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2003年新年伊始,咤叱中国钓坛的风云人物、全国一级垂钓大师、上海海狮职业钓手及本刊形象大使王永贵从浙江省丽水市“零点起步”,踏上了“走遍神州大地,与钓友‘零距离’接触,宣传普及钓鱼先进技术,提高钓鱼运动整体水平”的万里征程。浙江丽水,钓鱼运动发展较落后,悬坠钓刚刚起步,钓友们对钓鱼新技术如饥似渴。当钓友们得知钓鱼大师王永贵到来的消息后,纷纷奔走相告,如沭浴冬日暖阳。2002年12月31日晚,虽天气寒冷,可灯火通明的丽水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室里却聚集着来自四面八方的钓友,甚至有钓友从百来公里远的温州、青田等地赶来聆听…  相似文献   

2.
5月23日,著名钓手王永贵从南京驱车2小时,专程到无锡太湖垂钓乐园练习搓饵钓浮技术。是王永贵不会钓浮?非也。以搓饵底钓三获全国冠军的王永贵说:“在不正常气候和遭遇非常鱼情时,改用拉饵是对的,但中鱼率太低。第十八届全国钓赛拉饵高手输给搓饵新秀的现实告诉我:搓饵钓浮会上升为竞技钓鱼的主流技术。”据此,本刊特发表一组关于搓饵钓浮的文章,以期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管察 《钓鱼》2003,(22)
钓罗非用战斗竿,还要在5秒钟内飞鱼出水;速钓鲫鱼用超硬竿,提竿是腕臂协同,把鱼贴着水皮荡过来;用硬调竿擒鲤,口诀是一控二顺三领,靠的是钓竿的弹性和韧性。然而,水深鱼沉,水浅鱼急,一样的操作方法却有两种结果。钓鱼控鱼短平快“海狮9杯月”2全1日国,钓河鱼北邀钓请手赛徐首凌轮超比赛在中,用4.5米硬调竿耗时9分17秒才将一尾2.6千克的草鱼擒获。正在现场的王永贵见他控鱼中几次让鱼下潜,连说:“慢了,慢了。”“这条鱼拿上来,底下就没戏了。”中这条鱼的时候,开赛才20分钟,时间还长着呢,怎么会没有鱼了呢?王永贵说:“这个池水深也就是80 ̄90…  相似文献   

4.
张莉 《钓鱼》2003,(22)
11月6日 ̄7日,全国钓鱼大师、1999年 ̄2001年全国钓鱼比赛“三连冠”王永贵在杭州观战了“红健杯”第三届全国女子钓鱼比赛。记者请钓鱼大师王永贵就现今女子钓鱼技术进行了点评。记者:这两天,你观看了第三届全国女子钓鱼比赛的全过程,感觉如何?王永贵:总体感觉,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贯彻实施,钓鱼越来越深入人心,中国女子钓鱼年年有进步,可喜可贺。一是在装备上。往届的女子钓鱼比赛,手持长竿、坐在小板凳上垂钓的不乏其人。现如今,钓场上全是清一色的竞技钓手竿、钓鱼冰箱、支架、鱼护、抄网、鱼漂,线钩……一应俱全。其中不少女钓手用…  相似文献   

5.
张之晔 《钓鱼》2006,(6):34-34
《钓鱼》杂志有28位技术顾问,说集中了中国钓鱼精英是一点也不为过的,其中有两位出了光碟,程宁和丛杰。有几位写过文章,如王永贵、何蔚蓝、化绍新、邓刚、徐银舟、朱家明、刘树森等,但出书的只有一位——朱家明。不过,现在看来已不新鲜了,那是1998年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台湾钓法奥秘》。从1989年算起,“台钓”进入大陆已17年了。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己。17年来不仅东峻弟子,就是老鬼、海狮培训出来的学员早已离经叛道,把东峻版的“台钓”升级了不知几个版本,所以现在不称“台钓”,叫悬坠钓法了。把朱家明、王长工编著的这本《悬坠一点通…  相似文献   

6.
林江 《钓鱼》2003,(18)
王永贵老师:您好!我是沧州市广播电视局的一位退休老干部,今年66岁,三年前开始学钓鱼,从此就爱上了这项和鱼叫劲的活儿。刚开始我对钓鱼是个门外汉,于是我买了很多钓鱼书,看了很多钓鱼报,从书本到鱼塘边,通过自己的不断摸索,我感觉自己在一天天的进步。今年7月26日,我报名参加了沧州市第七届(五市十县)老年运动会钓鱼比赛,竟意外地拿了第一名。个人钓技固然重要,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比赛我是第一次使用了贵公司王永贵老师研制的“伏鲫”鱼饵就拿了一个这么好的名次,所以我想说:是“伏鲫”让我赢得了这场比赛。就在举家为我欢庆的时候,我…  相似文献   

7.
英国作家狄更斯坐在江边钓鱼,一个陌生人走到他面前问:“怎么,您在钓鱼?” “是啊,”狄更斯随口回答,“今天运气不佳,这时候了,还一无所获,可昨天也在这里,我钓了十五条呢!” “是这样吗?那太好了。”那人说:“可是您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专门管这段江面的,这儿禁止钓鱼!”说着从口袋里掏出发票本,要  相似文献   

8.
稳中取胜“海狮”再推新人 8月15日,以提高钓鱼技能,推动竞技钓鱼为宗旨的’2004“海狮杯”全国钓鱼邀请赛在秦皇岛进行。来自北京、上海、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山西、河北、内蒙古、陕西、安徽、江苏和江西等14个省市的213名钓手在钓混合鱼、快猾鱼和慢猾鱼3个项目上各施高招,结果北京韩建华以3场积9分的成绩夺得第一;江西李祥以总尾数81尾,总重量4.88千克获亚军;北京刘利平以1分之差屈居第三。其后4~6名为:杨志斌、薛志杰、贾少敏。自2002年3月,张东秋在秦皇岛拿了“津田杯”冠军之后,该地成了北京钓手的福地。他们视秦皇岛为后院,在三届“海狮杯”上轮流坐庄,还稍带着第三名以下好几个名次。  相似文献   

9.
为庆祝蚌埠市钓鱼协会成立10周年,由上海海狮体育救生用品有限公司出资赞助,’95蚌埠“海狮杯”全国钓鱼邀请赛于1995年10月13~15日在蚌埠市举行。北京、上海、江苏、内蒙古等26个队加特邀代表共130人参加比赛。比赛项目:钓鲫鱼、钓混养鱼、抛竿赛,分运动员组和特邀代表组进行比赛。经过3天的激烈角逐,结果钓鲫赛运动员组第一名马庆如(内蒙古),特邀组  相似文献   

10.
张炎冰 《钓鱼》2004,(23):21-21
问:悬坠钓法盛行之后.出现了一批专业钓手和热衷竞技钓鱼的职业钓鱼人,并由此形成两种钓鱼风格一竞技钓和休闲钓。您是最早和“海狮”签约的职业钓鱼人。请问,竞技钓鱼和休闲钓鱼在技术上哪些不同?  相似文献   

11.
渔民 《钓鱼》2005,(10):20-20
我是山西的一名竞技钓鱼发烧友,自从2001年开始学习竞技钓鱼以来,也参加了大小比赛几十场,各种名次也拿了几个,在山西的钓鱼界里也小有名气。我的钓技之所以能够提高这样快,主要得益于当时山西竞技钓鱼的大环境。参加比赛的人多,大家相互沟通,共同探讨,因此钓手们的水平提高都很快;“老鬼杯”、“海狮杯”、“钓王杯”、“海豚杯”、“煤运杯”等等各种大型比赛都少不了山西站。当时山西竞技钓手刘志杰、陈玉国、张马荣、郗虎、冯琦等哪一个不是响当当的人物,他们在各种全国大赛中也都取得过好的名次,就是他们带领山西的竞技钓手们走在了全国竞技钓鱼的前列。  相似文献   

12.
《钓鱼》2005,(11):20-20
王永贵,江苏南京人。1965年9月出生。从小热爱钓鱼的他,经常随父亲一起去钓鱼,也是从典型的“大头针做鱼钩”开始钓鱼的一代钓鱼人。90年代,中国开始流行悬坠钓法,王永贵一发不可收地迷上了竞技钓,一边向钓鱼高手请教,一边勤学苦练,以新事物的敏锐性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刻苦钻研悬坠钓鱼技术,为他扬名中国钓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没耐心 钓鱼者:“你看我钓鱼都看了三个小时了,你为什么不自己试一试呢?” 旁观者:“我没有耐心。” 浮子 有一次,有个喜爱钓鱼的人带着他的朋友一起去钓鱼。他的朋友不会钓鱼,但他也想试试自己的运气。 他们俩来到河边开始钓鱼了。忽然,那位有生以来头一次钓鱼的人说:“哎,那些红色的玩意儿值多少钱?” “你是说那些浮子吗?噢,很便宜,你问这个干什么?” “我应该赔你一支,我那支浮于刚才沉下去了。” 进步 我的邻居和大多数喜欢钓鱼的人一样是个乐天派。一天早晨我问他钓鱼的情况怎么样。 “比以前进步了。”他回答,“上星…  相似文献   

14.
吴芜 《钓鱼》2014,(17):12-14
“不吃不吃加点药”是十余年前王永贵在太原的一个比赛中说的。当时的情况是:比赛进行到一半,长时间暴露在太阳下的饵团失去水分,钓饵硬了,鱼吸饵受阻,中鱼率下降,必须重新开饵才有软黏适口。可是开饵耽误时间,于是王永贵将饵团掰碎,一边兑水搅拌一边虚张声势,喊着“不吃不吃加点药”。两侧钓手不明就里,以为他真的加了什么小药。  相似文献   

15.
一、旅途侃钓事 1993年11月下旬,在由京赴蓉的列车上,当我翻阅一本《中国钓鱼》时,周围的乘客中突然有两三位凑拢来向我发问:“老同志你喜欢钓鱼吧?”我说:“你们怎么知道呢?”他们说:“你手中拿着的不是‘证件’吗?”说罢彼此会心地大笑起来。于是便无拘无束、亲切热情地侃起钓经来了。 从中国垂钓事业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新  相似文献   

16.
慎用添加剂     
严实 《钓鱼》2003,(12)
守一个钓点从早上7时钓到下午6时,如果坚持用一种鱼饵,那么有3~4个持续时间接近一小时的上鱼高潮就不错了。竞技钓鱼90分钟一场,第一场是高潮;第二场降下来,有人剃了光头;第三场钓一条是一条,7条8条就得1分。野钓和竞技都摆脱不了低潮,人被鱼冷落到底是鱼的原因,还是人对鱼的认识还差那么一点?不久前,听人说王永贵钓鱼在差不多1/4的人剃光头,平均钓获量只有7尾的比赛中,他以31尾独占鳌头。赛后行家分析说:王永贵用饵特别看重状态,对钓饵的味感是找准了方向,绝不改变的。联系那个“不吃不吃加点药”的著名故事和使用“伏鲫”的感受,以及最近…  相似文献   

17.
吉彦军  张炎冰 《钓鱼》2011,(3):14-16
从1997年开始接受竞技钓鱼基本功训练,到一年后参加第四届“钓王杯”决赛,两年后获开封“好运杯”冠军,吉彦军驰骋竞技钓坛十余年。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凭着拉饵钓一标深技术,扬名“澎湖湾”,勇夺“海狮杯”。可是新钓法、新技术叠现,就是钓一标深也不再是本来面目的时候,吉彦军就只能接受失落首座“读者杯”的遗憾了。  相似文献   

18.
慈非 《钓鱼》2003,(21)
读了《钓鱼》杂志第16期《想起了司马南》的文章,衣钓友心想学习司马南,悬赏能调4钓6者,只是经济能力有限,不能实施。我劝衣钓友千万不要去尝试这种做法。因为假若真这样做了,会给钓界带来一场不必要的纠纷和麻烦,又没有“法官”来判别真假和是非。近几年来,钓鱼媒体已登载过不少文章,如秦犁的《调4钓6与流水上浮鱼讯》(《钓鱼周刊》2001年8月5日);王永贵的《赛场不是试验田》,说到杭州赛场“有人用调1钓4对付不易把握的鱼讯钓得很好”(《钓鱼周刊》2001年6月5日);张唯东的《随便钓钓啦》,在正规大赛中,“调平水钓3目不是照样上鱼很好吗?”(…  相似文献   

19.
垂钓人生     
四海 《钓鱼》2006,(15):1-1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有许多钓鱼的人却不吃鱼。起先,我对他们不甚理解,既然不吃鱼,为什么还要去钓鱼呢?当走访了数十位资深垂钓者,并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垂钓实践之后,才慢慢地有所领悟:原来垂钓具有相当的哲学意义,也是对人生的极好诠释。大概喜欢垂钓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嗜鱼症     
胡爽 《钓鱼》2010,(9):58-58
俗话说,喝酒不吃菜,各人心里爱。这里的爱,可能因各人性格、脾气或思维理念不同而决定。 爱,就是喜欢。 有人问我喜欢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第一是钓鱼,第二是钓鱼,第三还是钓鱼。喜欢即爱好,我对钓鱼的爱好,不是一般的爱好,现已升级为嗜好;所以说,我患了“嗜鱼症”。但这嗜鱼又绝不单是为吃鱼而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