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导刊》2009,(7):F0003-F0003
广州市第二十一中学是国家级绿色学校、广东省一级学校、高中教学水平优秀等级学校。该校形成了以环境科技、心理健康教育等为主要亮点,彰显绿色教育模式的学校特色。该校确立了“以优秀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陶冶学生,在学生可持续发展、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营造和谐发展的教育生态”的办学理念,制订了“着力于现代人文教育与现代科技教育的交融,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主题,中国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提出了创建“绿色学校”的活动。目前绿色学校的内涵还比较模糊,但至少包含了绿色管理、绿色教育、绿色校园和绿色科研四个方面;绿色学校具有多种功能;丽水师专应积极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校把创办“绿色学校”作为办学重要目标之一,提出了“绿色小精灵、绿色小树林、绿色园丁、绿色校园”的绿色教育理念.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在创建“绿色学校”过程中,我们从人文环境、校园环境、教学环境、德育环境四个方面人手.全方位、多渠道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初步形成绿色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4.
绿色教育在中国:思想与行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色教育在中国既是思想上的探索,又是行动上的创新,是思想与行动相互促进的结果.中国绿色教育的第一种理解源于世纪之交的环境保护浪潮以及由此产生的环境保护教育的需要,无论是“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还是全国性的“绿色学校”创建都是如此.中国绿色教育的第二种内涵是把环境保护与人类发展结合起来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以人类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探索与行动创新.随着生命教育思想在中国的提出和传播,中国绿色教育又开始了对生命教育思想的交融和借鉴,这构成了第三种中国绿色教育内涵.面向未来,中国绿色教育应该在可能的涵义范围以及国家社会与教育使命中寻找其社会与教育内涵.  相似文献   

5.
国际环境教育的发展与中国的绿色学校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创建“绿色学校“是中国环境教育运动中的一个重要事件。本文结合国际环境教育发展过程对“绿色学校“的内涵进行了讨论,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角度阐发了绿色学校应有的特点,并总结和展望了中国“绿色学校“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相似文献   

6.
绿色大学及其建设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绿色大学”中的“绿色”二字取自于西方国家60年代末兴起的“绿色运动”,其原意为“生态”或“环境保护”,后来“绿色”变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替代词。④“绿色大学”一直是与环境教育运动紧密相连的。随着近几十年的发展,环境教育逐步从单一环境知识灌输扩展到知识、意识、技能、态度、参与五个方面,继而发展到融学校政策、管理、教学、生活为一体的全校性、综合  相似文献   

7.
绿色教育起始于环境保护,后来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途径,新时代将绿色发展理念引入到教育领域,彰显了“人”的要素,并将其提升为一种价值取向。新时代的宁波教育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从体制机制、育德铸魂、课程和教学以及评价等方面,构建区域绿色教育体系,以实现教育和人本身的内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心态     
王树云 《教书育人》2008,(11):69-69
现在太流行“绿色”了,各行各业都在追求“绿色化”。但从“绿色教育”“绿色学校”“绿色课堂”“绿色教学”“绿色批评”“绿色家访”等提法里我们可以看出,教育行业的“绿色化”大部分是指向学生的,有多少人关注过教师的心态是否“绿色化”了呢?  相似文献   

9.
一、将“绿色教育”融入学校办学理念 知春里中学地处中关村科技园区腹地,与众多著名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为邻。学校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满足师生发展需求,建设师生共同学习与发展之校,引领和促进师生自主、全面、健康、和谐与持续发展,提升学校的教育品质和师生的生命质量。”学校成为可持续发展教育(ESD)实验学校以来,我们把绿色教育融入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10.
绿色学校是指“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目的,以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导向,通过跨学科渗透环境教育及有计划地组织环境教育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融环境教育和学校教学与管理为一体,逐步改善校园环境质量,创建当代校园文明时尚的学校”。如今,它被赋予了更为明确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内涵。我们在学校连续三年成功创建成县、市、省级绿色学校过程中对此深有体会,  相似文献   

11.
庞敏 《教育导刊》2003,(4):59-60
所谓“绿色教育”,就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以环境科学教育为载体,开展人文教育和科技教育;是以通过创建“绿色学校”为标志,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探索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自从1996年发布以来,全国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可谓高潮迭起,呈现出“绿色教育”蓬勃的生机。一、社会发展的趋势,素质教育的新途径教育承担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培养新一代劳动者的任务。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随着人类社会进入高科技、高生产力时代,人类与…  相似文献   

12.
现在,各行各业都在追求“绿色化”,如“绿色发展”、“绿色能源”、“绿色心态”、“绿色生活”、“绿色出行”、绿色GDP”、“绿色文化”、“绿色环保”等,教育行业也产生了“绿色教育”、“绿色学校”、“绿色课堂”、“绿色教学”、“绿色批评”、“绿色家访”等概念。  相似文献   

13.
《广东教育》2009,(7):I0001-I0001
汕头市澄海实验高级中学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国家级绿色学校。学校占地面积77256平方米,建筑面积37640平方米。校园依山临水,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互相映衬,秀丽安谧,建筑错落有致,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布局合理。学校以“绿色教育,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坚持“绿色、和谐、人文、科学”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发人的生命活力,促进人的全面素质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李粤 《教师》2015,(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有序深入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正日益成为新课程改革下新的生长点.而以往那种以辅导和咨询为主的“矫正式”心理健康教育已不适应“面向全体,让每一位学生身心都得到和谐、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新课改理念.为此,我们将绿色教育理念引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大视野下构成一个德智体美劳相交融的、完整的绿色心育生态体系,促使学生身心和谐、全面、自由、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校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SD(可持续发展教育)实验学校。近年来学校努力创建绿色科技教育品牌,开展以中医药文化为切入点的“传承西关文化,探索绿色科技”课题研究。我们对在小学生中开展中医药文化学习的教育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开展中医药文化启蒙教育价值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校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SD(可持续发展教育)实验学校。近年来学校努力创建绿色科技教育品牌,开展以中医药文化为切入点的“传承西关文化,探索绿色科技”课题研究。我们对在小学生中开展中医药文化学习的教育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孙晓娟 《教师》2010,(21):19-19
“绿色德育”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生态环境教育,而是融合了“绿色”这个名词所象征的自然、和谐、人文、民主等思想的一种德育观.“绿色德育”重体现、重情感、重行为训练。在几年的实践中,我积极探索多层次的绿色德育模式,努力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育人环境氛围,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格局,为学生的后续发展积蓄力量。  相似文献   

18.
从质量观、学习观、课程观、治理观四个维度对“绿色教育”的思考与实践进行梳理,探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绿色教育以和谐、高效为价值遵循;通过建设绿色学堂,提升学生学习效益,确保素养与分数同步提升,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通过建立大课程观,落实新时期育人目标,基于“五育互育”理念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基于“和谐共生”文化理念推进学校治理变革,形成学校和谐、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19.
疫情带来的灾难深重,重温《学会生存》可以让我们再次思考教育对“人”的回归。在此背景下,新时代区域教育在国家总体指引和部署下,必须以主动姿态回答时代的新命题,宁波教育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从体制机制、育德铸魂、课程和教学以及评价等方面,构建富有区域特色的绿色教育体系,以实现教育和人本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绿色学校”是指在实现其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在全面日常管理工作中纳入有益于环境的管理措施,充分利用校内外一切资源和机会,全面提高师生环境素养的学校。国务院2001年6月颁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把学生初步具有环境意识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去年颁布的新课程标准又把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意识列为各学科的课程目标与具体内容。可见,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不仅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而且是新形势下环境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环境素养和环保行为是“绿色学校”全体学生生活和道德精神的内在组成部分。“绿色学校”的环境、生活、文化和有益于环境的方针和管理体系,对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提高学生基本素质有着特定的意义。因此,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