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D是“小同”而不是“小董”;阿Q是有辫子的中国人,小D是剪了辫子的中国人;小D长大以后就是另一个阿Q。阿Q在中国是不会死的。这样的命名,不仅显示了作者的匠心独运。而且加深了作品的悲剧意义。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曾经给悲剧和喜剧下过定义,他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火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阿Q正传》的形式和风格并不是单一的,是喜剧艺术还是悲剧艺术,这就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3.
《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篇杰作,作品创造了不朽的典型阿Q,概括了那个时代国民精神某些方面的本质;描写了清朝末年的社会生活;反映了辛亥革命妥协、不彻底的历史悲剧。《阿Q正传》之所以赢得了高度的评价,不仅在于其深刻的思想,还与其完美的艺术手法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阿Q的性格特征——精神胜利法及其产生的原因和社会意义,即通过阿Q这一典型形象,写出了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当时中国农村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使广大读者重温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在批判了其妥协性、不彻底性中,揭露了中国的民族劣根性,揭示了病态社会人们的病苦.同时,高度赞美了鲁迅先生在教人“反省”,催人自新;让人精神获得解放,思想冲破牢笼,以革除贫穷、愚昧、落后、野蛮、禁锢,从而实现人的现代化,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启蒙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5.
张定力 《考试周刊》2009,(13):49-49
鲁迅的小说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创作诠释了他完全是一个成熟的艺术大师。他熟练地驾驭着独特的艺术方法和技巧来展开对生活的描写和对形象的塑造,使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具有不可摹拟的特色.是世界文学艺术长廊中杰出的精品。从思想性到艺术性,都为我们的实际教学带来了难度,深感无从下手,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感觉对大师小说中词语的揣摩,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在此浅析《阿Q正传》小说中的用词来一睹其用词的经典之妙。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对鲁迅的文章是“深恶而痛绝”的。一来枯燥无味,二来又是重点之最,免不了成为考试的焦点。从来认为,自己不适合读鲁迅的文章,一来深奥难懂,二来没有那种义愤填膺的精神。直至最近,读了《阿Q正传》之后,才突然发觉鲁迅并非我想像的那样复杂,鲁迅的文章也并非真正枯燥无味,细细品味,还真的很有些幽默味。——题记  相似文献   

7.
本文指出阿Q这个形象,不仅有现实意义,而且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不仅有国内意义,而且有国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抓住小说开篇所言“仿佛思想里有鬼似的”,探讨鲁迅先生写《阿Q正传》的三个原因;分析了阿Q恋爱的悲剧根源;并探讨了小说结局“大团圆”的悲剧因素,深入地分析了阿Q的悲剧命运及小说深刻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抓住小说开篇所言"仿佛思想里有鬼似的",探讨鲁迅先生写《阿Q正传》的三个原因;分析了阿Q恋爱的悲剧根源;并探讨了小说结局"大团圆"的悲剧因素,深入地分析了阿Q的悲剧命运及小说深刻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阿Q是鲁迅先生中篇小说<阿Q正传>中的一个典型人物,他是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他那永不衰败的"精神胜利法"的实施,以及为此所做出的言行举止,常常令人捧腹大笑;他那逆来顺受、听天由命、想反抗却又不敢反抗、受人欺凌的种种不幸遭遇让我们潸然泪下或深表同情.<阿Q正传>带给读者的这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喜交集"的艺术感受,使我们真正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相似文献   

11.
《阿Q正传》     
一、课文悟读鲁迅是中国白话小说的开山祖师。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的《狂人日记》,它所运用的意识流手法、心理独白等都是很地道的。其实,《阿Q正传》也是如此。想当年,《阿Q正传》在《晨报副刊》陆续发表后,马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第四章刚登完,沈雁冰就发表文章,称全文虽未写完,但“实是一部杰作”(《小说月报·通信》)。西谛(郑振铎)于1926年发表的《呐喊》一文中曾预言:“《阿Q正传》在中国近来文坛上的地位却是无比的;将来恐也成世界最熟知中国现代的代表作了。”鲁迅为什么要创作《阿Q正传》这篇…  相似文献   

12.
《阿Q正传》中阿Q形象的典型意义以及作品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已被众多研究者们反复论证,我认为在艺术特色方面《阿Q正传》有三点尤其值得关注,它们体现了鲁迅在小说创作上继承本国文化传统与吸收外来文化营养的巧妙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阿Q所处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阶级属性等方面,试证阿Q不但是个农民,而且是病态社会中最不幸的农民,从而驳斥了某些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14.
以系统功能语法的人际意义理论为基础,从情态语气的视角,可以分析《阿Q正传》中的主人公与周围人物间的人际关系,阐释人际意义在揭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鲁迅逝世60周年和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诞辰130周年.这两位文学巨匠虽然未曾谋面,倒也有过文字方面的关系.鲁迅的不朽之作《阿Q正传》的法文译文,就是经罗兰的推荐,于1926年在法国左翼文学刊物《欧洲》上发表的,迄今恰好70周年了.  相似文献   

16.
以系统功能语法的人际意义理论为基础,从情态语气的视角,可以分析<阿Q正传>中的主人公与周围人物间的人际关系,阐释人际意义在揭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阿Q正传》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最初发表于《晨报副刊》,后收入《呐喊》。是鲁迅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说它既是中国文学园地的杰作,也是世界文学园地的杰作。鲁迅塑造的阿Q这一艺术形象,在中国早已是妇孺皆知,在世界也是公认的典型形象。鲁迅在谈到这篇小说的写作动机时曾经说过,主要是为了揭示"国人的灵魂。"(《阿Q正传?英文版序》)鲁迅在这篇小说中表现出来的改造"国民性"的思想;鲁迅对阿Q表现表现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小说的中心人物是乡村流浪汉阿Q。《阿Q正传》通过阿Q和他周围人的冷漠形象地揭示了中国农民的麻木和不觉悟,揭示了人性的弱点,也折射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致命弱点。  相似文献   

18.
在全国热烈庆祝华国锋同志担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热烈庆祝以华国锋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五张江姚“四人帮”反党集团篡党夺权阴谋的伟大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论十大关系》发表了,这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9.
《阿Q正传》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Q的性格本质是由“奴隶意识”和“帝王意识”构成的。阿Q是一个象征符号,他是对中国人的高度的精神本质的象征,而且未庄的所有人都与阿Q在精神本质上一脉相成。《阿Q正传》采用的是一种反讽的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20.
《阿 Q 正传》是鲁迅先生最著名 的作品,被誉为“现代中国小说中唯 一享有国际盛誉的作品”(美国学者 夏志清语)。关于阿 Q 的诞生,说来 还挺有趣的呢。 1921 年,鲁迅在绍兴初级师范 学堂任教时的学生、散文作家孙伏园 主编《晨报副镌》。他向鲁迅约稿,说 副镌新添了一个栏目,叫做“开心 话”,每周一次 。鲁迅答应了孙伏园 的请求。 写什么好呢?鲁迅脑海里浮现 出一个打杂的短工———赤背,赤 脚,黄辫子,厚嘴唇,头戴一顶黑色 的、半圆形的毡帽,那帽边翻起一寸 多高,“三十岁左右,样子平平常常, 有农民式的质朴,愚蠢,但也很沾了 些游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