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笔者在听课的时候,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 〈案例一〉当教师问学生某个数学问题,学生的回答正好符合教师的意图时,教师即刻就说:“你说得真棒!我们表扬他(她)。”紧接着xx/xxx,还有班级的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说:“你真棒!你真棒!”。  相似文献   

2.
在平时听课、评课中,常常听到一些教师说:“让学生配合老师上课实在难。”在评课时,也常听到有人慨叹:“某老师教得不错,就是学生配合不好。”这里说的“配合”不好,大概就是指在课堂上,师生之间未能形成和谐而有机的结合,未能圆满完成教师预定的教学任务吧。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笔者有幸到一所小学听了一节语文公开课,其中的一个环节给我印象尤深:教师检查学生朗读课文时,指名学生分段朗读,个个读得准确、流利、有滋有味,无不令听课老师赞叹。然而,当读完课文最后一段时,一女生举手并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想读第三段。”真是一语惊四座!其他学生露出惊讶的表情,教师的脸上泛起了红晕,听课教师小声议论起来。但那位教师很快就镇定了下来,并微笑着对那位同学说:“你想读,那就读吧!”女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紧张,嗓音变得有些低沉,疙疙瘩瘩地读完了第三段。我原以为这位教师就这样收场,继…  相似文献   

4.
听课杂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你还没有读完呢!”课例1:一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完课文后,为了解所读课文后的示范效果,便问学生:“刚才老师把课文都读了一遍,你们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许多学生纷纷说读得很好,听课教师也觉得无可挑剔。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读得不好!”这个孩子的话令听课教师大吃一惊,授课教师满腹疑惑地问:“那你说说,老师哪儿读得不好呢?”  相似文献   

5.
“听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为此,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明规定了教师每学期必须完成的听课次数,并依此对教师进行严格的考核。但结果往往是学校和教师都陷入“两难”的尴尬境地:对于学校来说,虽然教师的听课次数都达到了要求,但听课的效果却没有得到真实的显现;对于教师来说,尽管对听课没有兴趣,但为了完成“指标”还是要穷尽办法应付检查,甚至临时“抱佛脚”,在检查前集中突击听课乃至相互抄袭对方“听课笔记”内容。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果有人问你:你是教什么的?你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是教音乐的。不过也有例外,不久前笔者在京城听课时,问上课教师教几年级的音乐,那位教师的回答令我感叹不已:“我不是教音乐的。”我正想着不是音乐教师也把音乐课上得这么好,他接着说:“我是教学生学音乐的!”  相似文献   

7.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不管学生水平的差异、回答问题的难易程度,在学生答对问题后,一律全班拍手,而受表扬的学生则表情漠然;而如果学生答错了,教师则说:“不对,下一位。”如果学生不能回答出问题时,教师就会严厉指责:“听没听课?”这些做法虽然能及  相似文献   

8.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改善认知环境在教“梯形中位线”时,事先用电脑显示“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及图形,然后采用动画形式擦去多余线条,保留梯形形状,得推论1。再通过动画平移出三角形状,得推论2。再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用动画反映以上操作,并用问号闪烁提问:可否出现梯形中位线?演示过程如下:由动画平移及问号闪烁,提出问题:连结梯形两腰中点所得线段会有什么性质呢?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自然联想到会有梯形中位线定理。这样引入新课题,学生的认知方式会随环境而发展。利用多媒体辨析、理解数学概念容易…  相似文献   

9.
最近,有幸参加了县教研室在县实验小学举办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虽然季节寒冷,但前来听课的教师毫无寒意,因为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研究课堂教学改革问题。我也的确从观摩课上学到了点课堂教学改革的“真经”,但这“真经”却是由一名学生的一句话中悟出的。事情是这样的,执教老师讲授的是《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教师正让学生思考、分析伽利略由亚里斯多德的话得出什么结论,学生们正在谈相关的句子。教师并没说有让学生提出异议,谁知,教师刚把任务布置下去,一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俺讨论讨论行吗?”当时,…  相似文献   

10.
林群 《四川教育》2002,(11):27-27
【案例】一位教师在教学完“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后,要求学生口算“536÷59、1225÷45、3572÷78”……在校对得数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发现口算这些分数除法题有更简便的算法:只要把分子相除的商作分子,分母相除的商作分母就可以了,但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是执教教师和很多听课教师事先都没有想到的。这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他翘起大拇指激动地表扬了这位学生:“这位同学可真了不起,他把被除数、除数、商的分子、分母进行了比较,创造了计算分数除法的另一种方法,并且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有创意的问题,同学…  相似文献   

11.
吕赟 《江西教育》2011,(1):22-22
在听课时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场面:授课教师在上面讲,听课的教师从学生手里“夺过”课本,匆匆看几遍(这就算了解了课文内容),然后貌合神离地继续听着。评课时。或拿本参考书照本宣科地读几句话,风牛马不相及,全然不管授课者的设计理念:或装出谦虚的样子说几句恭维的话;或摆出一副姿态很高的样子说几句重点突出、目标明确之类的套话:或干脆说一句“我的意见和他们刚才说的差不多”。这种评课活动毫无实效。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没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在一次“小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结果中发现:63%的落后生认为学习成绩差的原因是“听不懂课”“没认真听课”;近87%的优秀生则把“认真听课”归为“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听课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往往重“表达”而轻“倾听”,教师组织学生评价时,“倾听”也极易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13.
“多媒体综合症”的产生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策略,运用多媒体将信息传递给学生,这种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广大中小学甚至高校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从初级层次上说,多媒体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使用包括实物展示台、录像机、影碟机和计算机在内的多种媒体;从高级层次上说,多媒体教学是指教师利用多媒体制作软件将文本、音像、动画和数字电影等集成于多媒体课件(CAI)中,课件的使用过程也是教师与学习者进行互动式教学的过程。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堂演示教学的确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同时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奇怪的现象:偶尔一堂或几堂课不用多媒体,学生就感到兴趣索然;学生往往对多媒体课件中采用的精彩画面、闪烁的动画形象等感出趣,而不是对蕴含其中的学习内容有兴趣;尽管课堂上“热热闹闹”。但一节课下来却并未收到应有的效果,学生记忆最深刻的往往是多媒体形式上的印迹。有关学习内容的实际效果却并不明显等等。目前,这一问题被一线教师称之为“多媒体综合症”的现象,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前几天,我去市里听课,课上得非常精彩,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所以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时,有一大半儿的孩子一边举手,一边喊着:“我说,我说……”有几个孩子还离开了自己的座位,“勇敢”地走向教师。当教师确定某位同学回答后,其他学生依然高举着手,叫着“我来我来”,甚至有些学生还大声自顾自发表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高师院校的“说课”活动,不同于中小学的“说课”活动,它是指在教师上课之前,由某个教师“说”,多个同行教师“听”与“评”,说、听、评结合的一种教研活动;是说课教师个别创造性劳动置于听课教师群众性评议之中的一种双向教学交流活动。通过说听评,达到说课教师与听课教师优势互补,教学经验相长,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中小学中普遍开展了“说课”活动,对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产生了积极作用,但由于长期以来高师院校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的弊端,致使高师院校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技能…  相似文献   

16.
教好书是老师的天职。要教好书,除了要有真学问外,还必须研究、了解学生的听课心理。学生的听课心理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一、喜“新”厌“旧”“新”就是讲课要新颖、新鲜、有新意;“旧”,就是指时过境迁、慢三拍的东西。学生听课,是为了掌握新知识、了解新动态。如,在讲“规律是客观的”时,我就没引用用俗了的“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而是选用了刚刚发生的“北京沙尘暴”的例子进行分析说理。学生就颇感新鲜,激起了浓厚的听课兴趣,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政治课教师要嗅觉灵敏,思维敏锐,善于从当代人们最关心的、时…  相似文献   

17.
教学案例:笔者近日有幸观摩了一节数学公开课,讲授的核心内容是应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典型的“差班”,学生上课不听课,随意乱讲话令所有的教师都头痛,我们都为该教师捏了一把汗。果不其然,上课伊始,当老师刚开始讲解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时,就有学生开始在下面窃窃私语起来,进而说闲话声越来越大。该教师对周围的环境略加观察之后,马上停下了正在讲解的内容,询问当时闲话说得最起劲的同学:“王同学,你能估计出教室里有多少学生在讲话吗?”王同学故意环视了一周,然后得意洋洋地说到:“大概有40%的同学在讲话吧。”  相似文献   

18.
由于工作上的需要,我时常去兄弟学校听课,在这期间,有一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的注意和思索。那就是每每与学生谈话时,总会听到他们说:“这是我们老师说的。”“我们老师说是这样。”很少有学生说“我觉得……”“我认为……”。  相似文献   

19.
孩子的灵慧     
栾翠红 《广东教育》2004,(11):53-53
有一次听课,老师讲的是《大数目的计算》。在讲到“十个百是一千”这个知识点时,老师很自然地出示了一张幻灯片:十张醒目的百元人民币依次排列。教师引导:十个百是一千。这时,突然有个学生大声说:“老师,我觉得在这里.十个百仍然是一百。”全场哗然。老师问:为什么呀?这个孩子好像有点儿“狡猾”地一笑:“我  相似文献   

20.
一、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 教师让学生回忆:平常我们到商店购物时需要付出什么?当学生指出“需要付出一定数量的钱”后,教师指出:我们通常所说的钱叫做人民币,现在就让我们来一起认识人民币。 [多媒体演示:屏幕上出现 1分的硬币,并闪烁。] 教师让学生说出“这是几分钱”。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问题: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通过讨论认识:1分钱上面有大写的“壹”、汉字“分”和小写的数字“1”,表示它是1分钱。 认识2分3分的人民币。(略) [多媒体演示:屏幕上出现5角的硬币和纸币,并闪烁。] 教师提出问题:这是多少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