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将从历史的纬度探讨疯癫、肉体和真理(前两个是福柯的重要关注对象;后者是其着重要解构的对象),并试图证明知识话语与权力话语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权力话语通过知识话语获得践行的权威,同时,知识话语也借助权力话语的权威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2.
疯癫、肉体和真理是福柯毕生关注的对象,是其权力话语理论的重要载体。正是透过对三者的分析和解构,福柯证明了知识话语与权力话语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权力话语通过知识话语获得践行的权威,同时,知识话语也借助权力话语的权威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3.
实践性课程话语主要是指在一定的背景和时空条件下,在教师和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话语,其最大特征在于生成性,同时具有即兴、具体、多样化、个别化、经验性、潜在性等特征,它是课程话语得以生成和发展的原料和素材.教师能否以实践性和个体性的方式对课程实践活动和课程意义进行理解和阐释,将直接影响教师能否进入课程世界的话语系统.  相似文献   

4.
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课堂情境和实践困境中实施有目的行动的知识。近年来,西方教师实践性知识在研究视角上,重视专业知识场景、生态学及话语等不同角度的研究;在研究主题上,侧重教学知识、教师实践性知识推理,以及教师身份、信念与实践性知识的融合研究;在研究方式上,倡导合作分享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主张多元方法与理论的综合运用;在研究价值取向上,试图超越知识的纯粹个体性,探寻知识的个体性与普遍性、情境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教师课程权力的获得和实现是新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新课程改革的制度框架为学校教师课程权力的合法性提供了保障。在学校情境中,教师如何理解课程权力,教师课程权力存在着哪些困境,如何来推动学校教师课程权力的实现,是本研究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基于系谱学的历史分析视角,认为教师教育学科不该被束缚于传统学科制度的认识限制,而应重新审视知识与制度运作的权力密切相关,从而探究建设路径。以往大学学科制度强调理性知识的优先发展,引发教师教育进入大学后的话语争议,这反映出教师教育知识的实践特征被排除在制度权力的行使之外,也体现出教师教育知识的发展缺乏与制度权力的相关性。因此,教师教育学科建设应该重新认识学科制度权力和知识的关系,以教师教育核心知识为基础,开放知识边界,从课程制度、教师资格制度、评价制度和认证制度的权力行使中,体现教师教育学科知识的合法性、价值性、功能性,进而重构教师教育学科的学术体系。  相似文献   

7.
学校知识的社会建构是巴兹尔·伯恩斯坦教学话语理论的核心主题.伯恩斯坦提出"新"教育社会学对学校知识的社会学研究,过于强调了权力关系与学校知识之内容和形式的对应性关系,忽略了知识的内部组织规律.受到涂尔干社会学理论的影响,伯恩斯坦考察了教学话语之社会建构的基本形式——中世纪课程知识的分化,认识到学校知识包含了两种秩序——"规约性话语"和"教导性话语".他发现,学校知识体系的建构既不完全取决于知识本身的性质,也不仅仅是由社会权力关系决定的,而是渗透了外部意识形态的"再脉络化".然而,由于过分强化规约性话语的支配性作用,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很可能瓦解了学校知识本身的客观性和自主性,陷入相对主义和反智主义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李松林 《教育科学》2006,22(4):37-40
在课堂场域中,权力以学生身体为作用点,以知识为基础,以话语为媒介,在宏观的战略性运作下尽可能轻便、迅速、有效地施行一系列具体的策略、手段与技术,并通过学生的自我知识和自我检视,制造与生产出驯服-有用的身体和自我规训的主体。作为渗透着权力效应的载体,学生便被整合在知识、话语、权力和能动性的共生体中,其获得的知识形式和主体形式也正是知识、话语、权力和能动性等各种关系综合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课堂场域中的权力运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课堂场域中,权力以学生身体为作用点,以知识为基础,以话语为媒介,在宏观的战略性运作下尽可能轻便、迅速、有效地施行一系列具体的策略、手段与技术,并通过学生的自我知识和自我检视,制造与生产出驯服-有用的身体和自我规训的主体。作为渗透着权力效应的载体,学生便被整合在知识、话语、权力和能动性的共生体中,其获得的知识形式和主体形式也正是知识、话语、权力和能动性等各种关系综合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场域中,权力以学生身体为作用点,以知识为基础,以话语为媒介,在宏观的战略性运作下尽可能轻便、迅速、有效地施行一系列具体的策略、手段与技术,并通过学生的自我知识和自我检视,制造与生产出驯服—有用的身体和自我规训的主体。作为渗透着权力效应的载体,学生便被整合在知识、话语、权力和能动性的共生体中,其获得的知识形式和主体形式也正是知识、话语、权力和能动性等各种关系综合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教师课堂话语对课堂教学效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文章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现状,并针对目前外语教师话语质量不高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改善教师课堂话语的质量、提高外语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外语课堂中教师话语既是教学内容又是教学手段。随着英语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话语对于语言教学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被学界日益关注的课题。本研究通过课堂录音和课后访谈,从语言输入和互动两个角度,对一名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中的目的语使用比例、句法特征、教师话语量、提问方式、反馈方式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教师课堂是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虽然为学习者提供了一定的目的语输入,但太多地使用陈述句;教师话语量明显多于学生话语量,提问与反馈方式并不能有效地引发学习者的目的语输出。  相似文献   

13.
教师话语是教师在课堂上为组织和从事教学所使用的语言。教师的课堂话语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工具,更是教师构建各种课堂形态的言说方式。本文从后现代的视角重新审视了教师个体话语的涵义,并对教师个体话语空间培植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语境下的课堂教学话语转型具体表现在:由缺乏情感的表演性教学话语转变为充满人文关怀的真实性话语;由缺乏激情的蔑视性教学话语转变为充满激励唤醒的鼓励性话语;由缺乏理性的独断性教学话语转变为体现科学意识的规范性话语;由强调绝对的真理性教学话语转变为体现质疑精神的批判性话语;由强调单一性的封闭性教学话语转变为体现多元意识的开放性话语;由强调统一的压制性教学话语转变为体现个性意识的差异性话语;由忽视细节的体态性教学话语转变为注重艺术价值的体态性话语。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作文中“失语”现象已相当严重。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是作文教学中教材、教师在话语上起着支配地位,严重左右和控制着学生的写作与思维的话语权。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作文中的失语症,唯有还学生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6.
论学科教学论的范式转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教师教育形势的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科教学论必须实现范式转换。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全程审视,学科教学论具有与以往不同的地位、作用及构成:它为教师职业之旅奠基;培养目标应由教学技能型教师向反思型教育实践专家转换;在课程体系内应强化课程知识、学习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在研究方法上应倡导案例分析法、叙事法等;在话语选择上应从课程论、专业学科及教育实践中吸收新鲜的话语,改变陈旧过时的言说方式。  相似文献   

17.
教师话语的质、量、有效性、可理解性及得体性决定英语课堂教学的成败。英语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时,应该从宏观入手抓住主要信息,再深入到微观的语言表达形式,侧重解决如何理解话语意义的问题,把语言教学的注意力引向语言的使用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张爽  危鸣辉 《海外英语》2011,(11):145-147
Politeness symbolizes human civilization,and is one of conduct codes of human beings.As a social activity,language use is subject to this code as well.Pragmatic vagueness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spoken discourse.Furthermore,it is an important strategy widely used in teachers’ spoken language.Based on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this thesis explores the pragmatic vagueness by analyzing teachers’ spoken discourse.Employing pragmatic vagueness in teacher’s spoken language can smoo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and help teachers gain foremost effect on the education to their students.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通过实际的英语课堂教学观察及对收集数据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找出目前英语专业精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改进建议与对策,以实现师生间的持续有效沟通,创设交互式课堂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the instructional coherence in a Chinese mathematics classroom by analyzing a sequence of four videotaped lessons on the topic of fraction division. Our analysis focu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structional coherence both within and across individual lessons. A framework was developed to focus on lesson instruction in terms of its content and process and the teacher's use of classroom discourse. The analyses of lesson instruction were further supplemented with the analyses of teaching materials and interviews with the teacher. The findings go beyond previous studies that mainly focused on a single lesson to provide further evidence about Chinese teachers' instructional practices and their possible impact on students' learning. In particular, the teacher tried to help students build knowledge connections and coherence through lesson instruction.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coherent curriculum and the teacher's perception of the knowledge coherence facilitated the teacher's construction of coherent classroom instru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