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介石原籍到底是浙江奉化 ,还是河南许昌 ?这是半个多世纪以来 ,史学界聚讼纷纭的一桩公案。在大象出版社《蒋氏身世新探———蒋介石原籍许昌说述证》一书出版发行之际 ,在许昌召开的“蒋介石原籍许昌说”学术讨论会上 ,来自省内外的 3 0余位专家、学者 ,就此问题 ,再次展开了热烈讨论。早在 2 0世纪 80年代初 ,政协河南省委员会文史办公室委托曾与《金陵春梦》作者唐人有过多次书信来往并和郑发女儿相识的李耕五 ,调查考证许昌说的真伪。李荣受重托 ,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利用工余之暇不辞艰辛劳苦 ,四处奔走 ,调查考索。 1 992年退…  相似文献   

2.
蒋介石是与鸡公山文化相关联的重要人物。关于蒋介石与鸡公山的关系由于无人专门进行考证以致长期处于传说层面。根据近年来发现的有关资料可以证实,1938年,蒋介石曾先后两次登临鸡公山。其中第2次到鸡公山,蒋介石在山上待了3天,并且是与夫人宋美龄同行的。蒋介石到鸡公山的目的有三:一是为避暑纳凉;二是为纾解郁闷的心情和紧张的工作压力;三是为静心考虑大局及外交问题。根据《蒋介石日记》及有关资料,所谓蒋介石在鸡公山召开"中原会议"或军事会议之说,应属猜测。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实地考察与多方调查所获得的材料,针对《金陵春梦》一书从蒋介石父母分葬一事引伸出的四条理由及由此得出的“肃庵其人者,也绝非蒋介石的生父”的结论一一作了辩驳,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分析了蒋母之所以分葬并且隆葬的真实原因,从而指出:《金陵春梦》关于分葬之说纯属无稽之谈。  相似文献   

4.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李敖千秋评论丛书” 第三册《张三·李四·告·动口·动手·捉》中有一篇题为《蒋介石笔下的孙铭九》的文章,很有意思。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蒋介石在西安事变中被捉,当时的情景究竟如何呢?李敖把蒋介石的《西安半月记》中有关内容,与捉蒋的当事人孙铭九的回忆相对照,人们便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5.
“商丘”这个地名,历史攸久。纵观史书记载及古老传说,许多地方都提到它。《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和一九八四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尚景熙同志的《河南地名漫录》一书中都认为上古传说中的商丘是现在商丘县的前身。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根据《水经注》、《嘉靖开州志》、《艺文类聚》等书对此问题的记载,我认为上古地名商丘是指今天的濮阳。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弄清蒋介石身世的几个主要问题作了一些考证,特别是对“蒋介石原籍许昌说”进行了辩驳,指出了研究历史人物应注重事实。  相似文献   

7.
新近出版的《晋阳文艺》刊登窦应泰撰写的特稿,从两封封闭巳久的家书入手,披露了张学良被解除“管束”后的秘闻。现摘录其中鲜为人知的一节:蒋介石临终嘱咐:不可放虎! 1975年4月5日,处于弥留状态的蒋介石,突然从昏睡中醒来。他睁开眼睛,将俯在榻前的宋美龄一把推开,说:“快快叫经国来!……”“父亲!”蒋经国早已恭候在榻边,急忙凑上来问:“有  相似文献   

8.
<正>蒋介石败退台湾后,他的形象在大陆文艺作品中经历了几番变化,概括来讲是三十年魔鬼,三十年为人。本文专为您梳理蒋介石形象在大陆影视作品中的变迁。一.《吉鸿昌》(1979):新中国故事片首次出现蒋介石影视表现:从1949年到1979年,蒋介石的形象出现在各类宣传片、纪录片、大字报、连环画  相似文献   

9.
作家叶永烈     
叶永烈,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一级作家。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1岁起发表诗作,20岁出版第一部著作。主要新著为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六卷本《叶永烈自选集》,《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和蒋介石》。《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一书,是第一部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全景式纪实长篇。  相似文献   

10.
蒋介石在台读毛泽东著作五十年代,在台北“介寿馆”蒋介石的办公案上,摆放着一本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在毛泽东此书的千千万万读者中,蒋介石是最特殊且读了最有体会的一位读者。因为毛泽东此书所写的,就是如何打败蒋介石的战略问题。当年,蒋介石就翻...  相似文献   

11.
据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南渡北归》一书披露,关于闻一多被暗杀的背景及惩凶经过相当复杂,其中许多未解之谜,几十年来一直为台海两岸研究者关注、破译并争论不休。按闻一多之孙闻黎明所作《闻一多年谱长编》的说法:这是一次预谋已久的政治谋杀。他根据云南省公安厅所藏解放初期审讯特务王子明等人的记录  相似文献   

12.
雪霁 《学习之友》2006,(12):15-15
1950年3月的一天,蒋介石的办公桌上忽然出现了一本《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作者乃海峡彼岸他的政敌毛泽东。  相似文献   

13.
《历史学习》2002年第10期上刊登了刘名儒老师的一篇《关于“攘外必先安内”》的章,在这篇章里刘老师认为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是“1932年在庐山‘清剿’会议上正式提出的”,其实,早在1931年11月,蒋介石就已经正式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下面我们就这个问题及“攘外必先  相似文献   

14.
1928年蒋介石北伐后便借口实现孙中山的《建国大纲》,开始了其长达20年之久的“训政”。蒋介石一再声称他是孙中山的忠实信徒,并标榜其“训政”是对孙中山训政思想的继承。其实,蒋介石的“训政”无论在原则上,还是在内容及目的等方面,和孙中山都截然不同。蒋介石是以个人独裁专制篡改了孙中山主权在民并还政与民的“训政”初衷。  相似文献   

15.
《河南教育通史》编修出版是河南教育的一件大事。我收到书较早,已大致看了一遍。昨晚我赶写了一个提纲,这里讲三点意见。  相似文献   

16.
蒋介石制定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曾是国民党处理内政、外交、军事及其相互关系的一个基本政策。它对于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政治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对这个政策的探讨是进一步研究蒋介石的政治思想、中日关系史和国共两党关系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究竟在何时形成与确立?海峡两岸的许多学者的认识颇不一致。大陆学者的看法大致有三种:其一。蒋介石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之后确立;其二,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以前提出,《淞沪停战协定》签订之后正式确立;其三,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以前酝酿产生,同年11月30日由蒋介石正式提出并把它作为南京政府的“基本国策”。台湾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的认为1931年7月蒋介石决定“攘外必先安内”是一种策略;也有的认为在一二  相似文献   

17.
李喜所同志撰写的《谭嗣同评传》一书,约20万字,由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发行。《谭嗣同评传》是河南教育出版社编辑的《中国近代人物评传丛书》中的一种。该书引用资料比较丰  相似文献   

18.
学习 《历史学习》2007,(1):45-45
《近代中国与文物》2006年第二期曾景忠文中介绍了在美国胡佛研究所展出的三则蒋介石日记。日记的日期分别是1931年9月21日、9月22日和1936年12月27日。  相似文献   

19.
《许昌唱和集》是叶梦得任职许昌时与诸公的诗社唱和集。绍兴年间由叶梦得整理成集,淳熙二年韩元吉、苏岘组织刊刻。是书收录了许昌诗社的诗人唱和作品,而参与许昌诗社的文人分别隶属于北宋三个文学家族,这就使得这部书在文人雅集唱和的同时,有了文学家族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20.
对于抗日,蒋介石和毛泽东有着共识。蒋介石在1937年8月18日发表《敌人战略攻略的实况和我军抗战获胜的要道》一文,首先提出了持久战的概念:因为倭寇所恃的,是他们强横的兵力,我们就要以逸待劳,以巧制拙,以坚毅持久的抗战,来消灭他的力量。倭寇所有的,是他侵略的骄气,我们就要以实击虚,以静制动,拼死抗战,来挫折他的士气。他不能实现速战速决的企图,他就是失败,也就是我们的胜利。蒋介石此文,十分重要。他为中国抗战制定了持久战的方针。他明确宣布:“敌之最高战略为速战速决,而我之最高战略为持久消耗。”蒋介石还指出:应该“举全国力量从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