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披蓑衣、戴斗笠、骑黄牛、拿木笛、指明路”的牧童形象一直为学界关注,文章试以明清通俗小说为主体,探究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牧童指路”,从小说文本中“牧童指路”的类型、产生的原因以及此类形象的叙事功能三个维度展开,以期对“牧童指路”事象作初步探讨,拓宽对古代小说叙事的认识维度。  相似文献   

2.
<正>一、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大致具有认识、教育和审美的三大功能艺术是通过形象再现社会生活的,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够反映出时代的特征和人民的精神面貌。欣赏者往往可以从艺术作品中认识到一个时代和民族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以及鲜明多样的性格特征,从而扩大欣赏者的生活视野。例如:贺绿汀的《牧童短笛》,当听到欢快的笛声时,听众的脑海中即刻就会浮现出绿叶如茵,江山如画的一幅江南山野图,同时也体验到牧童的快乐心情。其实,人们正是通过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和感情,在自己的想象中"画出"音乐形象,产生相应的视觉效果,从而认识到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田园诗,源远流长。把田园生活大量写入诗篇的,陶渊明发其端,后代的唐朝也有不少田园诗。但是其情况是迥然不同的。盛唐时期的田园诗,是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产物,而陶渊明的诗则作为魏晋时代黑暗社会现实的对立面而出现的,是社会动乱的反映。杜甫在《忆昔》一诗中,曾描写“开元之治”时期的繁荣景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  相似文献   

4.
如果按照叙写角度的不同,可将《诗经》塑造的女性形象分别定义为"自我形象"和"他者形象"。一般说来,女性的"自我形象"在叙写过程中呈现出形象与直白的审美特征,而作为被他人进行观察、描摹、叙写的"他者形象",则呈现出抽象与朦胧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5.
"外来者"形象是"五四"以来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人物形象。通常是以"启蒙者"、"布道者"等身份出现在作品之中,来为当地传播新的思想,启发民智。而在沈从文的笔下,"外来者"这一形象被赋予了更丰富多样的内涵。在沈从文乡村题材的小说中,"外来者"这一形象更加的丰富多彩。这一形象将都市题材和农村题材结合起来,表明"乡村"与"病态都市"并非是完全对立的,乡村的淳朴民风人情已经发生了改变,某种程度上是"病态都市"的一种变相延续。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漫长的文学史中,男性文学一直处于主流地位,女性文学被定义为"边缘"文学。女人在社会中被看做男人的附属和随从,无论在文学界还是社会生活中都处在"他者"的位置上。男性笔下的女性形象完全是按照男权思想定义的"天使"女性形象,而女性作家在作品中展现了女性生存的现实,表达了渴求男女平等与独立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7.
享有"人民艺术家"称号的老舍先生在现当代文坛上有着重要而独特的地位。他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在小说中塑造了多种多样的"小市民"形象,一方面给我们描绘了中下层民众生动质感的生活画面,另一方面又给我们呈现了一副活色生香的城市文化图景。通过对其笔下的市民形象进行分类解读,进而探析小市民形象背后的平民意识与市民形象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陶诗"平淡"说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陶渊明的田园诗向来被认为风格平淡,但其中存在田园与官场对立的普遍现象,使忿然不平与田园风光同容一个载体。田园中的贫穷饥冻,应当属于田园诗的重要内容,这类诗尤非"平淡"所能概括。由田园开凿出的议论,属于农夫的衣食问题,也存在内容和形式的错位。  相似文献   

9.
废名在精心打造的“田园诗化小说”中展现乡野素朴的人生形式。这种在动态现实中超越世俗生活的种种规范、幻想性地满足自己无法在现实中实现的理想和要求的方式.是中国文人用诗意去化解现实苦难的一种独特思维方式。废名借这种古老的理想形式来反观现实中人们精神上缺少的东西,并通过文学中的乡土想像建构田园诗化小说来完成以文学作为精神超越的预设。这就使废名的田园诗化小说具有浓厚的文化意蕴和独特的人情风俗而彰显出其特有的精神指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东北形象的视角切入,阐述萧红对东北作家群的超越及由此而带来的对整个创作群体的文学史意义。与东北作家群以"东北精神"中生命的元气和活力的张扬来呼唤民族自救的力、振兴的力所具有的"当代意识"相比,萧红却在负面因素的剖析中呈现出完整和立体的东北形象和风貌,使东北形象"直立起来",并因历史文化批判与人生终极意义的探索而获得一份纵深的"历史意识",从而提升了整个群体的创作品格。  相似文献   

11.
孙犁在小说中塑造了众多纯美的乡村女性形象,展现了"美的极致",这体现了孙犁独特的创作原则和创作宗旨,即在女性形象塑造中避免单纯的革命叙事而融入了对传统道德、个性解放等问题的思索。  相似文献   

12.
形象学就是研究一国文学中对于"异国"形象的塑造或者描述,而游记为比较形象学提供了丰富的文本。本文通过18世纪末期不同的形塑者们的游记和信件分析了歌德、赫尔德和佐伊姆因为各自不同的身份、背景和视角,塑造的各自眼中不同的"他者"意大利的形象,构成的形塑者对于他者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13.
海明威是世界文坛上著名的美国现代小说家,他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加上他身上坚强的性格使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创造出了许多个面对生活,面对磨难,不屈不挠的"硬汉"形象。《老人与海》中主人公"硬汉"形象的塑造,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亮剑》中的李云龙性格中也有"硬汉"的一面。本文对海明威"硬汉"形象和李云龙的"硬汉"英雄形象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阐述了两部作品中"硬汉"形象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14.
<诗经>是田园诗的源头,诗人身处田园,精神与田园合一,达到真正的和谐.东晋诗人陶渊明出入仕途,最后彻底归返田园,也在田园中得到了精神和谐.唐代诗人王维则是言在田园而心怀别事了,是在营造精神田园,寻求精神和谐而难得.<诗经>时代心灵与自然和谐的田园是历代诗人追寻的真正田园,也是当代人所需要的精神家团.  相似文献   

15.
"先秦散文"是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奇葩之一,与《诗经》、《楚辞》等对仗工整、韵律明显的"韵文"相较,它属于"无韵之文"。从内容上说,先秦散文因更多记录历史故事,阐述历史哲理,刻画性格鲜明历史人物而被形象地称为"先秦历史散文"。先秦历史散文中记载了诸多性格鲜明、各具特色的女性人物形象,这是先秦散文的独特之处,也是亮点所在。本文对先秦散文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探析,并对其对后世文学的重要意义做了阐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高中物理教学中使用的发电机模型不能形象模拟出线圈切割磁感线的缺点,设计研制了自制教具"便携式发电机原理形象演示仪"。在自制教具中使用激光笔灯头形象模拟出磁感线,改进发电机模型,从而在教学中将抽象化为形象,得到了直观、明显的演示效果,便于学生观察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黑人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探索《所罗门之歌》中莫里森如何对传统黑人妇女的模式化形象进行颠覆。主流文学主要构建了四种常见的黑人女性形象:女保姆、女家长、福利母亲和无耻的荡妇。主流文学对黑人形象的歪曲,目的是为了维持黑人女性的从属地位。在彼拉特、瑟斯身上,莫里森颠覆了白人文化中"专制的女家长""顺从的黑人女仆"形象,重塑与还原了黑人女性的正面形象。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派者,谢灵运是山水诗的开派者。陶谢为唐代山水田园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完成了从题材到精神层面的合流,将山水田园诗创作推向了艺术的最高峰。王孟作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领袖,在山水田园诗创作上有大致相同的地方,即诗的双重境界:浑厚雄奇、素朴宁静。但由于人生经历不同,性格各异,也彰显诗人不同的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19.
海外华文女作家张翎在其小说中刻画了众多母亲形象,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张翎笔下的母亲形象,即传统的"良母"、异常的"恶母"、移民的母亲。这些母亲形象的塑造体现了女作家个人的生命体验,传递了作家对文化冲突与融合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印象中,无论是在媒介中出现的女性形象,还是作为从事媒介工作的女性本身,她们似乎都是处于所谓的边缘地带,成为被"看"或者被"说"的主体.而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在今天的社会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并且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