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感激"唤醒"感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那是一次普通的作文训练,题目是"感动".记不起是哪一年了,应该是在高一年级.好像当时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个写作单元就有这样一个题目,我也觉得这个题目很适合高一学生写作训练.  相似文献   

2.
案例《“耶”!我刚才就……》给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个极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如何科学而艺术地处理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这对矛盾。就课堂教学而言,预设是必要的,因为教学首先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教学活动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但是从本质上讲,教学预设应当以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差异为前提,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因此,这种预设应该是有弹性、有留白的。由此,反观张老师在案例中直言的“我在备课时,一直片面地理解这个小故事意在教育孩子们要谦虚,培…  相似文献   

3.
"歧义"趣话     
一、因对一个词有不同的理解而引起的歧义小品《卖拐》是大家都十分喜欢的一个节目,开场有这样的对白:……(范伟骑着自行车上场。)  相似文献   

4.
学困生是指那些品行上有缺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做好这一群体的教育转化工作,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之一,也是衡量一个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来的从教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汪磊 《动漫界》2022,(17):44-45
有娃的家庭,家里最多的是什么?是玩具!一箱一箱的!既然有这么多的玩具,宝宝为什么还是会吵着闹着要买更多的新玩具呢?大人一个接一个不停地买,宝宝一个接一个不断地遗弃,这样的现象该如何解决呢?来看看聪明的奶奶是怎么做的,从中你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6.
“眼高手低”,词典上的解释是:自己要求的标准高,而实际工作的能力低。不过,单从字面上看,“眼高手低”也可以理解为“眼界高,做事实”。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倒是应该做一名“眼高手低”的教师。先说“眼高”。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目光会放远一些,勇气和耐力会多一些,他不会因为一时的荣辱得失而耿耿于怀,也不会因为暂时的挫折而心灰意冷,他始终保持着积极的人生态度。朱永新教授说:“作为一个教师,他应该有一个追求,一个有追求的教师和一个没有追求的教师,生活的方式是相差非常之大的。”首先,教师不仅要积累经验,还要拥有学识。“…  相似文献   

7.
你喜欢美丽吗?你注意文明吗?你懂得美化环境吗?你有环保意识吗?保护、美化环境,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在我们的城市里,到处都有垃圾桶,可仍有随地扔垃圾的现象。我就想:是不是人们对垃圾桶不感兴趣,不想多走路就乱扔垃圾呢?于是我发明了一个新垃圾桶。这个垃圾桶酷似人形,是由一个集成电路、  相似文献   

8.
"有夏"的"有"     
"有"的用法很多,其中有一个用法很特殊,即用在朝代、诸侯国、少数民族及一些姓氏名词前,如有周、有狄、有熊氏。有人认为它是词头,有人认为当训为"国",甚至有人认为是动词。如果从其语音、语义及相关的文献资料加以探讨,其用法会有更明确的说法。  相似文献   

9.
当校长有很多学问,我觉得最基本的是要做到"三不越",即汇报不越级,管理不越位,做事不越轨.这是当好一个校长的基础,有了这样的基础,才能深入做一个有成就的校长.  相似文献   

10.
循序渐进,关注成长 "五小"是一个有150多名教职工的学校,却能具体地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成长,给每位教师创造一个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目前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积淀过程,需要教育者循序渐进的慧心操作.阅读教学虽然有见效慢、答题难的现实困难,但还是"有法可依".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探索了以下几种方法,个人觉得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2.
"情书"     
幽是个乖乖女,在老师和同学的眼中,是一个宝贝得不能再宝贝的宝贝。父母对她,不会放松哪怕一丁点儿的管束。幽很快乐,因为她有惹人眼红的成绩,令人羡慕的容貌,一切都使她成为一个宠儿。因此,幽很轻松,像一个闪烁着光芒的水晶球。这天幽像往常一样上网聊天,她只和自己的父母聊天。因为父母  相似文献   

13.
"差生"辩     
报上有过这样一个统计:我国现有的学生中,被列为"差生"的有5000万人. 我怀疑这一数字的真实性. 5000万是什么概念?它相当于一个法国人口数,或7个瑞士、10个挪威的人口数.我国现有学生3亿人,5000万"差生"不就是6名学生中就有一位吗?中国人并不笨,能有那么多"差生"吗?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语文》2005,(6):35-35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辆行驶的长途汽车上,几个流氓肆无忌惮地调戏一位少女,但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加以制止,尽管车上坐着20几个人,他们当中有穿西装革履的中年人,有穿一身运动服的青年人,甚至还有几个穿制服的人。少女像一个无助的羔羊,任凭几个歹徒在众目睽睽下对她动手动脚。突然,乘客中有一个人拨通了手机:“喂,是110吗?有几个流氓正在长途汽车上调戏妇女,你们赶紧过来吧……”  相似文献   

15.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 桥的两侧用大理石片和石柱各建了一道短墙,气势十分雄伟.桥的上升处比桥顶略宽些,但一到桥顶,桥的两侧便形成直线,彼此平行.在桥面的拱顶处有一个高大的石柱立在一个大理石的乌龟上,靠近柱脚处有一个大石狮子,柱顶上也有一个石狮.桥的倾斜面上还有一根雕有石狮的美丽的石柱,这个狮子离前一个狮子一步半,全桥各柱之间都嵌有大理石板.这与石柱上那些精巧的石狮,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这些短墙是为了防止旅人偶然失足落水而设置的.  相似文献   

16.
[前言]人物的个性特征指的是一个人在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不同于他人的特征。由于人们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各不相同,因而每个人的个性都会不一样。就算是同一思想品质,在不同的人身上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我们描写一个人,就要写出这个人的个性特征。只有写出了这个人的个性特征,人物才有生命力,文章才有可读性。下面两篇文章,语言清新。  相似文献   

17.
一、与工农业相比交通运输业有哪些特点 交通运输业既有其特殊性,又有其一般性,是一个特殊的物质生产部门.交通运输之所以能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是因为它同工农业等物质生产部门有些共性:(1)存在独立的投资领域;(2)也生产产品,并在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3)具备物质生产的三要素:运输工人的劳动;作为劳动对象的人和货物;交通线路和运输工具等劳动资料.但是,交通运输是人类凭借自然条件或线路促使物质资料和人类本身实现定向移动的过程,同工农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相比较,又有它自己的特点,因此是一个特殊的物质生产部门,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国王嫌老宰相年事已高,就提拔了一个年轻人当了宰相。国王想试试新宰相的能力,就出了一道题让他回答。题目是:“什么高,什么低,  相似文献   

19.
"加分"风波     
手机上有7个未接来电,回过去,全是学生打来的,言语中满是关心与担忧,中心只有一个:老师,你是不是给几个同学加了分,我们班主任不高兴,说这次考试你有资格给他们加分,中考时你有资格吗?  相似文献   

20.
汉语中出现的繁多的“X热”其实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反映;“X热”和“X风”的主要区别在于主观的价值评价不一样,在意义和感情上还有所区别;“中国的‘X’”既是近代中国颇为流行的一个惯用语,也是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有价值,也有问题;一个人,一个工厂,一个单位,一个国家,都应该有健康的心态;“热”和“风”的出现要受到社会发展和人们观念发展的方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