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纳教育是21世纪基础教育发展的趋势,全纳教育理论指出,教育要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为普通学生设立的教育机构亦应接纳所在地区的各类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并为其提供适应需要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活动。通过学习全纳教育理论,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结合我校实际.我们依托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每个学生的特殊需要,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们体会到,建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是开展随班就读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听力障碍人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其同样具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但是由于受到自身智力发展能力限制,听力障碍学生在初、高等教学活动中,不能够跟随普通学生的步伐,接受现代信息化教育知识。因此,国家和社会根据听力障碍学生发展特点,开设了一系列的特殊学校,帮助听力障碍学生完成学业,开发听力障碍学生的学习潜能。  相似文献   

3.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信任关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也是校园和谐、稳定的必要因素。辅导员与学生信任关系的建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可从提高辅导员自身素质,改善与学生的沟通效果,营造信任的校园环境等方面促进双方信任关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科学教学要提高实效性,除了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准备充足的实验仪器之外,还要切实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作为教师,如果能够满足学生的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被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等,就能形成一种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情商是人对外界情感的商数。学校教育不仅是认识的过程.更是情感交流和体验过程。教师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从满足学生的各种情感需要做起.才能使其人格得以健康地发展。学生有哪些情感需求呢?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课题的整体规划和整体推进,研究了普通学校在管理、教学、教育支持上的策略。提高了随班就读和满足特殊需要学生(称SEN学生)学习质量,同时发挥特教中心对全区特殊教育的指导功能。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少聋校学生和他们家庭已经不满足于职业高中的教育。他们希望上大学。那么特殊教育学校怎样才能满足这些不同需要的学生?我认为,特殊教育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更多的耳聋学生能够逐步接受高标准、高质量、高层次、有效的教育,既努力为社会输送有文化、懂技术、遵守职业道德的合格劳动者。同时,也为高一层次学校输送优秀生源。经过多年努力和探索。我们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就是聋人普高和职高综合办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一则教学案例的剖析,本文就新条件下教师如何应对学生的多样性和异质性,满足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进行了思考。新时代条件下,为使教育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教师需要更加自觉地发现和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和异质性,尊重学生的个体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更加自觉地创设机会和情境使少数群体学生得到表达,更加自觉地审视自身身份和观念,增强开放包容的意识。  相似文献   

9.
满足学生的德育需要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切入点。本文拟从学生德育需要及存在的偏差,探讨满足学生德育需要的具体措施。并以此为指导来改革我们的德育观念,改进我们的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通过案例分析对满足学生精神需要的教育意义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1.
2012年我区普通中小学共招收328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随班就读,这些学生所在学校既缺乏特殊教育理论的支持和特殊教育教师指导,更缺乏特殊教育的专用设备和器材。为此,从2012年10月起,我们先后在区内的礼嘉中心小学、漕桥小学进行了创建特殊教育资源教室的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马斯洛意义上的“需要”可划分为两大类: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缺失需要(deficiency needs,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爱和尊重的需要)对个体身心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得到满足。而这些需要一旦得到满足,个体有关这方面的动机就会减少。否则,成长需要(growth needs,求知和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在别人的认同中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永远也得不到完全的满足。缺失需要的基本满足是求知与理解需要成为占优势需要的前提。[编按]  相似文献   

13.
需要是人得以发展的内在动因。坚持以需要为导向 ,研究学生需要和需要的重点 ,德育工作才能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满足学生需要是高校德育工作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今日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大多数人认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应当被送到主流学校中学习。自玛丽亚·哈金斯为患有孤独症的儿子就寻求学校的问题在电视上向托尼·布莱尔公开问责之后,特殊需要教育成为政治关注的焦点。哈金斯女士称,将特殊需要儿童送到主流学校中去会对所有儿童造成不利,包括那些没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而民意测验显示,将近三分之二穴63%雪公众同意,如果特殊需要儿童被给予恰当的权利并可以入读主流的学校的话,那么所有的儿童都能够受益。但是将近80%的护理人员认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和考试的结果都意味着更多特殊需要儿童将被逐出主…  相似文献   

15.
目前,农村中学生受打工潮、网络资源、就业难等因素的影响,厌学情绪日益严重,辍学率逐年攀升,守住课堂主阵地,构建满足学生需要的课堂迫在眉睫。采用切实"减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等途径,有利于构建满足学生需要的课堂。  相似文献   

16.
行为心理学认为,人实施行为的动力源泉来自于其心理需要,即人对某种事物或精神的渴望和追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则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且认为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高层次需要才会出现。然而,在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过程中.一些教师无视学生心理需要的现象却长期存在。为了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教师有必要通过满足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需要,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自觉地将相关的德育目标内化为个体价值目标,从而获得最佳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7.
贺喜秀 《广西教育》2008,(13):33-33
“老师,他也错,你扣他2分,凭什么扣我3分?”学生说完,眼泪在眼眶打转,一副又气又委屈的样子。看这学生的情形不管我怎么道歉,他也不会原谅我了,怎么办?片刻后,我摸摸他的头,然后把手放在他的肩上,说:“你跟老师过来。”到了办公室,我用一种欣赏的眼神,故作轻松地对他说:“因为老师最喜欢你,所以对你就严格一些,多扣了你的分。”学生惊讶地看着我,慢慢地擦去眼泪:“老师你真的喜欢我?”“那当然啦。”我没有给他一点怀疑的余地。学生的脸上没有了气,没有了委屈,一蹦一跳地出了办公室。  相似文献   

18.
课堂不仅是一个教育活动场所,也是一个社会活动场所。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把学生的基本情感需求放在首位,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主动探索与发展,从而创建积极的课堂。  相似文献   

19.
儿童与生俱来就有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意识。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处处为学生着想,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得到满足,获得成功。现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76、77页《认钟表》教学片段为例,谈谈本人在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使用自尊量表(Test self-Esteem Scale,SES)和信任量表(Trust Scale)研究高职学生自尊与信任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高职学生的自尊、信任不存在性别、生源地差异;高职学生中非独生子女自尊得分高于独生子女,且统计检验差异显著;高职学生中独生子女信任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统计检验差异达显著水平;高职学生自尊和信任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说明两者之间有紧密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