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7分钟后,新华网发出快讯:"12日14时35分左右,北京地区明显感觉到有地震发生。"25分钟后,新华网再发快讯:"四川汶川发生7.6级地震"(注:后地震级别两次修正至8.0级)。由此,一石激起千层浪,国人的平静生活一下子被媒体打破,世界的目光顷刻聚焦中国。  相似文献   

2.
王红蕾 《记者摇篮》2009,(11):47-48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14时45分,地震发生后仅17分钟,新华社就向全世界发出第一条英文快讯,两分钟后发出简明消息:“经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发生7.6级地震。”15时4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发出第一条地震快讯。地震发生32分钟后,中央电视台一条关于汶川地震的口播新闻传遍全国各地。16时40分,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随温总理上专机,奔赴灾区,并播出温总理在专机上发表的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3.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7分钟后,新华网发出快讯:"12日14时35分左右,北京地区明显感觉到有地震发生."25分钟后,新华网再发快讯:"四川汶川发生7.6级地震"(注:后地震级别两次修正至8.0级).由此,一石激起千层浪,国人的平静生活一下子被媒体打破,世界的目光顷刻聚焦中国.  相似文献   

4.
国家媒体是国家形象的重要塑造者和传播者,近年来突发性灾难事件在我国频发,如何在灾难事件中扭转及重塑国家形象成为政府和传播学界重点关注的问题。对突发灾难事件的文献研究表明,近年来学者对具体突发事件分析频率最高的是2008年汶川地震。①中国媒体史无前例地对此地震灾难事件进行了全方位、大规模的报道,并取得了较高的国家形象评估结果。②汶川地震后,我国媒体快速及时地公开信息,新华社在地震发生10多分钟后,就发出了第一条快讯,第一张地震图片也由新华社在地震发生28分钟后迅速发出。③中央电视台从5月12日15:26央视播送中心发出第一套海事卫星通信设备到6月2日,新闻中心总共动用卫星传送设备42台,完成传送475次,提供传送及直播信号1080个小时。  相似文献   

5.
邱翔 《中国广播》2008,(9):34-35
5月12日汶川的灾情就是集结号,中央、地方各路媒体迅速行动,“千方百计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以最快的速度向全国、全世界报告汶川发生了什么。地震发生后的17分钟,14:45,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出第一条英文快讯,两分钟后发出简明消息;15:00,中央电视台第一条关于汶川地震的口播新闻出现在荧屏上;15:04,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电波发出第一条地震快讯……  相似文献   

6.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大地震。7分钟后,新华网发出快讯:12日14时35分左右,北京地区明显感觉到有地震发生。25分钟后,新华网再发快讯:四川汶川发生7.6级地震(注:后地震级别两次修正至8.0级)。由此,一石激起千层浪,国人的平静生活一下子被打破,世界的目光顷刻聚焦中国。  相似文献   

7.
何涛 《中国广播》2008,(7):100-101
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成都市区有明显震感。地震发生后,成都人民广播电台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在撤离疏散工作告一段落后,电台领导和所有员工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马上投入紧张工作。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媒科技》2008,(5):10-13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媒体迅速做出反应,立即派遣报道小组奔赴地震地区,进行现场报道。  相似文献   

9.
从地震报道看传统媒体的创新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名网友的震后"网络168小时" 5月12日14:28,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 14:35,地震发生仅7分钟后,第一个灾区网友描述地震情况的帖子发到了"百度贴吧"的地震吧上. 14:46,新华网发出第一条关于汶川大地震的消息.  相似文献   

10.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的强烈地震。地震发生几分钟后,国际各大媒体就纷纷把中国地震作为国际报道的重头戏,对地震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作为公认的美国报界国际报道最具影响力、对美国其他主流报纸的新闻决策起引导作用的报纸——纽约时报也对这一重大事件作了全程跟踪报道。  相似文献   

11.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的强烈地震.地震发生几分钟后,国际各大媒体就纷纷把中国地震作为国际报道的重头戏,对地震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作为公认的美国报界国际报道最具影响力、对美国其他主流报纸的新闻决策起引导作用的报纸--纽约时报也对这一重大事件作了全程跟踪报道.  相似文献   

12.
汶川地震发生后,西方媒体对华正面报道增多,对华态度急剧改变。就连一些平时对中国抱有偏见的西方媒体,也给中国打了高分。此次西方媒体报道态度的转变,其中原由不能不引起国人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抗震报道中广播媒体的功能回归与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仇琼 《新闻实践》2008,(6):12-13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的传统主流媒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第一时间向公众公开透明地报道了这次地震的消息,并持续不断地提供灾情最新信息和抗震救灾丰富信息。灾难降临时,广播凸显了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请千万不要害怕,更不要慌张……"成都人民广播电台女主播孙静在灾后坚持直播100分钟,发出了当地媒体的第一个声音。市民在广播节目中互通消息、互相安慰,市政府震后第一号公告也通过广播节目传达到社会;  相似文献   

14.
向抢险救灾第一线的记者致敬!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32分钟后,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报道了重大灾难的发生;52分钟后推出直播特别节目《关注汶川地震》;在温家宝总理乘坐的飞机降落成都10余分钟后,  相似文献   

15.
在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的那些日子里,在我国的大江南北,不管是在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流动的汽车里,平常并不被一些人看好的收音机,重新受到重视,许多人都非常专注地围拢在收音机旁收听广播。一时间,在全国许多地方,尤其是四川、甘肃等地震灾区,收音机成为电器城最畅销的物品。在甘肃省,因为买不到收音机,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我国经历了2008年雪灾、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多起突发自然灾难,突发自然灾难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结果都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17.
青山 《新闻导刊》2008,(3):22-24
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最严重、损失最大的灾难。汶川地震是天灾,也是大考,考验媒体在救灾报道中的作用;考验记者、主持人、把关人的基本素质。电视和网络媒体的24小时滚动直播,激发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信心和勇气,也将媒体的诸多不足暴露在观众和读者眼前。  相似文献   

18.
陈婕 《新闻实践》2008,(7):73-73
面对5.12汶川大地震,新闻媒体从中表现出的开放姿态、人文理念、技术手段都令人耳目一新.可以说,在中国灾难报道史上,这都是值得纪念的一笔.从地震发生后的几分钟一直到现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网络传播得到了飞速发展,它对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的影响,不仅影响着政治和经济,而且还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并且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以汶川地震为研究个案,透过汶川地震看网络议程设置。深入分析了在新的传播环境下,网络媒体议程设置的新发展和新变化,最终笔者认为汶川地震标志着网络媒体正成为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20.
"碰上突发大事,老百姓不再只是抢看凤凰台,而是紧盯中央电视台直播!"2008年5·12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媒体一改以往对重大灾害报道被动、迟缓,甚至缺席、失语的状态,在第一时间迅速掌握新闻话语权,名副其实地担当起信息传播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