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便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干。所以,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使下,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因此,语文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浓厚的兴趣是刻苦钻研的强大动力,只要有兴趣,即使无人督促,学生也能积极主动去学习和探究。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只要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就会想学语文,爱学语文,自然就会把语文学好。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应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善于把握职校生学习的兴趣点和有效的教学切入点,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3.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感觉到美,人们就会由衷地自觉地去喜欢,去努力地接近和创造。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我认为首先应当从培养学生美的感受做起。  相似文献   

4.
胡娟 《科学中国人》2014,(5S):141-141
语文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在教学中创造乐于教学的情境。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科学家都十分重视兴趣的作用。兴趣是吸引学生的“磁铁”。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一旦诱发出来,就会产生一种“内驱力”,驱使学生去发挥主管能动性、自觉性和创造力,把语文这门课学好,那么,如何诱发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5.
谭杰玉 《知识窗》2012,(7X):8-9
<正>所谓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普遍存在于一切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把知识转化为一种技能,再用所掌握的技能去学习新的知识,总结规律,探索真知。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所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以教学语文知识为目的,而要注重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6.
语文探究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科教学活动是探究的基础,探究体现了学习的目的和本质,只要我们引导探究、引发创造、追求效果,学生就会获得探究的喜悦。  相似文献   

7.
一堂生动的语文课,就像一篇流光溢彩的散文,它在让你细细品味的同时也到了灵魂的净化。?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开放、多元,??也应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学生学好了语文,就能更好的应用到生活中去。因此我在新课改引领下的教学活动中运用电子白板手段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走进社会,再回到课堂。  相似文献   

8.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在社会交往中"会听"是必要前提。对小学生而言,倾听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和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学会倾听"就会学会了听课,学会了教师教学的思路,就会集中精力认真学习,而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学习效果会大大提高,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我从事了多年的低年级语文教学,深刻体会到,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想取得教学成绩,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相似文献   

9.
作文是作者情感自然而真实的流露,是衡量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尺度。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出对作文的一种特殊情感,不再把作文当成是一种负担,写作起来乐此不疲,不断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从而提高作文水平。因此,如何在作文训练中调动情感因素,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带着愉快、欢喜和满意的情感去作文,就成了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关键的一环。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激发与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呢?一、学会观察,积累材料小学生如果不会留心观察和…  相似文献   

10.
小语新大纲明确指出:"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个性."而研究性阅读正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阅读课堂教学新模式.它借鉴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探索的方式来自主地阅读、获取和运用,要求学生用研究的方法会阅读课文,去收集、分析和处理与课文阅读专题有关的课文信息和生活信息,在发展自己个性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研读是一种探索,其本身就是一个过程,它把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让给了不同个性、不同潜能的学生,这就使每个发展水平有差异的学生都可以通过研读来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阅读能力,使自己的个性获得最优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的不仅能够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还能够开阔思维,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就会培养起学生的语文思维。因此,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必须要重视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2.
提倡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刘芮 《知识窗》2022,(3):111-113
学习兴趣作为一种内在的因素与动力,会影响学生自我效能信念的发展,如果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有更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去钻研、思考、解决问题。当问题得以解决,学生会获得自信和成就感,进而产生更强的学习动力,形成良性循环。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获得教学成功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一、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  相似文献   

15.
孙霞 《知识窗》2013,(10):58-58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使学生向“想学”和“会学”转变。本文就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出了以下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16.
认知内驱力是高年级学生成就动机中最稳定的因素,谁能激起并保持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认知内驱力,谁就是出色的语文教师,就会取得语文教育的成功。所以只有激发起高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内驱力,才能为语文学习源源不断地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陶冶学生情操,开启学生心智的重要媒介。语文课本里那一篇篇语言优美、感情充沛的文章,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情感教育的源头活水。不可否认,如果语文教学中失去了情感,那么语文教学就会变得索然无味,缺乏生机和活力,难以吸引学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去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教育心理学表明:当学习者对某一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学习积极性就会不断高涨,求知的欲望就会越发强烈,学习的效率就会提高。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着重从三方面阐述:一、让学生喜欢你,做他们的良师益友;二、以极富创意、充满智慧的导语创设美的意境;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19.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就会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20.
胡素欣 《今日科苑》2009,(12):278-278
在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高低不同时,在对课文理解不一致时,在对老师教学领会不同时,课堂讨论就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学生所讨论的过程是一种学习、一种感悟性,是对自已阅读文本、对自我学习、对他人学习的感受。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堂讨论激发出教学的火花,成为学生学习的翅膀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