般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是孤独的、痛苦的,人与人之间互相戒备、仇视。  相似文献   

10.
所谓"教育之爱",强调的是在教育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不仅要有人与人之间的爱与情感,还要爱我们所教、所学的内容以及教和学的方式,乃至于我们所处的世界的方方面面。这爱和情感是包容、慈悲、博大的,同时,又是理智和基于道德的。其目标就是不断地改善,试图使师生双方的每一个人(往大里去,还包括同事之间、同学之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变得更好,进而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使世界变得更好。  相似文献   

11.
自人猿揖别的远古起,世界便有了主客体之分,人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社会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整合主体,他与客体满足自己需要的某种属性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便构成了主体与客观存在物之间的价值关系,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由此而结成了特殊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2.
当前的世界呈现出一种愈来愈明显的“全球化”趋势,这一趋势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而且在文化领域亦日益引人注目。在西方文化不断扩张的同时,各文化类型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明显加剧。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在反思和批判中阐释人类有效的交往规范。他认为人与人之间是可以沟通的、可以被他人理解的。他利用交往行为的理性来解决工具理性所造成的时代病症.交往理性以生活世界为依托,在生活世界中体现。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由于各国之间的地理文化、历史背景、语言文化上存在着差异,手势语已经成为人们交流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了解手势语,避免文化误解和文化冲突,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交流.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交往行为。哈贝马斯认为,人们在生活世界中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作为主体间的相互关系,是生动的、蕴含着“个性需求”的交往。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冲突时有发生,其产生的根源在于主体间性、生活世界、言语效用等交往活动中各环节和构成要素的缺失与扭曲。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人的世界”作为人所创造的“人化自然”,人所创造的社会与历史,以及人在改造外部世界过程中同时造就的人自身世界的完整与有机的统一体,不仅构成人的自由发展的一面镜子,确证着人的自由的演进,而且是人的自由发展的杠杆和加速器;“人的世界”与人的自由之间能动与受动的双重关系,决定了人的自由的演进是一个绝对与相对、无限与有限的辩证统一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世界各种文化群体之间既有共性的规律 ,也有着在自己文化氛围中形成的具有各自特色的考虑问题、认识问题的习惯方式和方法。思维方式因人而异 ,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与人之间其差别就更大。中国人形象思维较好 ,英美人抽象思维较好 ;中国人综合思维较好 ,英美人分析思维较好。  相似文献   

17.
儿童的网络探究对其建构世界的意义、探究自我、探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探究生活,形成自我与世界的关系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儿童的网络探究会促进儿童网络活动中意义生成与理解的深度,进而通过参与、反思、完善自身行为而增强对网络世界的建构。因此,以探究为取向,让儿童在网络实践中提升探究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波普尔所彰显的是具有自主性的文化,作为传统意义的认识主体——人在彰显中被消解了。在没有主体的认识世界里,人不再是主宰者而是一位参与者,人必须皈依其生存的环境才能重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人与自然环境、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而积极的参与地球生态环境的维系。这大概就是三个世界理论的生态关怀意识的真正体现。  相似文献   

19.
礼仪,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应当共同遵守的礼节和仪式。个人的礼仪修养是个人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要从做人开始,从与人的交往开始,因为交往是否成功往往取决双方个体的素质,由此可见,构建和谐社会就要从文明自己开始。一、文明自己——构建和谐社会的元素对于和谐社会的具体含义,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去理解:一是个人自身的和谐;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三是社会各系统、各阶层之间的和谐;四是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五是整个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和谐。在这五个方面中,最重要的应是人与人之…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下,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外语,特别是英语作为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工具显得更加重要。英语是世界范围的交际工具。不同国度、不同条件、不同职业的人学习英语的目的不同,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在英语教学中有许多教学方法,而情景教学法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学法所涉及的情景应该是广义的情景。它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在日常生活交往中相互之间的反应(如一问一答所体现出的情景)。不仅包括真实情景(如一学生迟到,教师用英语问原因,学生用英语解释)、半真实情景(如学生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