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各地小学生普遍存在害怕作文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对低年级学生说写训练不够重视。学生写话兴趣不高,普遍认为写话是“苦差事”,害怕写话,厌倦写话。针对现状,我摸索出低年级学生说写训练的生态新途径。一、拥有童心,用学生的眼光看文本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我有意识地充分挖掘教材中有趣的材料,引导学生大胆说话。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写作文的“怕”与“乐”常青玉学生为什么怕写作文尼?关键是由于缺乏生活实践,因而没有写的“材料”,无活可写,所以不爱写。如何逐步改变学生的这种作文状况尼?我的做法是:一、走出教室,现场指导。从主观上讲,学生走出教室,对所见所闻会感到新鲜有趣,这是写好文...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材是精选的最好的阅读材料,如果能利用课文文本引导学生从中领悟到写作的灵感和素材,汲取古今中外文章中的写作精华,可以使学生走出"作文难,难作文"的窘境。  相似文献   

4.
李杰 《河北教育》2006,(5):37-37
俗话说:习作是语文的“半壁江山”,这充分说明了习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只有让学生不断亲历习作的全过程,才能让学生从怕作文中走出来,并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但当前学生作文写假、空、套话的现象仍很普遍,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缺少真情,程式化现象严重。写人,千人一面;记事,瞎编乱造;抒情,言不由衷;议论,假大空套……为了引导学生走出这一误区,写出没有污染的“绿色作文”、写出自然的“本色作文”,语文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打破闭门造车的思维局面,解除对作文的畏惧感,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和创作热情,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  相似文献   

6.
每次作文之前,我都要向学生提出三个问题: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这里以《记一次难忘的事》为例,谈谈“三问”教学的具体做法。一问:写什么?问题分解:你准备写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怎样?这时,老师先找三、五个学生交流一下,再作小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然后分小组交流,人人发言。接着由小组长汇报,说出材料落实的有多少人,未落实的有多少人。教师强调指出:作文成败的关键在于材料是否真实,是否具体。只要材料落实了,作文就成功了一大半。二问:为什么写?问题分解:这件事为什么使你难忘?它对你有什…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小学生对作文普遍存在恐惧心理,一提到作文就脑子一片空白,那么而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让孩子们愿意写、喜欢写、乐于写,是新课程标准的重点,也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要变革传统的作文“难”,必须走出标准化的束缚,走向个性化的表达,以“立足自我,走向生活”为方向,让学生在不知不觉、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作文。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8.
让中差生走出作文的低谷和困惑──目标式作文、模仿式写法的点滴尝试大凡语言教师,往往会有这样的感受: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几乎每次作文都好,写得差的几乎每次都差;写得好的越写越好,写得差的越写越差。那么,如何让中差生走出作文的低谷和困惑呢?我在作文训练中做了...  相似文献   

9.
当前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着一种较普遍的现象,就是:作文内容不真实,经不住读者的推敲;生活在北方的学生写家乡的景色却写出了南方的景色;作文里面出现的某个人物,并不是如学生所说的身边的人物,而是作文选里某篇文章中的人物;让生活在农村的学生写家乡的人或事却写出了城市的人或事;文章的某一段与前后段有明显的断痕,一眼就能看出哪是学生自己写的,那是学生抄的。凡此种种都说明一个问题,目前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着较普遍的造假现象。那么如何减少学生作文的造假,使小学生作文求真务实呢 ?下面就此谈点见解。   一、让学生了解自…  相似文献   

10.
殷宏霞 《现代语文》2006,(2):120-120
作文失缺了个性,是学生作文的一大通病。很多人作文总是步人后尘,别人怎么认识,他也怎么认识,没有自己的见解:别人怎么写,他也怎么写,没有自己的创意。千人一面,众口一词,一个模式,一个套路,大家好像被一个遥控器控制着,进行思维和表达的复制,因而失缺了创作个性。文章最忌雷同,没有个性色彩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的。真正拨动读者心弦的作文,是有个性,有创新的作文。特别是在面对同一文题或同一写作材料集体应试时,怎样独创新意,写出出类拔萃的文章来,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个性化作文是本色的作文。吕叔湘先生对学生说过:“本色主要是就内容方面说,就是写自己所看见的,写自己所知道的,写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不要存着一份心,说我‘应当’看见什么什么呀,我‘应当’知道什么什么呀,我‘应当’有这样那样的思想感情呀,就照这个去写。如果这样去写,就不免弄虚作假,或者套用别人的文章,或者搜索现成的材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没有本色了。”也就是没有个性了。有这样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12.
陈优飞 《小学生》2012,(8):74-74
教师指导学生作文,要突破两道关口:一是材料关;二是表达关。前者是写什么,是内容,起决定作用的;后者是怎么写,是形式,顺应写什么而来的。“作文教学要从内容人手”,可是有许多教师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怎么写上,而对写什么却注意不够,然而写什么恰恰是学生首先遇到的难关。时下,经常能看见学生一提到作文就耷拉着头,脸拉得长长的,长时间不知道下笔。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咬笔头是司空见惯的事。  相似文献   

13.
一、作文安排二、训练要求本学期,教材共安排了七次作文训练,内容涉及看图作文、写事、写活动场面、写人、写景、写物等。训练方法大多是提出写作范围,由学生自己命题作文。教材对作文内容所作的提示周举例性质,目的是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引起对有关生活积累的回忆。教学时,不能拘泥于此而限制学生对内容的选择。本学期作文训练的基本要求是注意积累材料,抓住事物的特点,文章要有中心。教材对每次作文都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师在作前指导和作后讲评时都要把握教材提出的要求。本学期安排一次学写表杨稿的应用文,写表扬稿一要格式正确,…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只有一个文本。作文教学有两个文本:一是教材的文本.二是学生的作文。长期以来,老师们只关注了第一个文本,即教材,即“作前指导”。忽视了第二个文本——学生的作文。老师们把批改学生的作文看成一项累死人的工作。从来没有认真想过,要把学生的作文当成“教学的文本”。学生的作文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文本”,因为从学生作文出发的教学,才是真正的“以生为本”。  相似文献   

15.
应娜 《吉林教育》2006,(7):76-76
语文这门工具学科,人们都认为难教,其原因是容量大。尤其是作文教学,总是让人感到困难重重。多年来,作文是学生写,老师批。一批作文交上来,老师批改后累得透不过一口气,学生交完作文却什么也不想了,只等发作文时看看多少分,然后把作文本一合了之。年复一年,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没见有多大长进。面对此种情况,如何让作文教学走出困境,让学生快速提高作文水平呢?我的经验是:粗改多评一把作文批改搬进课堂,学生自我恳读,师生共同批改。  相似文献   

16.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想写、有东西可写、会写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做法。一、教师要改变观念,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在作文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了一大堆如何如何写,几乎把文章都说了出来,以为讲完了学生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样,为小学作文教学走上素质教育轨道,提供了理论依据。现在,就小学作文教学改革谈几点粗浅的见解: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素材,加强自主拟题的练习。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是作文的原料。为了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就要指导学生储备生活素材,训练思维能力,积累语言材料,练习表达方法。学生写不出或写不好文章,我们要细心地调查研究一下,看看问题出在哪一阶段、哪一个或哪几个环节上,然后对症下药,才能奏…  相似文献   

18.
卢兆杰 《广西教育》2010,(20):43-44
一篇好的作文,离不开好的材料,更离不开好的结构。在学生的作文中,在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撇开中心,横生枝节,似脸存瑕疵。常常是围绕一个中心写着写着,中途岔出别的话题。这样的文章,从内容上看,多数表现为离题;从结构上看,则是文章线索杂乱,笔力分散;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儿童的习作中存在着一种编造的现象,翻开一份份作文试卷,总有种"千人一面"的感觉:结构模式化,语言套路化,材料通用化。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儿童的习作要求过高、过急,教学过分强调共性,忽略学生个性存在,致使学生无法写出真实有趣的生活来,只好套用一些"小学生优秀作文",写出来的文章缺少灵气,缺乏个性的张扬,更缺乏创造性思维火花的闪现。  相似文献   

20.
材料作文是议论文写作训练中常见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的议论文训练到一定程度,往往会走进一个“低谷”,即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及其一般写法,但写出来的文章却是两条筋;内容单薄,思路单一,思域狭窄,不是浮光掠影,就是简陋寒碜,优秀习作是寥寥无几。针对这种情况,利用作文指导与评讲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对于帮助学生走出写作练习的“低谷”,是很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