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词“往”、“望”是近代汉语中常见的方向类介词,学者对它们的演变发展多有研究,如日本的香坂顺一先生在其《水浒词汇研究》(虚词部分)中谈到:“往”、“望”作为同类介词,发展到元代,其用法已有差别,“望”可引进处所,也可引进对象,“往”只引进处所。元明之际,“望”逐渐成为“往”的附类,最终在明代的共同语里“往”兼并了“望”,“望”只保存在某些方言里。  相似文献   

2.
“老师,王晓又往我水瓶里吐口水!”“老师,王晓往我椅子上涂胶水!”“老师,王晓……”又是王晓!他的名字成为同学们告状的“关键词”!难怪其他老师说他是匹“害群之马”,这不,又掀起阵阵波澜了!在学校体育节期间,我得好好“关照”这个“小调皮”,免得班级被搅乱了!我这样想着。  相似文献   

3.
对《硕鼠》里的“逝将去女”一句,课本是这样注释的:“逝,往。逝将去女,将去女而逝。”这注解的依据源自《毛诗》郑笺,郑玄注曰:“逝,往也,往矣将去女,与之诀别之辞。”但课本注解不能令人信服。它不仅移动了词序。而且增了一个“而”字,增字解经是训诂的大忌。另外,结合下句“适彼乐土”来看,“逝”与“适”同义,显得累赘。所以,把“逝”释作“往”不妥。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个教育演示:一位老师拿出一个广口瓶,放入若干鸡蛋大小的鹅卵石,直到高出瓶口为止,然后问学生:“瓶子满了吗芽”学生答道:“满了。”接着,教师往瓶里装碎石,摇了摇,又问:“现在满了吗芽”有学生答道:“可能还没有。”随后,教师又拿出沙子往里装,使劲拍了拍,又问:“现在满了吗芽”学生们大声应道:“没满选”最后,老师拿出一壶水往里倒,直到水面与瓶口齐平。他望着学生:“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芽”结论当然不止一个。老师最后说:“我想告诉你们的是,如果不先把大石块放进瓶子里,也许你就永远也没有机会把它们放进去了。”这个教育演示给人…  相似文献   

5.
起步之时与起步之处,是为“起点”。
  当初研究校门改建方案时,对年轻的设计师,我要求他们不要把校门就当作一张“门”。因为,从此起步,无论是往里还是往外,它都是“起点”,要有能让人在此驻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真闷呀,没事儿做。”表弟躺在沙发上,不知该干什么。“去看书呀!”我提建议说。“好主意!”他边说边往书房走,但很快又跑了回来:“表哥,书房里没开灯,里边阴森森的,万一有鬼怎么办?还是你带我一起去吧。”没办法,我只好带他去拿书。过道上黑黑的,我想趁机吓吓他。我悄悄溜到别的房间,尖叫一声,接着把手伸直,一蹦一蹦地朝表弟逼近。表弟大喊“救命”,逃回客厅。真是个胆小鬼!晚上十点钟,我们一家都睡觉了。忽然,一只手抓住我,向我靠近,把我往里挤。我热得要命,我起来一看,整张床让表弟占了一大半。“嗨!你怎么占了这么多位置还往里挤呀?很…  相似文献   

7.
“往X里V”是一个以动词为中心的偏正结构短语。在现代汉语(尤其是口语)中的使用频率是比较高的。此格式中的“往”是一个典型的介词,表示动词“V”施加动作的方向或者处所。“V”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单音节的、表示各种行为动作的动词,对此是没有什么异议的。问题就出在“X”和“里”上。在汉语学习中,民族学生经常弄错或是理解不了。他们造了这样的句子:“他拿了一块糖就往嘴放。”“艾山脱掉衣服就往水跳。”老师指出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学校提拔了两名骨干教师当副校长,可现在全走了。真是提拔一个走一个啊!”近日,一所山区学校的校长一脸无奈地对记者倒出苦水。学校千辛万苦培养出自己的“本土精英”,却最终流失。长期以来,乡村的教师往镇里走,镇里的往县里走,县里的往市里走,市里的往更为发达的地区走。多数农村骨干教师逆向流动,加剧了农村教育的贫瘠。  相似文献   

9.
“大嘴人”     
一次,我和爸爸、同学“大嘴人”一起去吃饭。菜来了,原来是放满干辣椒的田螺。菜刚上桌,“大嘴人”就大声叫:“快点上饭。”说完,拿起筷子就把田螺往碗里夹,他左手托着田螺,右手拿着筷子把肉往外掏,再用嘴一吸,肉就乖乖滚进了他的  相似文献   

10.
“吱——”门被轻轻地推开了一条缝儿,我往里窥探着。“太好了,家里没人。”我不禁大叫起来,便大步流星般地进了屋。可是望  相似文献   

11.
关于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近期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以文本体式为依据确定教学内容,“关键是引导学生往‘散文里’走,往‘作者的独特经验里’走”。另一种则认为.“超越文本体式的约束,走向哲学思维”。  相似文献   

12.
今年高考作文明确提出分“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信息。其中“发展等级”规定了4个方面,“有文采”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怎样使一篇高考作文“有文采”呢?一在语言上下功夫高考作文要力求词汇丰富,特别要恰当多用修饰语。文中的定语、状语和补语要选用最有表现力的词语。例如“李师傅往炉里添了煤,火很快就旺起来了”,如果改成“李师傅轻快地往炉里添了几铲煤,不一会儿,  相似文献   

13.
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有这么几句:“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语文》高四册)几乎所有注本都释“如”为“往”。可我们仔细一想,就会产生一个疑问:文天祥已经“至高邮”,“行城子河”,“至海陵”了,怎么又往高邮附近的“高沙”去呢?“文天祥脱险行程示意图”(课本第274页)清楚地告诉我们,文天祥是“至海陵”后直接往“海安”去的。是不是示意图有误?  相似文献   

14.
编辑部的老师们:您们好!我叫李畅,是一名初三学生。从读小学起我就喜欢上了美丽活泼的《小溪流》。我也曾想坐上“作文碰碰车”在文学乐园里尽情地游玩一番;也曾想在“梦幻广场“实现自己绚丽多彩的梦想;还想往“悄悄话信箱”里投进一个个小秘密;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春节联欢晚会有一个《连队里过大年》的军旅歌舞。战士们载歌载舞,往营房的墙壁上挂喜气洋洋的大红灯笼,大红灯笼上赫然写着“欢渡春节”四个醒目的大字。这里“欢渡”的“渡”是别字,应该是“度”。此“渡”非彼“度”。“渡”是指由这一岸到那一岸,如“横渡”“远渡重洋”“飞  相似文献   

16.
《郑人买履》里,有“至之市”句。课本(初一一册)上译“等到去集市”,“至”到,等到。之,往,去。大部分文言读本、参考资料上,都把“之”译为“往”,“去”,划作动词(见《初中语文辅导》,《古代作品讲析》《中学古文译注》等)。这样,“至之市”就显得有点费解,就是把“至之”理解成同义词合用,我觉着也有点  相似文献   

17.
一日早上,轮到值日,笔者悄悄跟在学校两位“少年警校”队员的后面,看他们如何检查班级的卫生情况。只见一位学生将手往窗台上一抹,说道:“你瞧瞧,还有灰尘,扣掉 1分!”另一位学生将头往教室里一伸,望见了墙角有一张小纸片,批评道:“瞧瞧看,你们班,地上的纸都没有扫干净,扣掉1分!”班上琅琅的读书声戛然而止,学生们大眼瞪小  相似文献   

18.
“服装店”     
一天户外活动时,孩子们都玩得很带劲,我发现有许多孩子头上有汗,我示意他们脱衣服。许多小朋友脱下衣服,往我手里一塞,就跑开了。我一边抱着衣服往活动室里走,一边吆喝道:“这么多的衣服,我要去卖掉它们了!”小朋友们一个个一边伸手拿衣服,一边说:“我卖一件!”“我也卖一件!”显然,他们把“买”“卖”混淆了。我说:“好呀,可是衣服乱七八糟的,谁要?”“不要,不要!”孩子们都摆摆手说。“请你们把衣服加工整理好,再送到‘服装店’来,我卖给你们!”孩子们一个个拿回自  相似文献   

19.
近段时间,在读书看报不经意之中,看到“如厕”悄无声息地替代了“入厕”,登上了大雅之堂。的确,在很多收费公厕门前摆放着“入厕2毛”、“入厕3角”等字样的牌子。那么,到底是“入厕”还是“如厕”呢?或者二者通用呢?既然如此,总要探究一番,以正视听。且看“如”读“rú”,本义是随从,旧时以女嫁为从人,所以“如”是女、口结构,在“如厕”一词中是到、往的意思。故“如厕”一词是一个介词结构,是到厕所,往厕所的意思。“入”读“rù”,独体字,进来或进去,跟“出”相对。故“入厕”一词是一个动宾结构,是进厕所里来或进厕所里去之意。由此可…  相似文献   

20.
听说我接任的大班有个叫陈超的小朋友,是有名的“调皮大王”。 果然在开学的第一天,我就领教了他的“精彩表演”。喝完牛奶后他把杯子扣到别人头上;午饭时又把饭抓到别的小朋友碗里,往小朋友碗里吐唾沫;活动中对小朋友粗暴无礼,在安安静静的教室里他突然发出一声怪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