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忧郁是一种情感体验,纵观中国古代诗人作品,很多充盈着悲苦的忧郁情结和忧患意识。特别是在晚唐时期,诗人的这种悲苦忧郁情结更是发展到了极致,显现出多重意蕴,这与社会、时代的变化、士人心态的衰老、审美思潮的转变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梅花在唐宋诗人的作品中作为一个光鲜亮丽的意象群被深受喜爱。这个意象群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开放的季节为寒冷的冬季并带有芳香的自然特征,另一方面是诗人对梅花这两个自然特征的审美人格化。梅花傲雪凌霜的气质和坚贞不屈的品格,正好与历代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精神境界相契合,因而是唐宋诗人描绘歌咏的一个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梅花,对于中国古代文人墨客来讲,始终是一种难解的情结。不论是他们的诗词里,还是在他们的思想里,都有着浓得解不开的梅花情结。从梅花在中国古代文人墨客所创作的诗词中梅花的蕴涵着手研究,旨在揭示古代文人墨客的梅文化和梅花情结。  相似文献   

4.
谷传民是一名记者,也是一位诗人。他像全国人民一样,对温总理有着一种无限的热爱和不了情结。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盛唐岑参、晚唐李商隐、北宋欧阳修、南宋范成大四位单亲家庭的诗人,引入心理学关于气质的理论来分析单亲诗人的气质,发现他们从小比其他诗人更多一层家世的忧愁,其创作的情感和风格也异于常人,诗人气质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6.
山水自然,诗人悲遇的寄托之所。中国古代很多诗人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寄情自然山水,以山水为诗,以自然物象抒情,赋予了山水自然丰厚的人文色彩。山水自然以其特有的丽质影响着诗人的生活、意志,化解着诗人心中的悲苦。所以山水自然在古人的诗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特质的变化 ,晚唐士人的心态、审美趣味以及审美意象 ,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同是描写夕阳 ,盛唐那博大宽阔的胸怀不见了 ,中唐时期中兴的希望也烟消云散了 ,笼罩在晚唐的夕阳余辉里 ,与摇摇欲坠的晚唐政权、日薄西山的国势遥相呼应 ,诗人们描绘出一幅幅意蕴复杂、凄冷没落的夕阳意象 ,于是日暮与岁暮、人生之暮、时代之暮所感发的情思、意象互相补充 ,为晚唐王朝低吟浅唱着一曲曲送葬的哀歌。  相似文献   

8.
史玉凤 《文教资料》2009,(19):11-13
唐代诗人嗜酒及唐诗之咏酒是唐代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反映出唐代诗人浓厚的诗酒情结.本文从酒文化对唐代诗人的诗歌创作影响入手,剖析了唐代诗人诗酒交融的生命图景,并从美学角度对唐诗中诗和酒交融现象的审美精神进行了探析,认为在唐代诗歌中,酒与诗交融一体,酒是唐代诗人生命的表现形态,而诗是其生命的内核,诗与酒交融现象呈现为醉的状态,醉是心灵的自远,也是唐代诗歌创作的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9.
唐宋情结     
滚滚长江东逝水。泱泱大国的历史浩如长河,浪花飞溅。在心海中形成波澜的只有两朵——雍容富丽的唐朝,清婉哀凄的宋代。  相似文献   

10.
唐人写下了大量的咏杨柳的诗,这些诗在《诗经》表送别、六别人表相思、岁月流逝意象的基础上,拓展了杨柳的意象,使之成为诗人发思古幽情的媒介、表盛衰之感受的载体,更作为一种市侩人格的象征。杨柳的外在形象,经唐代诗人审美内化后,融入复杂的情感因素、化内涵,折射了唐人意蕴复杂的杨柳情结。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的丁香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媛 《文学教育(上)》2009,(15):157-157
中国人爱花,更爱用花来寄托自己的愿望和志向。老百姓,用花来析福。诗人用莲花表达自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德,用梅花言自己坚贞的节操……。无论是牡丹的富贵,还是梅花的桀骜,最贴合中国人内心的却是那不起眼的丁香花。  相似文献   

12.
诗人与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大概因为她总是凌霜傲雪、独自开放的缘故吧,梅,以清新脱俗、孤傲高洁的品格赢得了不少诗人的钟爱。他们或寻梅、或探梅、或访梅,写下了一首首咏梅佳作,情思隽永,广为传诵。遥想当年,唐代诗人孟浩然寻梅,骑驴奔  相似文献   

13.
死亡在人类行为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美国自白派诗人所表露的死亡情结因其"开放"气质,受人关注.其所表露的死亡情结呈现出独特的表现形式,有其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4.
在宋代,梅花馔已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重要菜品。人们将梅花融入各种食物之中,做成了多种多样美味可口的梅花馔。不仅丰富了菜品,而且反映出了宋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首先介绍了梅花诗的发展历程,梅花从先秦时期注重它的果实即实用功能,发展到魏晋时期对梅花审美功能的发现初露端倪,再到宋朝文人士大夫注重梅的形态内涵即注重梅的品格象征寓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宋朝这一审美象征功用的发现是梅花发展史上梅花意象发生转变的关键时期,很多文人士大夫生发出对梅花的喜爱,进而形成独特的文人梅花情结。张道洽作为南宋末期的诗人,以300余首的梅花诗获封"梅花诗人"。在内容上,题材多样,有岭梅,千叶梅,照水梅,瓶梅,墨梅,寻梅,折梅,嗅梅,仿梅,忆梅;在艺术上,清洁,平和,随意而发真情,但又不免单调,重复。  相似文献   

16.
庞德是20世纪的一位伟大诗人,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进而形成了他特殊的中国“情结”。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朦胧诗中普遍存在的民族情结,探寻朦胧诗中民族情结的形成原因及表现,对朦胧诗作了历史的剖析考察,并把朦胧诗与当今艺术形式进行横向比较研究,认为朦胧诗开一代诗风,对中国新诗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唐宋诗歌地理中的庾岭梅花,因其地理空间和形态审美特色,具有梅信之始、华夷分野、贬谪之地理时空坐标的文化意义,承载了唐宋诗人对岭南的地理文化体认和他们的历史意识、人文情怀、政治抱负、人格理想等多重文化内涵,是唐宋诗歌中重要的文化意象之一。在唐宋诗歌中,庾岭梅花不仅作为一个地景给人留下地理空间感、场景感,它更是唐宋诗人心中的某种象喻,亦是唐宋文人一朵别样的生命之花,它诗性地展现了唐宋文人别离与思归、忧国与归隐、怨愤与旷达的二元之生命情怀,以及他们家国通一之人文精神,既加深了唐宋南贬诗歌的文化内蕴,又丰富了唐宋孤山梅花所奠定的梅花意象“清”之人格意味与美学品格。其彰显的家国通一的儒家“仁”之精神,与孤山梅花彰显的自由自适之道统精神相合,在唐宋诗歌梅花意象由物色形象向人格图腾的诗性嬗变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淑英 《贺州学院学报》2008,24(3):41-43,57
唐宋两个朝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唐宋诗人的寿命、年龄看起来只是一种简单的生命现象,实际上却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和文学信息,与诗人的创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生存状况。而其中又以诗人创作中的“四十岁现象”最引人注意。  相似文献   

20.
唐宋两个朝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唐宋诗人的寿命、年龄看起来只是一种简单的生命现象,实际上却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和文学信息,与诗人的创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生存状况。而其中又以诗人创作中的“四十岁现象”最引人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