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识记和背诵,教学和智力发展就是不可思议的。”多背些好文章,可以丰富语汇,培养语感,陶冶情操,受益终身。因此,在指导背诵之前,老师首先要讲清背诵的重要意义,使自己的教学对象在真正明确了背诵的重要性之后,由“要我背”转化为“我要背”的自觉行动。有了自觉行动,老师再给予恰到好处的指导,就会变“死记硬背”为“活记乐背”“活记易背”,背得轻松,记得牢固。不同类型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方法背诵。1、重章叠句的诗歌采用更换词语法《伐檀》这一课采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法淋漓尽致地抒发感情,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成语大国,是成语资源极其丰富、成语文化普及率极高的国家.成语是汉语言精华,是中华传统文化浓缩本和“小百科”,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和珍品.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一、二学段单元练习中编排的“读读背背”和第三学段单元练习中编排的“诵读与积累”,其实就是我们平时常见的成语或四字词语,原先是“熟记成语”,为了避免有的不是成语的说法,后来编者改成了现在的“读读背背”和“诵读与积累”.此内容是苏教版教材编排的一个鲜明特色,统观全套教材,这类练习不但一以贯之,并有随学段不断增容的趋势:在第一学段的各册中,每次练习大都要求熟记4个成语或词语,而第二、三学段每次练习增加到8至12个.那么,面对这些成语或四字词语就是让学生简单地读读背背吗?尤其是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理念指导下,如何把“读读背背”与“积极语用”紧密结合起来(所谓“积极语用”就是积极地听说读写思),应值得我们好好地去探究.现谈几点拙见,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一、不能要求学生背词语解释很多老师要求学生一字不落的背词义解释。当学生把“花衣裳”的“花”解释为“衣服的颜色有很多种”时,老师认为是错误的,必须写成字典里的解释“颜色杂”。这背离了教材及“大纲”的精神。语文教材不要求背词的解释,“大纲”对词语的要求是...  相似文献   

4.
孟谦 《山东教育》2009,(5):31-31
在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中,每一个单元练习都有一个“读读背背”的环节,其中一项内容是读、记四字词语,这些词语一般与本单元的内容有所联系,在词义上都互相有着一定的关联性。如:三年级有篇课文《庐山的云雾》,在随后的单元练习的“读读背背”中出现了这八个四字词语:  相似文献   

5.
在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中,每一个单元练习都有一个“读读背背”的环节,其中一项内容是读、记四字词语,这些词语一般与本单元的内容有所联系,在词义上都互相有着一定的关联性。如:三年级有篇课文《庐山的云雾》,在随后的单元练习“读读背背”环节中出现了这八个四字词语:  相似文献   

6.
“品”词     
学习《药》一文时,分析“康大叔”这一人物,我从“品”词入手。康大叔卖“人血馒头”给华老栓这一段,学生“品”得有滋有味。学生首先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值得“品”的词语,然后拿与它近义的词语进行比较,“品”出文中词语的准确与形象性。学生:康大叔的“抢”与“抓”,一个急,一个缓;“扯”与“撕”,一个武,一个文;“裹”与“托”,一个粗,一个雅;“塞”与“递”,一个横,一个柔;“抓”与“接”,一个贪婪,一个平淡;“捏一捏”与“掂一掂”,一个内行,一个外行。这一“品”,“品”出了兴趣,“品”活了思维,康大叔的凶狠、蛮横、贪婪的性格特点便…  相似文献   

7.
《爬天都峰》是五年制第五册第二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讲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的事。教学时,突出“三点”,即“抓重点、释疑点、破难点”,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凭借教材抓重点 从本册开始,教材以“训练组”为教学基本单位,以读写训练项目为重点,形成循序渐进的训练序列。本组的训练重点仍是读写基本功训练的起始─—怎样理解词语。通过上一组的训练,学生已会运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但靠查字典背注释,机械识记,很难真正弄懂意思,从而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儿子!儿子!你快过来帮个忙,妈妈抓不到,你帮我抓抓背呀!”妈妈大声地喊着。我说:“来啦!我来帮您,您哪里痒呢?”“不是这里,往左边点,不对,往下面点,再往右一点,啊,对了,就是这里,嘿嘿!再抓一抓!”妈妈心满意足地说着。我说:“我帮你抓20下,再赠送10下,怎么样?您自己可要数好喽!”  相似文献   

9.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的基本要求之一.做好学生体会文章里的思想感情的训练,对干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以《再见了,亲人》为例,谈我的几点做法:一、从关键词语入手课文在第一段叙述志愿军同大娘告别时,追述说“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在这句话中.让学生先找出并理解关键词“丢下”“背进”.丢下谁?(大娘的  相似文献   

10.
相似     
“把我规定的一段《三字经》背完,否则不许去玩!”我妈的同事正在向他那才上一年级的儿子发号施令。小家伙试探性地讨价还价起来:“爸爸,要不先背一半,我玩一会儿,然后再背剩下的?”  相似文献   

11.
在小语教学中,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也不能上成单纯的语文知识课,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文道统一的鲜明特点。多年来我在小语教学中坚持进行文道统一的探索与实践,运用了以下一些方法,收到了一定效果。一、抓重点词语。教十二册看图学文《长城》,分析第一自然段时,我启发学生抓住“长龙”、“万里”、“清楚”等词语,明白了这一段三句话都围绕一个“长”字做文章,使学生对长城  相似文献   

12.
1.理解词语的意思,必须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首先把含有这个词语的句子及段落多读几遍,把句子的意思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理清.然后,再用“抓关键字”的方法去理解词语的意思。按照这样的方法,“名列前茅”可以理解为“名次列在前面”.“窃窃私语”可以理解为“低声地说悄悄活”。  相似文献   

13.
在词汇教学中,有的同志不甚得法。他们往往把一篇课文中许多生动优美的词语抽出来,孤零零地去抠字眼、下定义,然后让学生去读去背;读熟背过之后,再让学生造句。学生茫然不知所措,只好信口“诌”来。这种教学方法怎能丰富学生词汇,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呢?  相似文献   

14.
一、剖析词语法。教学中,抓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细细剖析,使他们加深认识,受到教益。如教《我的战友邱少云》,就可紧扣“纹丝不动”一词,启发学生思考:①“纹丝不动”是什么意思?潜伏时为什么必须“纹丝不动”?②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怎样“纹丝不动”的?③邱少云为什么能做到“纹丝不动”?这样,对“纹丝不动”一词层层剖析,使邱少  相似文献   

15.
“精讲” ,即讲在精髓上 ,做到精确、精练、精彩地进行讲授。概括地说 ,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文章的词语、句段、篇章结构的能力。下面就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词语、句段、篇章结构等方面 ,谈谈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尝试讲读课的“精讲”方法。一、抓住关键词语进行精讲在小学阶段 ,词语属于语文基础知识的范畴。在讲授一篇课文时 ,教师应当准确无误地抓住关键词语来讲。什么是关键词语 ?就是在文中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词语。例如《观潮》一文中的开头一段 :“钱塘江大潮 ,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在这段话里 ,“天下奇观”这一…  相似文献   

16.
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享受阅读中的无限乐趣。我在一年级的朗读教学中做了下面一些尝试,愿与同行探讨。1.抓“词语、短语、句子”的分节朗读。“分节”朗读要在拼音教学时就进行。如在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时,每课都附带一首儿歌,这些儿歌都得老师带领学生朗读、背诵。学生在朗读儿歌时,又及时地复习了已学过的音节。在拼音教学即将结束时,我就鼓励学生借助拼音试着读一读,引导学生先画出词语。即“小蜗牛,背书包,迎着红日去学校。好长时间爬一米,天天早起不迟到”。然后按一个词一个词连起来朗读,也就…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捕捉文字信息。抓课题、抓词语、抓语段、抓“话外音”。  相似文献   

18.
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轻声自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读顺全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各是什么?2.再读课文,边读边划,把不懂的词句划下来;用“‖”标出课文各自然段,理解每段的意思;划出写“大家”和小光看企鹅的不同动作的词语,以及小光看喂食企鹅时“心想”和“没想到”的句子;这样让学生学会抓重点词语,边读边想,读懂读好课文.3.自学第一段、第四段,检查自学效果,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课后练习2的(1)、(2).  相似文献   

19.
指导学生造句方法种种○阮小平(福建省永定县湖雷中心小学)一、扩词法。先指导学生组词扩词,然后用短语造句。如用“慈祥”组扩为“慈祥的面庞”,再用这个短语造句就比较方便了。二、词意法。先让学生用词语的意思造句,然后再把词语“代换”进去。例如:非……不可…...  相似文献   

20.
“精讲”,即讲在精髓上,做到精确、精练、精彩地进行讲授,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文章的词语、句段、篇章结构的能力。下面就以小学语言教材中的词语、句段、篇章结构等方面,谈谈我在阅读教学中尝试讲读课的“精讲”方法。一、抓住关键词语进行精讲在小学阶段,词语是属于语文基础知识的范畴。在讲授一篇课文时,教师应当准确无误地抓住关键词语来讲。什么是关键词语?就是在文中具有高度概括作用的词语。例如《观潮》一文中的开头一段:“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在这段话里,“天下奇观”这一词语就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