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奎林 《成才之路》2012,(35):I0005-I0005
第三十五讲现代思维方式与科学发展观(一)现代思维方式和科学发展观是紧密联系的。要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就必须转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实现由传统思维方式到现代思维方式的转换。胡锦涛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现代中国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我们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自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重要论断以后,科学发展观这一概念应运而生。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坚持“以人为本”有机地统一起来。因此,在当前理论宣传和教学实践中,全面、准确地理解“以人为本”,深入探讨与之相关范畴或命题的关系,无疑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本文结合学校理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推动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入具有重大意义。1“以人为本”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相似文献   

4.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转变思维方式,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即树立协调发展观,提高党领导协调发展的能力;树立全面发展观,提高党领导全面发展的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提高党领导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2004年2月21日,温家宝总理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究班结业式上做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专题讲话。温总理指出:觉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科学发展观主要包括两个基本要点:一是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特征。从教育事业来说,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进一…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问题的重大创新,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事业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树立并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全面、协调、持续发展,是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新时期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地方高校体育专业为了快速发展,满足经济社会的需求,就一定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地方高校体育专业的各项改革。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现,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问题的重大创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事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树立并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全面、协调、持续发展,也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灵魂,是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体现了现代图书馆的价值取向,高校图书馆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服务理念,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努力构建高校图书馆人文服务体系,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与服务理念.更好的为读者提供深入、细致的富有人文关怀的服务.以实现图书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以科学的发展观重新认识农村教育。所谓科学的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其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把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落实到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来;落实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上来。  相似文献   

12.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内在统一的。相对于“全面”、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对学生实行人本教育是教育落实党的这一战略思想的体现,也是教育活动在现代发展的大势所趋。笔者循着“以人为本”这一现代社会理念发展的脉络,结合多年的教育经验,提出“人本教育”还是应该主要以人的社会属性为本,其核心是以学生为本,树立人的全面发展观。  相似文献   

14.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指导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崭新的思维理念。高等教育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统筹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统筹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协调发展,以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实现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基础教育领域学习、树立、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深化和扩大课程改革实验、推进素质教育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同志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现,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铲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同时有必要从科学发展观的由来、内涵以及牢固树立、认真落实等方面作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17.
2004年下半年“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全面正确地认识当前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引导和激励大学生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国内“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一、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发展问题上,我们党先后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等重要思想,现在又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好全面…  相似文献   

18.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推进就业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总结中西方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不断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成果。以人为本贯穿于我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全部内涵,可以说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坚持“以人为本”有机统一起来。因此,在当前全面抓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践中,全面准确地理解“以人为本”,深入探讨与之相关的联系,无疑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刻分析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我们要学习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科学发展观,自觉地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改革开放的各项工作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主要是指领导干部,是指政府。笔者认为,政府要牢固树立和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  相似文献   

20.
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关于发展问题的重大创新。科学发展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事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树立并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全面、协调、持续发展,也是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期编发一组有关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