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首先,文章在归纳总结古今中外智力观的基础上,规范了智力的内涵,并确定了智力因素的外延。其次,文章界定了“非智力因素”的概念,并从广义的非智力因素、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及具体的非智力因素三个层次进行了阐述。接着,将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分解为六对共十二个命题,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和剖析。最后,文章介绍了IN结合论的基本理论和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教育报刊上经常出现这样一种说法:要大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认为“学生学习的好坏,不仅同智力因素有关,更重要的与非智力因素有关。”认为“转化差生仅仅强调发展智力是不够的,主要的还要从培养非智力因素上去着手。”甚至认为“一个人的成功,等于智力因素加非智力因素。”(均见《山西教育》1991年第1、2期《差生的转化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种说法,时下不仅相当普遍,而且大有扩展之势。从一些文章看,已经由学生扩展到教师和校长身上了。据我所知,“培养非智力因素”原是对青少年学生说的,是  相似文献   

3.
情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本质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在多元智力取向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新的智力理论,是对传统智力的扩展和补充,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智力因素是智力测验的因素不能解释而又与智力活动有关的另类因素。国内学者与西方学者在情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认识上有着巨大差异,无论从情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理论依据、概念定义、研究内容、应用范围还是生理机制等方面都存在本质不同。  相似文献   

4.
在《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的第4期和1990年的第3期上,我曾就非智力因素问题先后撰写了两篇文章。一共谈了7个问题。但仍感意犹未尽,言犹未已,非一吐为快不可。所以便握管直书,就非智力因素再谈几个问题,是谓“三谈”,以向专家请教。一、关于非智力因素与智力的关系问题在“再谈”中,我曾讨论非智力因素与智力的区别问题,未涉及二者的关系。这未免不够全面。其实,二者的关系问题较之二者的区别问题更为重要,更值得探讨。那么,非智力因素与智力的关系何在呢?  相似文献   

5.
在学校教育中,人们普遍重视智力因素对知识获得的影响,而忽视非智力因素所起的作用。目前,许多教师和家长千方百计地开发学生智力,但发现仍有不少学生,虽有能力学好各门课程,但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动机、求知兴趣、学习热情和毅力、学习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而产生厌学情绪,最后导致留级或辍学。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并没有把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为教育的一个目标。近年来,人们开始注意对非智力因素的理论研究。从理论上探讨了非智力因素与学习、智力的关  相似文献   

6.
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认为非智力因素是个体内部的动力体系,智力行为不应局限于单纯的智力因素,它还反映了个体的非智力因素。智力行为应该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二者相互结合的结果。学生智力的发展离不开情感、意志、兴趣、动机、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尤其是学生的社会知识和适应能力从未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近年来,我们在《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中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学生不仅传授科学知识,同时也相应地增加了一些社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它不仅要教  相似文献   

7.
文章根据影响学校体育继续教育生活化实施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进行相关调查,围绕情感、兴趣、动机、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进行调查与研究。强调教师在体育继续教育生活化过程中应当重视并做好对学生体育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学生体育的非智力因素和智力水平同步协调发展,促进体育生活化教育的实施和贯彻,同时改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与培养四川李晓玫纵观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人,不仅都具有较强的智力因素,更重要的是发挥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前苏联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把非智力因素比作土地,而把智力比作种子,认为种子要在合适的土地上才会长好,才会有收获。学校是影响、...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多媒体教学在追求课堂效率的同时对非智力因素培养尤其是情感教育的缺失问题,提出了一种提高多媒体教学效果的路径,即从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视角寻求多媒体教学效率的提高。本文探讨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其目的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文章认为,好的多媒体教学应该集技术性、教学性和艺术性于一身,既能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也能够激发学习者非智力因素的成长——提升注意力,培养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陶冶积极情感,锻炼意志品质,塑造健康性格,促进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全面均衡发展,从根本上提升多媒体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在注重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愈来愈多的人开始注意到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摸索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发展的关系,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对于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发展的关系以及发展非智力因素的问题谈几点看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看起来似乎是两个完全对立的概念,其实,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別、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的两个方面。智力因素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是指学生在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我们通常所说的发展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新时期人类学习与智力发展的关系出发,论述了我国现阶段学校教育中智力培养的局限和不足,探讨了未来智力培养的几个重要方面,并呼吁不要忽视对非智力因素的切实重视。  相似文献   

12.
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人进行某项活动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习惯及人的性格等因素。目前多数学校在智力方面的教育力度较大,非智力方面的教育相对弱一些,若只重视智力方面的教育,而忽视了非智力方面的教育,这种教育是片面的。其实智力水平高的学生不一定成绩很好,成为优秀人才的学生也不一定有很高的智商。  相似文献   

13.
陈建 《考试周刊》2013,(1):122-123
作者从非智力的因素对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入手,针对智力落后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培智学校实际体育教学工作,提出智力落后儿童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方法、手段、注意事项,最终得出结论,在培智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必须重视对智力落后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目前有一种新的教育理论——非智力因素理论(下简称“新理论”)。这一理论提出的目的,据说是:“非智力因素理论认为,在学校教育中引入非智力因素,其目的就在于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学校教育中的主体究竟是谁?对于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争论不休。有些同志主张‘双主体’论,即认为学生是主体,教师也是主体,而且这两个主体还可以轮流‘执政’,是谓‘轮流主体’论。……学生是学校教育中的唯一主体,‘双主体’论或‘轮流主体’论都是不能成立的。因为它混淆了主体与作用的界限,似乎承认谁是主体,就是肯定谁的作用大。其实不然,承认学生是主体,并未否认教师的作用,反而是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作用。……其次,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的主体结构是由智力与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15.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才,“成才的过程是一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其中非智力因素又叫EQ,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情商。正由于非智力因素在人的学习、成才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如何优化非智力因素,一直是人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苦心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智慧活动的心理结构可分为智力和非智力两大系统 ,智力是直接参与智慧活动的操作系统 ,非智力是对智慧活动起发动、调节等作用的动力系统。学校教育不能偏废任何一个系统。智慧潜能开发的上限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 ,开发程度主要由环境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决定。而个体能否充分利用环境因素开发智慧潜能还取决于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相比 ,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培养非智力因素应认识到 :非智力因素水平的相对性 ,每个人都有其优势面 ;非智力因素结构的不完整性 ,诸基本因素不必面面俱到 ;培养非智力因素主要是内化问题 ,而第二步的内化是关  相似文献   

17.
非智力因素与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3年初公开提出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以来,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必须把培养非智力因素既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来抓,又作为德育的基本目的来对待,才能全面地提高教育质量。现仅就非智力因素与教学改革的关系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一、什么是非智力因素人们的心理活动,不管多么形形色色、纷繁复杂,总可以把它划分为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两大组成部分。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人们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认识活动所形成的一系列稳定的心理特点,心理学便把这些特点称为智力。那么,到底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呢?我以为必须用系统论的观点,把非智力因素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来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8.
试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 学生的良好发展有赖于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认为智力与先天因素相关较大,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征;非智力因素则完全是后天获得,且具有很大的可变性。 然而,近半个世纪以来,教育研究者一直使用智力测验来预测学生的学业成绩。研究表明,智力与以后的学业成绩可达到0.5至0.7的正相关。这方面的研究大多偏重  相似文献   

19.
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指包括态度、习惯、毅力、意志、情绪、人格、道德等方面内容的教育。目前多数学校在智力因素方面的教育力度较大,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教育相对弱一些。若只重视智力方面的教育,而忽视了非智力方面的教育,这种教育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20.
农村初中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心理学界就非智力因素问题进行了广泛深人的讨论并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取得了令人关注的成果。大家一致认为,非智力因素对学校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操作价值。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应成为当前素质教育有效运行的一重要心理方略,它有利于新型人才的培养。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以外的,与智力因素相联合表现出来的并影响成就活动意向的心理因素。其主要是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和气质等。而这些因素对人的成就活动起着动力、定向、调节、强化的作用。目前,尽管对我国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的研究成果斐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