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蒲松龄成孤愤之书,继承中国传统风雅抒愤懑以风(讽)世的传统。春秋以至秦汉时期,孤愤之情主要表现在现实社会政治的感发和人的悲剧性遭遇的抒发。魏晋南北朝时期,孤愤之说不仅仅是对社会政治情志的抒发,逐渐转向对个人情怀和生命遭际的抒发。中唐,元白新乐府运动为君、为臣、为事而作。以至明清,孤愤之说贯穿整个文学史。  相似文献   

2.
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20多篇“科举士子”题材的小说。蒲氏自19岁至72岁一直不绝于追求科举,然而却屡试屡败,坎坷异常,因而郁积“孤愤”之情。“孤愤”才是他从事《聊斋》中“科举士子”小说创作的真正动力。  相似文献   

3.
许博渊 《教育》2009,(9):48-49
清代伟大的文学家蒲松龄够倒霉的,一辈子没有考取功名。小时候曾以优异成绩通过最低层的考试,得中秀才,此后的乡试就屡战屡败。从24岁开始到63岁,将近40年问多次参加乡试,有文字记录可考的就有7次,每一次都名落孙山,直到71岁高龄,才按照惯例被授予贡生名义,也就是接受政府补贴的大学生,相当于举人的副榜。因为离进士及第还差得远,所以没有希望入仕为官,高官厚禄与他无缘,  相似文献   

4.
清代伟大的文学家蒲松龄够倒霉的,一辈子没有考取功名。小时候曾以优异成绩通过最低层的考试,得中秀才,此后的乡试就屡战屡败。从24岁开始到63岁,将近40年间多次参加乡试,有文字记录可考的就有7  相似文献   

5.
<正>蒲松龄先生平日里除了进京赶考,很少出门游历,在家乡舌耕数十载。一辈子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按理说并没有什么新奇的写作素材,混世度日罢了!可他偏偏写出了一篇篇为世人称道的精彩故事,光收录在《聊斋志异》里的故事就有491篇之多。细究原因,原来是他办的一个露天"文化茶座"在不断给他提供写志怪小说的灵感。  相似文献   

6.
《聊斋志异》被誉为中国古代文言小说史上的高峰之一,是清代文言小说的代表作。究其因,一方面是《聊斋志异》本身的艺术成就辉耀于文言小说史,如“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的创作手法(1),人物形象的鲜明塑造等;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对《聊斋志异》思想成就的高度赞扬,此种赞扬基本上源自于《聊斋志异》的“孤愤说”,如对社会黑暗的暴露与鞭挞等。蒲松龄在《聊斋自志》自云“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但我们不能因此而高估《聊斋志异》的思想价值。要恰当地认识《聊斋志异》的思想意义,不能不深入蒲松龄“孤愤”的实质所在,追究蒲松龄产生“孤愤”的现实原因。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文化的镜象折射,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层面,可以窥见到这个民族绚丽多姿的文化形态和传统审美心理;而词汇是与社会发展关系最密切的语言系统,是民族文化,经语言形式折射后的焦点。所以,透过词义、词义的演变、词语的运用,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及其发展变化。“东”,甲骨、金石文字中,其字形都象两端扎起来的口袋。高鸿线《字例》日:“按东,近人徐中玉、丁山均以为橐之初文是也。埠仓有底回囊,无底日橐。字原象两端无底,以绳束之之形。后世借为东西之东,久借不归,乃另造橐字。”“西”,《说文解字》曰:“鸟在巢上…  相似文献   

8.
苏曼殊的诗歌集革命气质、浪漫情调与禅子法性于一体,而这一艺术特色又跟他既是民主革命志士,又是耽禅性真的僧人,同时还是个情缘未了的俗人这一特殊身份有关。  相似文献   

9.
北宋一代文宗欧阳修进士及第后曾在洛阳任职三年,其间创作各类文章30多篇,显现出多元的审美取向和丰富的文化内蕴,突出体现为:山川与人文相融的山水文化,讲究映衬与自然的园林文化,心灵放纵与雅致脱俗的闲情文化,淳厚、融和的民俗文化,胸怀天下、忠直、忧患的士大夫精神文化。欧阳修用生花妙笔,抒写描画着洛阳文化的绚丽与多姿,传扬着洛阳人的生活情趣与人生态度,并借以代代相传,成为塑造洛阳城市品格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小说由于受宗教文化、民族审美习惯等因素影响,大抵作着同样的“团圆梦”,这就使那些能突破团圆俗套的作品显得尤其可贵。本文从创作动机、人物设计、结局安排三个方面深入考察了悲剧性历史小说的道德文化内蕴,探究了历史小说悲剧性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的故居,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浦家庄的南北大街上。走进大门,迎面是一座十分幽静的小院,这就是古往今来誉满天下的聊斋。古色古雅的聊斋,主要是三间老瓦北屋。屋门极为精致上边寓悬着研究蒲松龄的著名专家路大荒先生题写的“聊斋”匾额。进门后,又可看见正墙上挂着清代著名画家宋湘鳞精心为蒲松龄画的像。画像两边是郭沫若同志一九六  相似文献   

12.
蒲松龄在文学思想方面.提出了“寄托孤愤”理论;在小说创作中,抒发了自己的孤愤之情。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主要通过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抒发自己对黑暗现实嫉恶如仇的情感;通过“寒士”的厄运.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病,表现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通过“异史氏日”的精彩阐述.来宣泄自己胸中的块垒。  相似文献   

13.
在基础教育领域,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一线教师们采取各式各样的教学模式践行各种类型的“科学探究”,处于百花齐放的格局。反思“科学探究”实践,怎样的教学活动才是“科学探究”?一线教师怎样引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从“HPS教育”的历史流变来看,科学教育已经从“科学史、科学哲学向科学教育渗透”阶段转向“建构科学史融入科学课程教学模式并付诸实施”阶段。  相似文献   

14.
古老美丽的上巳节集亲水节、情人节、求子节、诗歌节、书法节于一身,丰富的节俗活动雅俗共赏,普适性极强,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万物有灵观和自然崇拜是其思想基础,生命自由的精神为其文化内核。  相似文献   

15.
我国著名古典小说《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1640-1715),他有一个雅号——“柳泉居士”。然而有关这个雅号的趣闻轶事,却不大为人所知。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蒲松龄的生平事迹,对蒲松龄的诗歌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评论。限于篇幅,本文用笔侧重于内容,对艺术形式只稍有涉及。在分析内容时又突出重点,只对三种最重要、最能反映其创作个性的题材类型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评析,这三种诗分别为:咏怀诗、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以及表现亲情、友情和知遇之恩的诗。  相似文献   

17.
闽台古厝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宝库中精彩而辉煌的组成部分,以闽台传统古厝装饰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从装饰艺术语言、装饰内蕴和装饰艺术文化题材几个方面诠释闽台建筑装饰艺术所蕴含的内在文化精神,为更好的继承和发扬闽台建筑装饰艺术提供启示性元素。  相似文献   

18.
山东淄川县(今淄博市淄川区)蒲家计的蒲松龄,平日很少出门游历,就呆在家乡舌耕(教书).他一辈子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按理是没有多少写作材料的.  相似文献   

19.
从五四以来山东就是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重镇,深邃厚重的齐鲁文化滋润了一代叉一代的山东作家,使山东乡土文学呈现出独特美学与文化风貌。其实,正如山东多样的地理风貌,齐鲁文化内部也是多彩纷呈。一直居住在蓬莱,拥抱着乡土的凌可新,他的有关大海、山林、丘陵的乡土之作,将水汽蒸腾、云雾缭绕的蓬莱——登州地形图带进中国新时期文坛;他的有关孤独的守海人、倔强的护林员、倜傥的看园人的故事,将充满着灵气与想象的东夷文化带进了中国当代文学。凌可新传承着嗜新好异、疏阔豁达的开放外倾形的东夷——齐文化的胶东小说,不是背对喧嚣多变充满物质主义的都市和正在吞噬中国本土文化的全球化,以拒斥的姿态来抒写乡土挽歌悲调,而是面对这双重经济和文化语境去挖掘中国乡土文化中现代性和开放性内蕴,因而,  相似文献   

20.
《儒林外史》塑造了一批老年人的形象,作者赋予了这些老年人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小说文本中,老年人承担起了教育青年人的重任,他们对青年人的教育不仅集中体现了儒家传统文化的思想,也展现出中国特殊的伦理教化型的社会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