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周以前,图书属于国家秘藏,由史官掌管。史官既是图书的编纂,也是保管。西周以后,图书渐多,掌管图书的职务不一,各有分工。《周礼·春官·宗伯下》有“大史掌建邦之六典”,“小史掌邦国之志”,“内史掌书王命”,“外史掌书外令”,“御史掌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法令”等多种积掌,史官之下还有大夫、士、史、胥等属员。但这些职掌包括记录、起草和整理,不仅仅是保管。随着图书数量的增多,集中贮藏、专人保管就成为必然趋势。至少到西周后期,专人保管国家藏书,已成定例。  相似文献   

2.
唐朝的起居郎、起居舍人都是史官,他们的任务是"掌录天子起注法度."(《新唐书》志第三十七).天子上朝,起居郎在左边,起居舍入在右边,有命,俯陛以听,退而书之,每季末交给史官.唐朝的史官,忠于职守,秉笔公正,有错不讳,无绩不乱歌功颂德,实则为君主所忌惮.而且,唐朝还有制度规  相似文献   

3.
曾主陶 《图书馆》1991,(2):19-21
赐书、颁书与文献的定向流通(下)与赐书相关似的另一种单向文献流通形式是颁书。颁是颁布、下发之意,颁书是封建皇帝或中央政府依靠行政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下发一些在民间尚未流通的文献,或流传已较稀少的文献,这是一种积极的、强制性的流通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封建统治者的法令和思想意识得以迅速地实现,封建的传统文化也藉此得以延续。文献的颁发制度导源于周代。《周礼·春官外史》云:“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掌达书名于四方。”汉郑玄注云:“谓若《尧典》,《禹贡》,达此名使知之”。宋王与之《周礼订义》认为:“古者邦国之书皆赐于王,其国已有此书,惟达其名,使天下知  相似文献   

4.
二、史 部 按我国传统的图书四部分类,史部居第二位,著录史书。 (一)释“史” 我们要探求史部文献的学术源流,就不能不首先了解“史”字的意义。 “史”字本义《说文解字》:“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又”是右手,右手持“中”,许慎训“中”为“正”,指人的品德,意谓史者记事要秉持中正之德。但是,品德是无形之物,不可手持,所以后人多不同意许慎对“中”的解释。那么,“中”是什么呢?吴大澂《说文古籀补》:“史,记事者也,象手持简形。……‘持中’即持册之象也。”江永《周礼疑义  相似文献   

5.
历史是昨天的新闻,新闻是明天的历史。蔡元培先生论新闻与历史的关系说:“余惟新闻者,史之流裔耳。古之人君,左史记言,右史记事,非犹社会之新闻记某某谈话行动乎。”说明后人所谓史者,原本是古人记录下来的当时的新闻。唐朝的史学家刘知己说:“史者,当时之文也”;“史书者……皆记即日当时之事。”据《史记》记载,孟尝君田文每次接待宾客,酣饮高谈,屏风后面常有侍史专门记录他们的谈笑。后来专为皇帝写“起居注”的史官们也是“人主有命,则逼阶(靠近  相似文献   

6.
出版鸣史话     
《现代出版》2011,(1):36-36
数典忘袒:中国古代掌管文字记录的专职人员通称为“史”。史官既要记录帝王言行和军国大事,又要负责管理政府的各种档案图籍,还要从事宗教事务、奉法决狱事务等,是当时最博学之人。史官的职位可以世袭。世守其职的家族,  相似文献   

7.
韩英  于海 《山东档案》2008,(4):69-70
先秦时期是我国史官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刘知几在<史官建置>中说: "盖史之建官,其来尚矣.昔轩辕氏受命,仓颉、沮诵实居其职.至于三代,其数渐繁.""史官之作,肇自黄帝,备于周室,名目既多,职务成异."上古时期,巫史不分,史官是巫祝的一部分,主要从事祭祀活动.当时史官有很大的政治权力,能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甚至左右王权.商时,史官从巫祝中独立出来,成为专门的职事,主要职责是记言、记事.由于"殷入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巫官地位高于史官.经夏、商两朝的发展.周公"制礼作乐",周时史官制度日益完善.据<周礼>记载,西周史……  相似文献   

8.
先秦史官的职责与地位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秦时期,文书工作、档案管理、记注历史,这三项工作是结合在一起的,其职能承担者是我国历史上统称的史官。《说文解字》云:“史,记事者也,从右持中。”我国古代,官史合二为一,“史”即是官,是掌持簿书,判断讼狱,管人管事的人。先秦史官,就是最早的文书档案工作者,也是最早的知识分工。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史官的职责与地位也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
张慧蕊 《图书馆学刊》2011,33(12):120-122
在概述我国古代文献编纂机构和史馆的基础上,分别就编撰机构和史官的产生、沿革及其职掌等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6十"十",通常说是象形字。"十"的甲骨文为"■",像一侧掌之形。两侧掌■为二十,后作廿;三侧掌■为三十,后作卅(sà,音萨);四侧掌■为四十,后作卌(xì,音戏)。"十"金文为"",郭沫若先生解释:"中国以掌为十……(金文)一竖而鼓其腹,亦掌之象形  相似文献   

11.
陈安民 《兰台世界》2017,(5):104-108
李挺祖为南宋著名的书刻家,文章以月岩诗刻为切入,勾稽相关方志史料,探讨李挺祖书刻与"掌御书臣"之间的文化背景,并从文本撰作角度分析《九疑山碑》是否为蔡邕所撰,及各种著录之间的差异和历史原因,进而探讨李挺祖与南宋文士之间的交游,在方志文献的基础上作搜集整理,以补史传之阙略。  相似文献   

12.
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文献典籍与政治的密切关系。隋代牛弘《请开献书之路表》说:周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及四方之志。武王问黄帝、颛顼之道,太公曰‘:在《丹书》。’是知握符御历,有国有家者,曷尝不以《诗》、  相似文献   

13.
韩英  于海 《山东档案》2008,(4):69-70
先秦时期是我国史官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刘知几在&lt;史官建置&gt;中说: “盖史之建官,其来尚矣.昔轩辕氏受命,仓颉、沮诵实居其职.至于三代,其数渐繁.““史官之作,肇自黄帝,备于周室,名目既多,职务成异.“上古时期,巫史不分,史官是巫祝的一部分,主要从事祭祀活动.当时史官有很大的政治权力,能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甚至左右王权.商时,史官从巫祝中独立出来,成为专门的职事,主要职责是记言、记事.由于“殷入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巫官地位高于史官.经夏、商两朝的发展.周公“制礼作乐“,周时史官制度日益完善.据&lt;周礼&gt;记载,西周史……  相似文献   

14.
为这本<通讯名作100篇>写书评,在我的阅读史上创造了很多个"零的突破":第一次密集阅读如此之多的通讯;第一次花费如此之长的时间阅读一本文集;第一次在书中折下了那么多折角;第一次从书里读出那么多惊喜……  相似文献   

15.
史、志关系相当密切,二者有其相同的方面,但也有其相异的方面。史为记事,志为述地记人。史、志的发展,各自有渊源,而史先于志。《周礼》春官小史“掌邦国四方之志”。注引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三书为地方史之起源。为何《周礼》称“四方之志”,而不称史,因“史”是当时的官名,故说春官小史“掌邦国四方之志”。梁启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毒与药原本是一个相同的概念,如《周礼.天官.冢宰》中就有聚毒药以供医事的记载,张景岳在《本草正》中亦云:药以治病,以毒为能,所谓毒者,因气味之有偏也。……气味之偏者,药饵之属是也。所以去人之邪气,其为故也。……  相似文献   

17.
兰台始建于西汉,庾信《汉武帝聚书赞》曰:"坐观风俗,不出兰台."据班固《议书·百官公卿表》,兰台的主要职责有二:"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负责掌管图书及受理公卿举报、监察百官言行.兰台属御史中丞管辖,东汉兰台职责与西汉相似,但功能更为细化,下设兰台令史若干人,其主要负责"掌奏及印工文书"(《后汉书·百官志三》),除此之外还负责校书、修史等.藏书仍为兰台主要功能,其所藏文献有皇帝诏令、臣僚章奏、国家重要律令、地图、郡县计簿与各种书籍等.《后汉书·宦者列传》及《儒林传》都记载,东汉晚期的博上与儒生为了自己的私利,竟然行贿兰台官吏,"定兰台漆书经字,以合其私交".兰台应是国家藏经书之处.《后汉书·王允传》载:"及董卓迁都关中,允悉收敛兰台、石室图书秘纬要者以从.既至长安,皆分别条上.又集汉朝旧事所当施用者,一皆奏之,经籍具存,允有力焉."兰台保存的经籍相当丰富.任职兰台者多有枝书一项工作,与兰台为主要藏书所在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8.
早期史官散文产生的文化背景述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官散文的产生,与史官的建置密切相关。《汉书·艺文志》论述《春秋》与《尚书》的起源时说:“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然后世不信其说。清人章学诚(文史通义·书教上)说:“左史记言,右史记动,其职不见于惆官》,其书不传于后世,殆礼家之意文与?后儒不察,而以(尚书)分属记言,(春秋》分属记事,则失之甚也。夫(春秋)不能舍传而空存事目,则左氏所记之言,不啻千万矣。(尚书)典漠之篇,记事而言亦具焉;训法之篇,记言而事…  相似文献   

19.
古代东国之人素好读书,所读又多为汉籍,所以所史上汉诗学也颇为发达,用朝鲜时代洪万宗的话说:"我东以文献闻于中国,中国谓之小中华。盖由崔文昌致远唱之于前,朴参政寅亮和之于后。"故知其"以文献闻于中国"的实际内容主要是诗学。洪氏又指出:"东方诗学,始于三国,盛于高丽,而极于我朝。……虽比之中华,未足多让。"所以清代王士禛乃有"果然东国解声诗"之褒奖,纪昀则有"吟诗最忆海东人"之赞叹。诗学一词,大判而  相似文献   

20.
魏隐儒先生编著的《中国古籍印刷史》一书说:“同治三年,他(指曾国藩)进入安庆,就以重兴文化为名,创设治山书局,后来移设江宁府学之飞霞阁,延请洪全奎、莫友芝督理书局事宜。……后来曾国藩攻进全陵,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